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中负迁移种类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迁移是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对比生物现象的一种直觉认识,受到先期学习的影响。它们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积累,是学生头脑中强烈具有的一种稳定的认知结构,不易消除。负迁移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因此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对同一问题“屡犯屡错,屡错屡犯”的现象。通过对生物学习过程的微观分析可知,各种定势的干扰是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下面笔者结合生物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负迁移现象,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负迁移种类进行归类,并探析其应对策略。
  1.生物学习中负迁移种类
  1.1记忆定势
  记忆定势的特征是印象重叠或混淆记忆,即认知结构中记忆牢固的旧知识严重干扰了相关的其他知识。例如,在熟悉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与特点,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三者数量变化等知识之后,学生学习减数分裂时,致使两者上述知识易出现混淆。记忆定势可分为知识记忆定势、方法记忆定势、结果记忆定势。
  (1)知识记忆定势。生物学习中,相似、相近、相关的生理过程、概念等比较多,如果不善于对比新、旧知识,不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容易形成知识记忆定势。例如,DNA复制过程的学习会对转录、翻译过程的学习产生干扰;光反应阶段概念的学习会对暗反应阶段概念的学习产生干扰。
  (2)方法记忆定势。方法记忆定势主要表现在生物规律产生的定势和旧的解题方法对新的解题方法的定势干扰。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77页选择题3: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
  A.缬氨酸(GUA) B.组氨酸(CAU)
  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
  该题中学生根据tRNA上面反密码子与mRNA上面密码子互补配对的规律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
  然而,把这一规律应用于选择题变式: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tRNA(U、C、C)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这时学生会根据上述规律判断该答案为半胱氨酸。这就是旧的解题方法对新的解题方法的定势干扰结果。
  ’
  (3)结果记忆定势。结果记忆定势是指学生在对已有知识和经验概括总结得出的结果(包括答案),用到特定问题的学习时产生的负迁移现象。例如上述选择题变式中,学生依然根据“tRNA上面反密码子与mRNA上面密码子互补配对规律”这一结果来判断新问题,而忽视了“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这一题干信息,致使不会正迁移应用“tRNA碱基序列与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相同(U用T代替即可)”这一新规律来解析新问题。
  1.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从事某项活动时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情景、习惯等都会使学生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2中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测试结果显示,有85.5%的学生答案是甲、乙细胞对应BC段,丙细胞对应DE段。进一步问卷调查显示,出现这一错误结果的学生中有95.4%的解题思维是受有丝分裂思想的“相似块”负迁移引起的。这种“相似块”见下题:图3表示某植物细胞在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
  ①BC段对应的细胞图像为图4中的__;DE段对应的细胞为图4中的__。
  这两道题之间的情景相似、曲线变化、坐标变量、问题等几乎相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受该题“相似块”的影响,致使无法从本质上分析染色体与DNA的关系,从而造成负迁移的发生。
  1.3理解定势
  理解定势是对某些概念、原理、定律等在内涵理解上的偏差或适用范围不清而产生的负迁移现象。例如: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测试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A选项也对。因为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的性状全部是红花,没有出现介于两亲本性状之间的中间性状,所以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肯定孟德尔遗传方式。上述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是学生大脑中潜意识“融合遗传的性状是介于亲本性状之间中间性状”的定势造成。事实上不完全显性遗传也会出现介于两亲本性状之间的中间性状,所以判定某生物遗传方式是融合遗传方式还是孟德尔遗传方式,主要是看杂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及一定的性状分离比,而不是看杂交后代是否出现介于两两亲本性状之间的中间性状。
  1.4类比定势
  类比定势常由类比不当引起,其特征是模仿类推、思路固化。当两个对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似或相同之处时,往往容易掩盖其相异点,致使推理结果错误或逻辑错误。这就是类比的“或然性”,也是生物学习过程中因方法、思维定势而产生的一种负迁移情形。
  例如,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是因为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因为尿素也含有肽键,所以95.5%的学生认为尿素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上述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是由类比定势造成的。事实上,双缩脲是将尿素(H2N-CO-NH2)加热到180℃左右,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H2N-CO-NH-CO-NH2),由于具有特殊的二连肽键,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合形成络合物,所以称其为双缩脲反应,只要具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如多肽)就可发生此反应,即使含有一个肽键和一个-CS-NH2,-CH2-NH2等基团的物质也有此反应。可见一切蛋白质或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是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由于尿素是两个(-NH2)连在一个羧基上,只有一个完整的肽键,不具备两个肽键或其他基团的基本要求,所以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5直觉定势
  直觉定势的产生与学习者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有关,常常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凭借直觉或局部线索,不假思索地迅速作出推论,正好落人命题者设计的“圈套”之中。直觉定势的发生大多来源于某一直觉中十分有把握的观念的驱使,使其思路“固化”。这种影响一般是暂时的,一经提示或启发,学生往往会立刻领悟有关的道理。例如,图5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甲种遗传病(受基因A、a控制),乙种遗传病(受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
  (1)假设Ⅲ-11和正常的女性(其父患甲病,其母患乙病)结婚,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
  。
  解答此题时部分学生受直觉定势(两病兼患肯定是男性)干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1/3×1/2×1/2×100%=1/12。而忽视了题干“两病兼患男孩”的暗示。
  正确的解法是:①两病兼患的概率:1/3×1/2×1/2×1/2=1/24;②两病兼患肯定是男孩,所以其概率是100%。综合①和②得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24。针对学生该种直觉定势,教师可以继续补充问题,即刻让学生领悟到两者本质的区别:他们生下男孩患两病的概率是多少?
