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着时间的脚步,寻着金秋的飘香,在任坚钧瓷艺术纪念馆开馆五周年之际,笔者带着对由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的唐钧的向往,来到了位于禹神公路666号的任氏瓷业,寻访河南郏县任氏瓷业董事长任继伟大师。
此时,这里已是游人如织。
纪念馆内,任坚铜像依然风采伟岸,神清目朗,“新中国钧瓷奠基人”几个金色大字,仿佛在传递着任坚钧瓷精神的深邃内涵。
笔者在缅怀任坚钧瓷情怀的追思之中,骤然发现他眼神的激动,追逐他的视线——对面的展柜中新展示着两个直径二尺的荷口盘,读其下说明,才知是唐钧作品。
唐钧?这就是率先在唐代开辟窑变先河,与宋钧源流传承又自成体系,却不为人们广知的唐钧?
左侧的荷口盘,在唐钧经典黑色的衬托下,窑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淡蓝色泼斑变幻出无亘天穹,劈雷闪电中一头黑牛狂奔而出,牛头在雷闪的映射下,双目怒圆,皓气冲天,鼻翼暴张,气势如虹,身后显露出一支牛蹄搏击不止。牛头周围形成了片片红晕,而红晕里又铺满了血样的脉络,细看能使人觉得血的蠕动与流淌,感到周身的血液在沸腾。这是一帧鲜活的艺术具象。
旁边一位游人热情地介绍说:“这个唐钧盘大家都觉得神奇,有人说盘中的形象是神牛,神牛喻意着唐钧在经历了千年的尘封后,帶着大唐的历史沧桑,冲破重重阻力奋勇而出;如织的血脉象征着唐钧艺术的源源不断和代代传承。”
右侧的荷口盘是唐钧艺术的又一种表现,乳样蓝灰色泼斑成为表现主调,经典黑色则固守在盘边充当边饰,变粗狂为温软。手工制坯荷口形状的规整与唐钧泼斑的洒脱组合到一起,别有一番风姿,让人浑然觉得来到了一个新天地。只见在灰白相间的兔丝豪的簇拥中,盘中央赫然飞来一只火样血脉布满全身的红精灵,高傲盘旋,俯视万物,像远古的火凤凰,像大唐的归来雁。让人浮想联翩,顿生尊崇。
“这大概就是唐钧艺术魅力所在。唐钧是钧瓷艺术之根,根脉的宽泛有容,就为钧瓷艺术表现撑起了寥廓洞天。”热情的游人接着说:“其实要读懂唐钧,有必要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做起,博大精深的周易理论也许是唐钧艺术的精奥所在。”
至此,对任坚铜像眼神的激动好像有了更深层的解读。
而与此同时的刹那间,笔者猛然觉得中国的唐钧艺术就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虔诚地抹去它上面千年的历史浮尘,正本清源,共同去发现,去传承,去创新,去发展。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张和影视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在纪念馆内陶醉于唐钧绝代艺韵的流连中,找到了任氏瓷业的董事长任继伟先生,他是任坚之子,任氏瓷业钧瓷脉承的第七代传人。
在与他的交谈中笔者得知,任氏钧瓷自清同治年间就开始探索唐钧,任氏钧瓷创始人任志修在其专著《十五论》一书中就对唐钧进行了专题论述。1875年,任氏钧瓷第三代钧瓷传人任清选创建任氏瓷业·天泰号,著《瓷器构造技术备要》,并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使唐钧的工艺烧成曲线及形态有了初步完善。
“唐钧,顾名思义就是唐代钧瓷,与宋代钧瓷是一种渊源关系。唐钧长期被陶瓷史学界和工艺美术界所关注,也是我父亲生前多有研究,但没来得及实现的夙愿。”
唐代钧瓷和宋代钧瓷都是因钧台而名。钧台,古台名,天之中央。中国有两个钧台:钧天台和古钧台,二者都称为钧台,因两台地理位置西、东对应,分称西钧台、东钧台。郏县皇帝圣迹钧天台为西钧台,禹州举行夏朝开国大典的古钧台为东钧台。钧瓷因钧台得名,临近郏县钧天台的唐代黄道窑瓷器称“唐钧”,临近禹州古钧台的钧官窑瓷器称“宋钧”。“唐钧”和“宋钧”的名称是钧天文化的产物。上有钧天,下有钧台,天地之中央是钧瓷诞生的天赐佳地和繁荣之源。西、东两个钧台与钧瓷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钧天文化发展的必然。
