引领“再认识”,让学习在认识的优化与深化中走向深刻——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再认识》教学为例

来源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认识”指“对已进行认识的认识对象及其认识成果(包括获取这些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的重新认识”.相比于原有认识,再认识是“认识连续地和不断地深化和更新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受年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影响,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数学内容、方法、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需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递进过程.基于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在教材编写时,“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这也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初次认识这些重要的数学内容、方法、思想时上好“种子课”,更要在后续学习中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机会,上好拓展课与整合课,引领学生在对相应内容的“再认识”中实现认识的优化与深化,让学习不断走向深刻.
其他文献
《一朵花的神话》写的是小玲和花的故事.全书共九章,围绕着“花”这个中心,尽情地舒展文字,一种美好的韵律自然地流淌出来,谱写了一曲花的神话.从“花融诗文”写到“花拟景观
期刊
《草原》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文质兼美,读来让人陶醉.课文第1自然段是对草原景色的描写,清新怡人,让人回味.特别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期刊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按照“写什么,怎么写,写好后如何评价”等几个要素,给予师生最好的习作指导帮助。但是,有了如此明确的习作导航,学生真的能做到习作表达心中有数吗?笔者对此进行了解,发现部分学生虽然知道教材习作写什么,但仍存在着言语匮乏、表达无力以及结尾无病呻吟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习作的“三症”?
前两天,听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雷雨》一课.教师教学有智慧,有创意.课堂从字词学习入手,到积累有特色的短语、短句,然后延伸到梳理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表达.教学内容饱满,过程
期刊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把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的文本分为了四个领域,即国家类(包括国土、国事、民族、节日等)、政党类(革命领袖、组织机构、政党制度等)、榜样类(英雄模范、仁人志士、时代楷模等)、民族精神类(五四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文化题材统摄下的“榜样文本”中所涉及到的革命榜样形象,挖掘其教育价值,对于儿童了解、感悟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师:我的问题是:“小数在英文里叫什么?”rn学生全部懵了,面面相觑,倍感意外!愣了好一会儿,一个学生“斗胆”挑衅:老师,我们是上数学课,不是英语课,和英语有啥关系,你怎么能问
期刊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rn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了?生:我七岁,我们班还有的同学八岁.rn师:说说看,当你年纪还小的时候,你学过什么本领?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生说)rn师:我们
期刊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段,体悟皮鞋匠兄妹俩的手足情深以及贝多芬对他们的同情和关爱,感受人物的心灵美。2.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品味艺术之美。3.初步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环境等角度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体悟。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习作目标“写观察日记”是四上第三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因此习作目标是建立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感受事物变化、有序表达能力基础上的一次专项训练。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与阅读要素紧密关联,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
一、统编教材中“劝告”类文本的分布统编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劝告”的文本。这些文本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课文整篇即是劝告故事,如《寒号鸟》《扁鹊治病》《亡羊补牢》《将相和》;(2)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劝告元素,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猎人海力布》;(3)在小古文中呈现,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节选自《韩非子》),同样充满了劝告色彩;(4)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劝告素养,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劝告”的口语交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