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扩招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成为必然之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制度保证和时代主题,而校内分权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为例,深入探讨了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校院两级管理;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张宇庆(1972-),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编辑学。(北京 100124)
一、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背景分析
1.外因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在入校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校级统一管理的跨度和难度加大,因此,实行分级管理是各高校普遍采取的切实可行的做法。
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社会中,高校之间面临着学术竞争和资源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必须在学校内部进行责任分解,而责任分解要上升到制度层面,因此,必须以管理上的分权作保证。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延式的发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只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发展和保持高校的特色及优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制度保证和时代主题,而校内分权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2.内因
为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学整体水平,高校需要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是高校的基层单位,是学校活力的根本来源。高校现在更多地是由学院直接与社会接触,在培养人才、科研开发等多方面都需要具有决策权才能做出有利于自身学科发展的抉择。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可以突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管理权限过分集中,改变学校和职能部门管理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把日常管理的权限以及过程管理下放到学院,以增强基层管理的权力与活力,形成学院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充满生机的运行机制,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效益。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科整合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竞争力,有利于学院内部及学院与学院之间,各学科、各专业之间教师的交流,促进相邻、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有利于发挥群体优势,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趋势,促进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和现代化进程;更有利于形成、巩固和突出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强化高校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的功能,从而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可以合理配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规范学术管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现代大学组织内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没有科学有效地运作起来,创建一套科学合理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同运作的“双塔机制”,也是对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
国内众多学者对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和整体构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学者吴静指出: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校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吴静,2005)。通过大量调研及研究,笔者认为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要明确、调整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将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各层面组织机构的积极性,通过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
北京工业大学在“关于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意见”中提出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基本目的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行为,使学校更好地发挥宏观管理职能,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从而合理配置、全面盘活各类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校院两级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北京工业大学的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可以这样表述,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明确、调整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降低管理的重心,是高校实施两级管理的直接目的;而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的整体水平,则是高校实施两级管理的根本目的。
三、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校在运行中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校院两级管理涉及到学校各个层面。因此,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学校与学院的关系
学校作为法人代表,必须对学校的宏观方面起着决策作用,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研究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发展问题,把握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学院作为具体承办者,拥有微观管理权力,在其内部享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权力,拥有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权,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学院发挥其创造性和自主性,提高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
2.职能部门与学院的关系
学校各职能部门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必要机构,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代表学校行使管理权力。学院接受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应重视发挥工作的基础性、主动性和前瞻性作用。
3.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管理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林莉指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客观存在并实际发挥作用的两种权力形式。大学作为学术组织,进行学术管理是大学的核心和内在的逻辑要求;同时大学作为正式的社会组织,行政管理也不可或缺。二者的冲突与协调贯穿于大学整个发展运作过程中。高校实施两级管理体制,就是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科学合理定位问题,这是提高管理效率与办学质量,协调大学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和职能部门关系,有效提高大学社会职能的关键。”只有建立健全协调运行的机制,才能发挥学术权力在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
4.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由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在改革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坚持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学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
四、北京工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基点,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理顺体制,优化机制,激发和调动学校与学院两个层面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和谐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校内管理体制发展之路,先后走过了岗位责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满工作量聘任制和校、院(系)、学科部三级管理体制等若干阶段。2003年,学校明确提出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改革思路和目标,在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初步成绩。随着学校的发展,这一举措必将进一步深化贯彻下去。
北京工业大学在“关于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意见”稿中指出其操作思路为:按照“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规范运作;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的总体改革思路,以有利于学校总体发展为前提,在明确界定校院两级职责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和学院在事业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工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合作办学等八个方面的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现以人才培养和财务管理为例进行介绍。