任坚于上世纪60年代曾参与了冯先铭(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高级陶瓷研究员)、李国桢(原轻工业部陶瓷局总工程师)、刘凯民(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总工程师)等对唐代古窑遗址的考察鉴定,并一致认为,唐代古窑遗址的发现,为“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找到了历史依据,钧瓷发展的历史应从唐钧起始。
大唐盛世,百业兴旺,唐钧艺术应运而生。陶瓷艺人在黑色底釉上点涂白、绿、褐等诸色斑块,高温下釉料流动、渗化、融合,产生烟云变化之曼妙神奇效果,清新自然,俏丽雅致,气韵万千,开启了窑变艺术之先河,奠定了钧瓷技艺基础。18世纪中期,清代陶瓷专家陈浏在《陶雅》一书中明白地称唐花瓷就是唐钧。而《钧瓷志》更明确指出:“唐代花瓷与宋代钧窑有渊源关系,是钧窑的前身。钧瓷始于唐,已得到陶瓷史学界的公认,并载入史册。”
晚年任坚曾对孙女任皓宇说:“你知道吗?现在大家看到的钧瓷其实是宋钧,很多人还不知道钧瓷里还有个特殊的唐钧,唐钧的代表就是郏县黄道窑出土的人们俗称的黑唐钧。这么多年大家都忙着宋钧,唐钧被忽视,这很不正常。钧瓷是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只有唐钧和宋钧都繁荣发展了,才是全面传承了钧瓷艺术。咱任家从一百五十多年前建立任氏瓷业就是从研究探索唐钧开始的,唐钧是钧瓷的根,也是任氏钧瓷的根。我对唐钧的研究也有些年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形成产业,最终成为我的一个遗憾。我现在干不动了,就留给任家后人吧。”
任继伟深情地望着父亲正襟危坐的铜像,回头接着说:“历史上的唐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表现天地,既是当时审美观念的客观体现,又是对艺术发展的承前启后,也是对后人的悟性和智慧的考验。”
承前启后是发展的固有定义,任何事物都需要依靠发展以支持自己的存续,艺术包括钧瓷艺术更是如此。“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但凡热爱钧瓷的人们都耳熟能详,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钧瓷的起源与传承一直被淡化,唐钧在钧瓷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只存于博物馆和专家学者的专著里,只存于在钧瓷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呼唤中。唐钧的恢复与繁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新新时代富含现代审美意趣的唐钧作品更是一种励炼。如果钧瓷的传承只是沉缅于前辈的成果,刻意追求酷似什么朝代的,便是丢失了发展的动力,丢失了进步的生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一种恭敬崇尚而又潜心耐久的情怀,也正是在这种无悔情怀的激励下,历史上有多少个像任坚一样有名和无名的文化巨匠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绵绵延续。 纪念馆里的唐钧作品琳琅满目,移步换景:《唐钧茶具》形制古朴大气,丰润饱满中又不失精巧雅致,褐色底釉上的白斑、绿斑在高温中熔融,交相辉映,烟云窑变之妙令人共鸣。壶底手工刻制“天泰号·1875”,以纪念清代任氏瓷业·天泰号为研制此款唐钧茶具所做出的不朽贡献。2013年,该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钧源》是2016年又一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唐钧作品。作品造型端庄稳重,将军肩完美阐释力量之美,在经典唐钧黑底釉的衬托之下,一道月白色珍珠链纹从肩部挥洒直下,恰似源源不断的涌动之泉,泉水流经之处,巧现几点难得的玫瑰红斑,犹如泉边枫叶,意境天作精妙,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体验。因钧瓷始于唐,又是唐钧作品,故名“钧源”。
《唐钧樱花盘》是又一亮眼之作。“钻石釉”在天青背景下,窑变使有重量的色料沉入盘底呈翠蓝娇艳,一簇簇,一点点,宛如樱花迎风绽放;亮色好像悠然飘荡的花絮,闪烁着流金溢银般的钻石晶莹,与樱花顾盼多姿,相映生辉,好一幅梦幻大写意!