  2.生物学习中减少负迁移发生的应对策略
  2.1创设认知冲突,杜绝负迁移的发生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始的认知结构与新现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在具体知识的教学中,激发认知冲突的关键在于讲述过程中教师先设法引出悖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用事实和理论去否定它,澄清错误,最终在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概念,从而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例如:学生已经知道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但是这一种排列是不是随机排列?为了减少学生负迁移的产生,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认知冲突:科学事实证明,大部分随机排列的脱氧核苷酸学序列从来不曾出现在生物体内,而有些序列却会在生物体内重复数千甚至数百次。你认为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形成的DNA片段吗?为什么?为什么有的碱基序列不会在生物体内出现而有的却会重复数千甚至数百次?
  2.2加强概念教学,克服负迁移的发生
  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识系统化的基础,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大量调查和实践表明,由于对概念的模糊掌握而产生的负迁移现象在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强化已知向未知领域演化的技巧,就可以克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把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化不利为有利。例如学完减数分裂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呈现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比较它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在概念的范围、时间、特点、结果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2.3概念转变学习,减少负迁移的发生
  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概念在中学生物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进行概念的转变,何时转变,转变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例如学生学习光反应阶段的概念之后以为暗反应阶段也与光密切相关(认为只有在无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概念转变以减少学生负迁移的发生。
  2.4构建知识体系,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的知识认识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新鲜事物的实质,并能把新事物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使新知识的迁移更加顺利。在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挂一漏万,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只是零碎储存在头脑中,而没有真正形成有机的整体,影响了知识的灵活应用,从而导致负迁移的发生。因此,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新知识,还要重视生物知识间的类比深化,使学生主动形成知识串、知识链,最终编制中学生物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从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2.5重视方法教学,纠正负迁移的发生
  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对负迁移的产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纠正不良学习方法带来的负迁移,教师教学时要正面强调合理的生物知识的记忆方法、解题方法、操作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或技能环节进行反复的辨析,促进学生在这类知识或技能的迁移中保持谨慎的态度,树立清晰的观念。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倡采用比较方法说明相关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融会贯通的同时,对相异知识做精确地分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其他文献
1一节“推门课”引发的思考由于特聘督导员身份,笔者走进某校一位生物老师的课堂,内容是“显微镜结构与使用”,是初一年级第一次实验课。刚开始,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虽然感觉新鲜,
以单纯的传统“讲授法”教学方式与围绕“医学常识”择机进行渗透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作对照,同时对学生进行这2种教学方式的欢迎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采用通过渗
该文介绍了采用熔融速淬法制备玻璃包覆非晶铁基合金丝,以及经540 ℃退火处理得到纳米晶微丝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可得到晶粒尺度为6 nm左右的材料,该纳米晶磁导率比
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比较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生态设计成为了发展的方向,在发挥水利工程功能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对
<正> 在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中,保证母婴安全健康,减少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使基层保健人员能够充分认识一些可能引起
本文对郑州市公共场所、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6827名进行了健康体检及卫生学评价。分析认为,上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高于社会人群,对周围人群的危害主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47人应
卫辉市一九九二年水质质控实验室技能评价的体会刘承军,户宝香,李建明,李玉枝,刘伟,王荥贵质量控制被广泛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实验分析技术,质控对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推断性
周振天是当代军旅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靠生活本身的魅力打动人,张扬英雄主义,实现了高洁人生境界与丰富人性的有机结合。
以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介绍了经典植物分类学的7大植物类群,建议教师教学中将知识学习、动手实验和主题研讨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创建平等民主
1979──1992年郑州市郊区伤寒监测结果显示,在流行年内出现散发病例的村,1──2年内有43.1%的村可引起暴发流行,而暴发流行后1──3年内又有84.6%的村再出现散发或小流行.丘陵地区发病高于平原地区,且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