人才培养:学校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通过政策制定、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监督评估等方式对学院教学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目标管理;负责制定全校各类学生招生和就业的政策、方针和工作原则并组织实施,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负责制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整体框架和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政策,开展学生服务与辅导,对学院学生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学院负责各类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与专业特点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负责落实并执行各项招生政策和措施,实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负责组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落实学生事务管理相关工作,协助完成学生服务与辅导的各项工作。
财务管理:学校负责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对外财务关系,统筹谋划并多渠道筹措学校办学经费,强化学校宏观调控能力;组织编制全校整体收支预算和年度决算工作,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协助制定二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对二级预算进行宏观控制、指导、监督及综合财务绩效评价;规范校内经济秩序,防范财务风险。学院负责制定学院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编制二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组织学院年度专款的申报和执行,多渠道筹措学院办学经费;对学院各项日常经费开支进行审批和监控,对学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五、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思考
1.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一种不同于过去两级行政机构的新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学院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指导下,拥有与它担负的责任、任务相一致的权力,使办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距离拉近,有效解决资源配置失效、决策失误、浪费严重等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院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重心的下移。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权力下移,学校只抓带全局性、宏观性的工作,其职能在于对各学院的资源配置起导向作用,扶持优势和特色,保证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如前所述,北京工业大学在八个方面对学校与学院进行了工作职责的化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校将许多具体事务交给了学院,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尤其是财权、人事权和学科建设决策权等过分集中在学校层面上的倾向,束缚各学院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说尽管许多高校都在尝试校院两级管理,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校院两级管理仍有很大的距离。
(1)责、权、利不统一。组织机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其在组织中的权力应该紧密关联,要求其承担一定的职责,就应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只交责任,不交权力,责任也将落空。因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必须使职责与权力协调一致.所有行动都需要在一个责权清晰的环境中进行。
权力到位,就要责任到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必须要实行真正的问责制,院长要真正承担责任。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学院的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也将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代表学校对学院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学院应具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组织教学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所需要的财力。财力的大小是制约学院自主办学和管理活力的关键因素,学院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当然,前提是对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承担责任。
(2)院级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随着院一级权力的加强、工作量的增加,使得学院原有的规章制度显得相对陈旧。而原来的学校一级主要侧重于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学院一级侧重在贯彻执行。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学院一级必须按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把院一级的规章制度完善起来,这就要求二级学院的院长尽快转换角色,在行政综合能力上既贯彻学校的意图,又结合自身的实际,把握好“度”,体现出管理水平,在实际操作中要制定清晰的管理考核体系,避免院级领导为追求学院自身利益而忽视学校的整体利益。
(3)校院两级权限划分不清。在校院两级管理中,尽管对校院两级的职责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有的事情两方都管,基层感觉无所适从;有的事情却无人问津,容易引起一些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一定程度的权力失位。一些学院容易在内部建设中追求“小而全,大而全”,造成重复建设,重复设置,引发新一轮的校内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运转。而学院之间的互相攀比则会浪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
2.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考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如何充分做到未雨绸缪,解决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提前做准备,提出解决方法。
(1)要明确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后,校一级领导职能部门绝不能放手不管,而要从大量的具体工作中抽出手来,从事宏观管理、指导和调控的工作。广泛进行调研,在各学院设立观察点,以做到对各学院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以使学校的整体利益得到切实保证。
(2)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后,为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可初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双向的目标考核制度。学校对学院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监督办学方针及政策的执行上,保证学院的资产不流失,学校不直接管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将主要的任务列成目标考评指标进行考核。而且学校各职能处室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任务。不但自己要高效优质服务,还经常深入基层,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制定宏观政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学院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目标、职能措施和服务质量也要实行目标考评,实现双向互评,以评促建。
(3)在具体的财务政策上,可以实行经济包干制,建立财务“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对学院实行经济包干制,即学校提留一小部分经费用于公共事业、职能部门及部分教辅单位的开支,除用于学校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及根据学院目标完成情况用于奖惩的资金外,将大部分经费(包括教育拨款,学杂费等教育事业的收入)划拨给各学院,学院承担人员工资、津贴以及教学、学生事务和各学院之间的上课、实验的支出。这种经济包干制再辅以学校资产学院小额度有偿使用的机制,有助于学院开源节流,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建立教代会制度,实行决策民主化。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凡是涉及学院发展、政策调整、工资分配等重大政策问题,需经教代会充分讨论并通过。政策一旦制定出台,要坚持公正执行,防止走形式。在重大政策提交教代会讨论前,要先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教代会分小组讨论并将讨论意见收集后反馈给院里重新修订,再交教代会讨论,讨论通过才能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使得政策执行时更顺畅。在日常事务管理上,要形成会议决定机制,如党总支委员会议、院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等,这样才可以避免主要领导的独断专行,进而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办学。
参考文献:
[1]花长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2]阎光才.对我国学院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高教探索,1999,(3).
[3]宣勇.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1).
[4]郭桂英.学科群与学院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5]伍超.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49.