一匹黑色的《唐钧马》映入了人们的眼帘,高、长均52厘米,肥臀壮硕,通体散发着盛世自信的大唐风韵,只见它雄昂首,微回头,双目炯炯,引颈嘶鸣;前腿挺直,后腿弯曲,蓄势待发。唐钧黑色经典底釉之上,淡蓝色钧斑分泼于马鬃、马腹和马尾,经窑变而成的珍珠链斑,依次强调马的伟姿、雄健和唐马的短尾特征。线条表现强劲、张扬,去掉了经典唐马的马缰和鞍蹬,更显得自由与奔放。
这是一匹经历了千年磨难的黑马,在实现唐钧复兴的号角声中,正欲疾蹄奋进,深刻诠释了任氏瓷业百年传承的报国之志和追求唐钧艺术矢志不移的执着精神。
世纪之交,任继伟就跋涉在了复兴唐钧的征程中,多年的辛勤耕耘,见证了唐钧从恢复到创新发展的历程。他接过历史和任氏钧瓷世家赋予的重任,于唐钧技艺失传千年之后,在唐钧的发源地历史性地举起了唐钧复兴的旗帜,以科学的态度进军唐钧恢复研究领域,力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时称钧瓷的“寻根之旅”,正式将唐钧推进到与宋钧并驾齐驱的发展轨道,为中国陶瓷和钧瓷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任氏瓷业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唐钧名窑”。
他从唐钧理论研究入手,首先突破了唐钧柴烧窑炉的研究和恢复,在燃料选用、烧成制度、手工制坯技术与器物成型特定工艺及用釉组方、施釉方法等方面屡有创新。形体塑造以唐钧经典器形唐钧壶为基础,着力研发融入现代气息的观赏摆设等新的艺术种类,先后开发出近百个唐钧造型新品种,形成了绚丽夺目的唐钧文化景观,为唐钧的恢复传承和创新发展开辟出了一个新天地。2015年,他的论文《论郏县唐钧(唐花瓷)在钧瓷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入选《15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16年,他和女儿任皓宇的扛鼎之作《中国唐钧》一书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他先后开发出数十个唐钧新品种,目前已获得56项外观设计专利、两项新型唐钧釉发明专利、一项新号型环保节能窑炉专利,形成了绚丽夺目的唐钧文化景观。唐钧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陶瓷(钧瓷)评比金、银奖等奖项近百项。任氏瓷业于2013年被被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今,任氏瓷业已成为全国唐钧文化的领导企业和中国唯一的唐钧研发基地。
中国唐钧的恢复和发展,吸引了世界陶瓷界的目光。2015年9月,任继伟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带着他精心制作的唐钧作品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文化交流访问团飞跃太平洋,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州府菲尼克斯(译名凤凰城),在凤凰城天堂谷社区学院隆重举行的“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上,中国唐钧吸引了华人华侨、美国主流社会、当地陶艺家、陶瓷爱好者及媒体朋友的驻足观看、啧啧赞叹,唐钧作品还被美国凤凰城天堂谷社区学院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6月,他携唐钧作品再次走出国门,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他最新创作的两件唐钧作品征服了这个享誉世界的艺术之都,并从众多文化交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永久收藏,该中心主任严振全不无激动地称赞道:“唐钧既古老,又新颖,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瓷器。”
望着目不暇接、璀璨一片的唐钧珍品,笔者问了任继伟这样的一个问题:“许多钧瓷窑口都会遴选一件得意作品尊为‘镇窑之宝’,任氏瓷业有这么多骄世之作,哪一件是你的‘镇窑’巨制?”
