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表情包”是人们交流的必备方式之一。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去表达一些无法用文字传递的感情。然而在传播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符号、象征符、信号一直是学习难点。教师在授课时将表情包的使用情况用于讲解符号的基本功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符号;“表情包”;传播过程;教学
在人类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尤其在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屏幕、移动性强、信息传递迅速的新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视觉图像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之一,而其中的“表情包”作为图像信息的集大成者,成为如今网络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年轻一代在无法用文字表达内在感情时会使用表情包,使用新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开始一段对话或是结束对话时也会使用表情包。热播电视剧中演员夸张的表情被做成表情包,还有形式多样变化的网络恶搞——“暴走漫画”表情包的流行,等等这些现象都显示出表情包这一形式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抽象的信号、符号等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意识到讲解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时可以和“表情包”结合起来阐释,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正在使用的各类表情包,以及根据各类人群使用表情包的不同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基本功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号的基本功能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中是这样描述符号的基本功能的。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符号的第一项基本功能是表述和说明。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说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所谓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者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符号的第二项基本功能是传达。这就是说,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符号的第三项基本功能是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二、“表情包”体现出的符号基本功能
(一)表情包的表述与说明功能
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早使用文字进行沟通,后来发展到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emoji(颜文字)表情、表情包,再发展到开始使用一些自制的、搞笑的、使用流行的夸张的元素图片、表情来进行沟通,这些丰富的内容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表情包,实际上指的是多个同类型表情组成的系列表情的集合,通常用以表达使用者所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教材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那表情包则是一种符号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表现形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使用人群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微笑”这一表情符号,作为符号的表述功能来看表达的就是微微一笑、流露出开心的情绪。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使用“微笑”这一表情符号来表述自己和对方无法继续聊天,或是和谈话对方意见相左,但是出于礼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微笑一下了。可见即使是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二)表情包的传达功能
传达功能主要是说精神文化只有转化为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表情包的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甚至是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下人们精神内容的千差万别。当一位不懂外语的中国人去到国外时,可以用手势、身体语言等,达到沟通的目的。同样在网络社会中,即使交流双方语言不通也同样可以使用表情来交流。根据网络使用者所属群体的不同,表情包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中老年人偏爱使用一些图形方正、颜色绚丽多彩,内容多为问好祝福等以喜庆元素为主题的表情包。而年轻人对这类表情包多嗤之以鼻,相反更偏爱一些富含卡通人物、萌系、逗乐等元素的表情包。作为符号的表情包,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传递着不同文化阶层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课堂上,通过比较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表情包的使用状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进行对比,深刻理解了符号作为精神的载体的传达功能。
(三)表情包的思考功能
在讲解符号的思考功能时,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展示数张图片,网络红人、萌宠、卡通人物等,让学生分别配以文字,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学生大多喜欢配以流行语或是精简的感叹语。网络流行语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换代中,同样的图片每一届学生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达到让学生思考的目的,更好地理解操作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三、结语
教师在传播学概论的教授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并将鲜活的传播案例融入概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够结合实际新新媒介的传播案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理论概念。例如学习这一部分时,先学习符号在传播中的功能,在结合表情包的使用情况,分别更进一步阐释说明。课堂上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最后再完成表情包的制作。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际操作,三个环节的有效利用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晓冬.新符号文本的创造与解释——新新媒介下的表情包[J].影视传媒,2016(19).
关键词:符号;“表情包”;传播过程;教学
在人类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尤其在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屏幕、移动性强、信息传递迅速的新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视觉图像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之一,而其中的“表情包”作为图像信息的集大成者,成为如今网络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年轻一代在无法用文字表达内在感情时会使用表情包,使用新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开始一段对话或是结束对话时也会使用表情包。热播电视剧中演员夸张的表情被做成表情包,还有形式多样变化的网络恶搞——“暴走漫画”表情包的流行,等等这些现象都显示出表情包这一形式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抽象的信号、符号等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意识到讲解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时可以和“表情包”结合起来阐释,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正在使用的各类表情包,以及根据各类人群使用表情包的不同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基本功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号的基本功能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中是这样描述符号的基本功能的。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符号的第一项基本功能是表述和说明。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说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所谓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者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符号的第二项基本功能是传达。这就是说,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符号的第三项基本功能是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二、“表情包”体现出的符号基本功能
(一)表情包的表述与说明功能
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早使用文字进行沟通,后来发展到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emoji(颜文字)表情、表情包,再发展到开始使用一些自制的、搞笑的、使用流行的夸张的元素图片、表情来进行沟通,这些丰富的内容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表情包,实际上指的是多个同类型表情组成的系列表情的集合,通常用以表达使用者所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教材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那表情包则是一种符号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表现形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使用人群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微笑”这一表情符号,作为符号的表述功能来看表达的就是微微一笑、流露出开心的情绪。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使用“微笑”这一表情符号来表述自己和对方无法继续聊天,或是和谈话对方意见相左,但是出于礼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微笑一下了。可见即使是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二)表情包的传达功能
传达功能主要是说精神文化只有转化为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表情包的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甚至是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下人们精神内容的千差万别。当一位不懂外语的中国人去到国外时,可以用手势、身体语言等,达到沟通的目的。同样在网络社会中,即使交流双方语言不通也同样可以使用表情来交流。根据网络使用者所属群体的不同,表情包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中老年人偏爱使用一些图形方正、颜色绚丽多彩,内容多为问好祝福等以喜庆元素为主题的表情包。而年轻人对这类表情包多嗤之以鼻,相反更偏爱一些富含卡通人物、萌系、逗乐等元素的表情包。作为符号的表情包,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传递着不同文化阶层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课堂上,通过比较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表情包的使用状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进行对比,深刻理解了符号作为精神的载体的传达功能。
(三)表情包的思考功能
在讲解符号的思考功能时,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展示数张图片,网络红人、萌宠、卡通人物等,让学生分别配以文字,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学生大多喜欢配以流行语或是精简的感叹语。网络流行语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换代中,同样的图片每一届学生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达到让学生思考的目的,更好地理解操作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三、结语
教师在传播学概论的教授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并将鲜活的传播案例融入概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够结合实际新新媒介的传播案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理论概念。例如学习这一部分时,先学习符号在传播中的功能,在结合表情包的使用情况,分别更进一步阐释说明。课堂上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最后再完成表情包的制作。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际操作,三个环节的有效利用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晓冬.新符号文本的创造与解释——新新媒介下的表情包[J].影视传媒,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