[6]刘晓东,等.高等学校学院制目标管理模式的构建[J].理论界,2007,(8).
[7]张幼铭,赵爱军.大学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5).
[8]陈兴明.新一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特点与方向[J].江苏高教,2002,(2).
[9]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3-274.
[10]史云峰,等.基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学术组织创新[J].高教探索,2008,(1).
[11]谢安邦,等.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6.
[12]姜舒.对构建综合性大学二级管理责权体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2).
[13]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校院两级管理;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张宇庆(1972-),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编辑学。(北京 100124)
一、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背景分析
1.外因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在入校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校级统一管理的跨度和难度加大,因此,实行分级管理是各高校普遍采取的切实可行的做法。
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社会中,高校之间面临着学术竞争和资源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必须在学校内部进行责任分解,而责任分解要上升到制度层面,因此,必须以管理上的分权作保证。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延式的发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只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发展和保持高校的特色及优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制度保证和时代主题,而校内分权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2.内因
为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学整体水平,高校需要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是高校的基层单位,是学校活力的根本来源。高校现在更多地是由学院直接与社会接触,在培养人才、科研开发等多方面都需要具有决策权才能做出有利于自身学科发展的抉择。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可以突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管理权限过分集中,改变学校和职能部门管理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把日常管理的权限以及过程管理下放到学院,以增强基层管理的权力与活力,形成学院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充满生机的运行机制,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效益。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科整合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竞争力,有利于学院内部及学院与学院之间,各学科、各专业之间教师的交流,促进相邻、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有利于发挥群体优势,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趋势,促进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和现代化进程;更有利于形成、巩固和突出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强化高校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的功能,从而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可以合理配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规范学术管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现代大学组织内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没有科学有效地运作起来,创建一套科学合理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同运作的“双塔机制”,也是对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
国内众多学者对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和整体构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学者吴静指出: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校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吴静,2005)。通过大量调研及研究,笔者认为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要明确、调整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将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各层面组织机构的积极性,通过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
北京工业大学在“关于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意见”中提出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基本目的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行为,使学校更好地发挥宏观管理职能,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从而合理配置、全面盘活各类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校院两级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北京工业大学的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可以这样表述,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明确、调整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降低管理的重心,是高校实施两级管理的直接目的;而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的整体水平,则是高校实施两级管理的根本目的。
三、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校在运行中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校院两级管理涉及到学校各个层面。因此,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学校与学院的关系
学校作为法人代表,必须对学校的宏观方面起着决策作用,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研究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发展问题,把握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学院作为具体承办者,拥有微观管理权力,在其内部享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权力,拥有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权,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学院发挥其创造性和自主性,提高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
2.职能部门与学院的关系
学校各职能部门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必要机构,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代表学校行使管理权力。学院接受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应重视发挥工作的基础性、主动性和前瞻性作用。
3.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管理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林莉指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客观存在并实际发挥作用的两种权力形式。大学作为学术组织,进行学术管理是大学的核心和内在的逻辑要求;同时大学作为正式的社会组织,行政管理也不可或缺。二者的冲突与协调贯穿于大学整个发展运作过程中。高校实施两级管理体制,就是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科学合理定位问题,这是提高管理效率与办学质量,协调大学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和职能部门关系,有效提高大学社会职能的关键。”只有建立健全协调运行的机制,才能发挥学术权力在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
4.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由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在改革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坚持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学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
四、北京工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基点,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理顺体制,优化机制,激发和调动学校与学院两个层面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和谐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校内管理体制发展之路,先后走过了岗位责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满工作量聘任制和校、院(系)、学科部三级管理体制等若干阶段。2003年,学校明确提出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改革思路和目标,在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初步成绩。随着学校的发展,这一举措必将进一步深化贯彻下去。