任继伟笑了笑说:“我父亲生前曾就此专门强调,钧瓷的生命在于求变,没有了求变发展也就没有了钧瓷。任氏钧瓷是靠探索求变才得以发展进步百余年,从来没有什么镇窑宝贝。”
静静地想一想,这道理浅显易懂:生命在于运动,艺术的生命依赖于不断地求变求新,钧瓷的生命更是直接来源和依存于孕育着新的艺术精灵的“窑变”。钧瓷在每个时期都会有珍品,如果以此锁定为艺术追求的“图腾”,无疑于自缚手脚,哪里还会有发展和创造?纵观钧瓷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如若没有了创新求变,唐钧就可能定格在同“三彩”一样的境地,宋钧则可能永世无言。就像任坚当初恢复钧瓷,如果只是简单地找来历史距离最近的清末民初的“鸡窝窑”去复制,就不会成为钧瓷的“一代宗师”,如果他不锐意创新,哪来的“新中国钧瓷奠基人”之誉为后人称颂?
“想你的时候,我们就去看炉火,看火苗翻卷,看烈焰升腾。火的轰烈里,有你的性格;火的炽热中,有你的豪情……”此时,耳畔犹如响起了开馆仪式上,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宏深情朗读的缅怀任坚的诗篇。
当笔者走出任坚钧瓷艺术纪念馆,任氏瓷業偌大的接待场区依然热闹非凡。笔者不由地向远处眺望。只见任氏瓷业面朝南座落在钧天寨的怀抱之中,背靠远古钧天台,左依禹州古钧台,右顾神垕古瓷镇,前拥黄道古唐窑,远闻轩辕钧天广乐,是唐钧生长、蜕变、升华的天赐佳境。在一片绿荫的簇拥中,新矗立着一座即将装修竣工的“中国唐钧博物馆”。“中国唐钧博物馆”将展示唐钧起源、生长、涅槃重生一路走来的历史沧桑,见证唐钧对于钧瓷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将成为唐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里,将留下任氏瓷业筑梦唐钧、复兴完整的钧瓷文化体系的诸多努力,展现中国唐钧事业勇往直前的力量与精神。
时节的变换使满院的香樟树已呈浓绿,米一样的浅绿色小花娇娇地藏在叶丛中似乎在期盼着什么。顺着花的依恋很快就发现,整个树冠有了一层新绿,散发出无尽的春的生机,这不就是对唐钧艺术春天的呼唤吗?这个春天的气息已经迎面扑来,这个春天的脚步已经步履匆匆……
此时,这里已是游人如织。
纪念馆内,任坚铜像依然风采伟岸,神清目朗,“新中国钧瓷奠基人”几个金色大字,仿佛在传递着任坚钧瓷精神的深邃内涵。
笔者在缅怀任坚钧瓷情怀的追思之中,骤然发现他眼神的激动,追逐他的视线——对面的展柜中新展示着两个直径二尺的荷口盘,读其下说明,才知是唐钧作品。
唐钧?这就是率先在唐代开辟窑变先河,与宋钧源流传承又自成体系,却不为人们广知的唐钧?
左侧的荷口盘,在唐钧经典黑色的衬托下,窑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淡蓝色泼斑变幻出无亘天穹,劈雷闪电中一头黑牛狂奔而出,牛头在雷闪的映射下,双目怒圆,皓气冲天,鼻翼暴张,气势如虹,身后显露出一支牛蹄搏击不止。牛头周围形成了片片红晕,而红晕里又铺满了血样的脉络,细看能使人觉得血的蠕动与流淌,感到周身的血液在沸腾。这是一帧鲜活的艺术具象。
旁边一位游人热情地介绍说:“这个唐钧盘大家都觉得神奇,有人说盘中的形象是神牛,神牛喻意着唐钧在经历了千年的尘封后,帶着大唐的历史沧桑,冲破重重阻力奋勇而出;如织的血脉象征着唐钧艺术的源源不断和代代传承。”
右侧的荷口盘是唐钧艺术的又一种表现,乳样蓝灰色泼斑成为表现主调,经典黑色则固守在盘边充当边饰,变粗狂为温软。手工制坯荷口形状的规整与唐钧泼斑的洒脱组合到一起,别有一番风姿,让人浑然觉得来到了一个新天地。只见在灰白相间的兔丝豪的簇拥中,盘中央赫然飞来一只火样血脉布满全身的红精灵,高傲盘旋,俯视万物,像远古的火凤凰,像大唐的归来雁。让人浮想联翩,顿生尊崇。
“这大概就是唐钧艺术魅力所在。唐钧是钧瓷艺术之根,根脉的宽泛有容,就为钧瓷艺术表现撑起了寥廓洞天。”热情的游人接着说:“其实要读懂唐钧,有必要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做起,博大精深的周易理论也许是唐钧艺术的精奥所在。”
至此,对任坚铜像眼神的激动好像有了更深层的解读。
而与此同时的刹那间,笔者猛然觉得中国的唐钧艺术就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虔诚地抹去它上面千年的历史浮尘,正本清源,共同去发现,去传承,去创新,去发展。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张和影视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在纪念馆内陶醉于唐钧绝代艺韵的流连中,找到了任氏瓷业的董事长任继伟先生,他是任坚之子,任氏瓷业钧瓷脉承的第七代传人。
在与他的交谈中笔者得知,任氏钧瓷自清同治年间就开始探索唐钧,任氏钧瓷创始人任志修在其专著《十五论》一书中就对唐钧进行了专题论述。1875年,任氏钧瓷第三代钧瓷传人任清选创建任氏瓷业·天泰号,著《瓷器构造技术备要》,并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使唐钧的工艺烧成曲线及形态有了初步完善。
“唐钧,顾名思义就是唐代钧瓷,与宋代钧瓷是一种渊源关系。唐钧长期被陶瓷史学界和工艺美术界所关注,也是我父亲生前多有研究,但没来得及实现的夙愿。”
唐代钧瓷和宋代钧瓷都是因钧台而名。钧台,古台名,天之中央。中国有两个钧台:钧天台和古钧台,二者都称为钧台,因两台地理位置西、东对应,分称西钧台、东钧台。郏县皇帝圣迹钧天台为西钧台,禹州举行夏朝开国大典的古钧台为东钧台。钧瓷因钧台得名,临近郏县钧天台的唐代黄道窑瓷器称“唐钧”,临近禹州古钧台的钧官窑瓷器称“宋钧”。“唐钧”和“宋钧”的名称是钧天文化的产物。上有钧天,下有钧台,天地之中央是钧瓷诞生的天赐佳地和繁荣之源。西、东两个钧台与钧瓷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钧天文化发展的必然。
任坚于上世纪60年代曾参与了冯先铭(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高级陶瓷研究员)、李国桢(原轻工业部陶瓷局总工程师)、刘凯民(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总工程师)等对唐代古窑遗址的考察鉴定,并一致认为,唐代古窑遗址的发现,为“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找到了历史依据,钧瓷发展的历史应从唐钧起始。
大唐盛世,百业兴旺,唐钧艺术应运而生。陶瓷艺人在黑色底釉上点涂白、绿、褐等诸色斑块,高温下釉料流动、渗化、融合,产生烟云变化之曼妙神奇效果,清新自然,俏丽雅致,气韵万千,开启了窑变艺术之先河,奠定了钧瓷技艺基础。18世纪中期,清代陶瓷专家陈浏在《陶雅》一书中明白地称唐花瓷就是唐钧。而《钧瓷志》更明确指出:“唐代花瓷与宋代钧窑有渊源关系,是钧窑的前身。钧瓷始于唐,已得到陶瓷史学界的公认,并载入史册。”
晚年任坚曾对孙女任皓宇说:“你知道吗?现在大家看到的钧瓷其实是宋钧,很多人还不知道钧瓷里还有个特殊的唐钧,唐钧的代表就是郏县黄道窑出土的人们俗称的黑唐钧。这么多年大家都忙着宋钧,唐钧被忽视,这很不正常。钧瓷是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只有唐钧和宋钧都繁荣发展了,才是全面传承了钧瓷艺术。咱任家从一百五十多年前建立任氏瓷业就是从研究探索唐钧开始的,唐钧是钧瓷的根,也是任氏钧瓷的根。我对唐钧的研究也有些年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形成产业,最终成为我的一个遗憾。我现在干不动了,就留给任家后人吧。”
任继伟深情地望着父亲正襟危坐的铜像,回头接着说:“历史上的唐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表现天地,既是当时审美观念的客观体现,又是对艺术发展的承前启后,也是对后人的悟性和智慧的考验。”
承前启后是发展的固有定义,任何事物都需要依靠发展以支持自己的存续,艺术包括钧瓷艺术更是如此。“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但凡热爱钧瓷的人们都耳熟能详,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钧瓷的起源与传承一直被淡化,唐钧在钧瓷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只存于博物馆和专家学者的专著里,只存于在钧瓷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呼唤中。唐钧的恢复与繁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新新时代富含现代审美意趣的唐钧作品更是一种励炼。如果钧瓷的传承只是沉缅于前辈的成果,刻意追求酷似什么朝代的,便是丢失了发展的动力,丢失了进步的生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一种恭敬崇尚而又潜心耐久的情怀,也正是在这种无悔情怀的激励下,历史上有多少个像任坚一样有名和无名的文化巨匠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绵绵延续。 纪念馆里的唐钧作品琳琅满目,移步换景:《唐钧茶具》形制古朴大气,丰润饱满中又不失精巧雅致,褐色底釉上的白斑、绿斑在高温中熔融,交相辉映,烟云窑变之妙令人共鸣。壶底手工刻制“天泰号·1875”,以纪念清代任氏瓷业·天泰号为研制此款唐钧茶具所做出的不朽贡献。2013年,该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钧源》是2016年又一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唐钧作品。作品造型端庄稳重,将军肩完美阐释力量之美,在经典唐钧黑底釉的衬托之下,一道月白色珍珠链纹从肩部挥洒直下,恰似源源不断的涌动之泉,泉水流经之处,巧现几点难得的玫瑰红斑,犹如泉边枫叶,意境天作精妙,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体验。因钧瓷始于唐,又是唐钧作品,故名“钧源”。
《唐钧樱花盘》是又一亮眼之作。“钻石釉”在天青背景下,窑变使有重量的色料沉入盘底呈翠蓝娇艳,一簇簇,一点点,宛如樱花迎风绽放;亮色好像悠然飘荡的花絮,闪烁着流金溢银般的钻石晶莹,与樱花顾盼多姿,相映生辉,好一幅梦幻大写意!
一匹黑色的《唐钧马》映入了人们的眼帘,高、长均52厘米,肥臀壮硕,通体散发着盛世自信的大唐风韵,只见它雄昂首,微回头,双目炯炯,引颈嘶鸣;前腿挺直,后腿弯曲,蓄势待发。唐钧黑色经典底釉之上,淡蓝色钧斑分泼于马鬃、马腹和马尾,经窑变而成的珍珠链斑,依次强调马的伟姿、雄健和唐马的短尾特征。线条表现强劲、张扬,去掉了经典唐马的马缰和鞍蹬,更显得自由与奔放。
这是一匹经历了千年磨难的黑马,在实现唐钧复兴的号角声中,正欲疾蹄奋进,深刻诠释了任氏瓷业百年传承的报国之志和追求唐钧艺术矢志不移的执着精神。
世纪之交,任继伟就跋涉在了复兴唐钧的征程中,多年的辛勤耕耘,见证了唐钧从恢复到创新发展的历程。他接过历史和任氏钧瓷世家赋予的重任,于唐钧技艺失传千年之后,在唐钧的发源地历史性地举起了唐钧复兴的旗帜,以科学的态度进军唐钧恢复研究领域,力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时称钧瓷的“寻根之旅”,正式将唐钧推进到与宋钧并驾齐驱的发展轨道,为中国陶瓷和钧瓷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任氏瓷业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唐钧名窑”。
他从唐钧理论研究入手,首先突破了唐钧柴烧窑炉的研究和恢复,在燃料选用、烧成制度、手工制坯技术与器物成型特定工艺及用釉组方、施釉方法等方面屡有创新。形体塑造以唐钧经典器形唐钧壶为基础,着力研发融入现代气息的观赏摆设等新的艺术种类,先后开发出近百个唐钧造型新品种,形成了绚丽夺目的唐钧文化景观,为唐钧的恢复传承和创新发展开辟出了一个新天地。2015年,他的论文《论郏县唐钧(唐花瓷)在钧瓷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入选《15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16年,他和女儿任皓宇的扛鼎之作《中国唐钧》一书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他先后开发出数十个唐钧新品种,目前已获得56项外观设计专利、两项新型唐钧釉发明专利、一项新号型环保节能窑炉专利,形成了绚丽夺目的唐钧文化景观。唐钧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陶瓷(钧瓷)评比金、银奖等奖项近百项。任氏瓷业于2013年被被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今,任氏瓷业已成为全国唐钧文化的领导企业和中国唯一的唐钧研发基地。
中国唐钧的恢复和发展,吸引了世界陶瓷界的目光。2015年9月,任继伟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带着他精心制作的唐钧作品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文化交流访问团飞跃太平洋,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州府菲尼克斯(译名凤凰城),在凤凰城天堂谷社区学院隆重举行的“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上,中国唐钧吸引了华人华侨、美国主流社会、当地陶艺家、陶瓷爱好者及媒体朋友的驻足观看、啧啧赞叹,唐钧作品还被美国凤凰城天堂谷社区学院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6月,他携唐钧作品再次走出国门,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他最新创作的两件唐钧作品征服了这个享誉世界的艺术之都,并从众多文化交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永久收藏,该中心主任严振全不无激动地称赞道:“唐钧既古老,又新颖,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瓷器。”
望着目不暇接、璀璨一片的唐钧珍品,笔者问了任继伟这样的一个问题:“许多钧瓷窑口都会遴选一件得意作品尊为‘镇窑之宝’,任氏瓷业有这么多骄世之作,哪一件是你的‘镇窑’巨制?”
任继伟笑了笑说:“我父亲生前曾就此专门强调,钧瓷的生命在于求变,没有了求变发展也就没有了钧瓷。任氏钧瓷是靠探索求变才得以发展进步百余年,从来没有什么镇窑宝贝。”
静静地想一想,这道理浅显易懂:生命在于运动,艺术的生命依赖于不断地求变求新,钧瓷的生命更是直接来源和依存于孕育着新的艺术精灵的“窑变”。钧瓷在每个时期都会有珍品,如果以此锁定为艺术追求的“图腾”,无疑于自缚手脚,哪里还会有发展和创造?纵观钧瓷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如若没有了创新求变,唐钧就可能定格在同“三彩”一样的境地,宋钧则可能永世无言。就像任坚当初恢复钧瓷,如果只是简单地找来历史距离最近的清末民初的“鸡窝窑”去复制,就不会成为钧瓷的“一代宗师”,如果他不锐意创新,哪来的“新中国钧瓷奠基人”之誉为后人称颂?
“想你的时候,我们就去看炉火,看火苗翻卷,看烈焰升腾。火的轰烈里,有你的性格;火的炽热中,有你的豪情……”此时,耳畔犹如响起了开馆仪式上,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宏深情朗读的缅怀任坚的诗篇。
当笔者走出任坚钧瓷艺术纪念馆,任氏瓷業偌大的接待场区依然热闹非凡。笔者不由地向远处眺望。只见任氏瓷业面朝南座落在钧天寨的怀抱之中,背靠远古钧天台,左依禹州古钧台,右顾神垕古瓷镇,前拥黄道古唐窑,远闻轩辕钧天广乐,是唐钧生长、蜕变、升华的天赐佳境。在一片绿荫的簇拥中,新矗立着一座即将装修竣工的“中国唐钧博物馆”。“中国唐钧博物馆”将展示唐钧起源、生长、涅槃重生一路走来的历史沧桑,见证唐钧对于钧瓷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贡献,将成为唐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里,将留下任氏瓷业筑梦唐钧、复兴完整的钧瓷文化体系的诸多努力,展现中国唐钧事业勇往直前的力量与精神。
时节的变换使满院的香樟树已呈浓绿,米一样的浅绿色小花娇娇地藏在叶丛中似乎在期盼着什么。顺着花的依恋很快就发现,整个树冠有了一层新绿,散发出无尽的春的生机,这不就是对唐钧艺术春天的呼唤吗?这个春天的气息已经迎面扑来,这个春天的脚步已经步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