北京工业大学在“关于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意见”稿中指出其操作思路为:按照“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规范运作;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的总体改革思路,以有利于学校总体发展为前提,在明确界定校院两级职责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和学院在事业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工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合作办学等八个方面的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现以人才培养和财务管理为例进行介绍。
人才培养:学校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通过政策制定、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监督评估等方式对学院教学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目标管理;负责制定全校各类学生招生和就业的政策、方针和工作原则并组织实施,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负责制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整体框架和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政策,开展学生服务与辅导,对学院学生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学院负责各类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与专业特点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负责落实并执行各项招生政策和措施,实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负责组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落实学生事务管理相关工作,协助完成学生服务与辅导的各项工作。
财务管理:学校负责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对外财务关系,统筹谋划并多渠道筹措学校办学经费,强化学校宏观调控能力;组织编制全校整体收支预算和年度决算工作,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协助制定二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对二级预算进行宏观控制、指导、监督及综合财务绩效评价;规范校内经济秩序,防范财务风险。学院负责制定学院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编制二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组织学院年度专款的申报和执行,多渠道筹措学院办学经费;对学院各项日常经费开支进行审批和监控,对学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五、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思考
1.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一种不同于过去两级行政机构的新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学院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指导下,拥有与它担负的责任、任务相一致的权力,使办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距离拉近,有效解决资源配置失效、决策失误、浪费严重等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院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重心的下移。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权力下移,学校只抓带全局性、宏观性的工作,其职能在于对各学院的资源配置起导向作用,扶持优势和特色,保证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如前所述,北京工业大学在八个方面对学校与学院进行了工作职责的化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校将许多具体事务交给了学院,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尤其是财权、人事权和学科建设决策权等过分集中在学校层面上的倾向,束缚各学院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说尽管许多高校都在尝试校院两级管理,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校院两级管理仍有很大的距离。
(1)责、权、利不统一。组织机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其在组织中的权力应该紧密关联,要求其承担一定的职责,就应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只交责任,不交权力,责任也将落空。因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必须使职责与权力协调一致.所有行动都需要在一个责权清晰的环境中进行。
权力到位,就要责任到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必须要实行真正的问责制,院长要真正承担责任。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学院的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也将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代表学校对学院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学院应具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组织教学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所需要的财力。财力的大小是制约学院自主办学和管理活力的关键因素,学院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当然,前提是对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承担责任。
(2)院级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随着院一级权力的加强、工作量的增加,使得学院原有的规章制度显得相对陈旧。而原来的学校一级主要侧重于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学院一级侧重在贯彻执行。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学院一级必须按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把院一级的规章制度完善起来,这就要求二级学院的院长尽快转换角色,在行政综合能力上既贯彻学校的意图,又结合自身的实际,把握好“度”,体现出管理水平,在实际操作中要制定清晰的管理考核体系,避免院级领导为追求学院自身利益而忽视学校的整体利益。
(3)校院两级权限划分不清。在校院两级管理中,尽管对校院两级的职责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有的事情两方都管,基层感觉无所适从;有的事情却无人问津,容易引起一些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一定程度的权力失位。一些学院容易在内部建设中追求“小而全,大而全”,造成重复建设,重复设置,引发新一轮的校内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运转。而学院之间的互相攀比则会浪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
2.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考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如何充分做到未雨绸缪,解决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提前做准备,提出解决方法。
(1)要明确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后,校一级领导职能部门绝不能放手不管,而要从大量的具体工作中抽出手来,从事宏观管理、指导和调控的工作。广泛进行调研,在各学院设立观察点,以做到对各学院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以使学校的整体利益得到切实保证。
(2)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后,为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可初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双向的目标考核制度。学校对学院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监督办学方针及政策的执行上,保证学院的资产不流失,学校不直接管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将主要的任务列成目标考评指标进行考核。而且学校各职能处室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任务。不但自己要高效优质服务,还经常深入基层,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制定宏观政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学院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目标、职能措施和服务质量也要实行目标考评,实现双向互评,以评促建。
(3)在具体的财务政策上,可以实行经济包干制,建立财务“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对学院实行经济包干制,即学校提留一小部分经费用于公共事业、职能部门及部分教辅单位的开支,除用于学校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及根据学院目标完成情况用于奖惩的资金外,将大部分经费(包括教育拨款,学杂费等教育事业的收入)划拨给各学院,学院承担人员工资、津贴以及教学、学生事务和各学院之间的上课、实验的支出。这种经济包干制再辅以学校资产学院小额度有偿使用的机制,有助于学院开源节流,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建立教代会制度,实行决策民主化。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凡是涉及学院发展、政策调整、工资分配等重大政策问题,需经教代会充分讨论并通过。政策一旦制定出台,要坚持公正执行,防止走形式。在重大政策提交教代会讨论前,要先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教代会分小组讨论并将讨论意见收集后反馈给院里重新修订,再交教代会讨论,讨论通过才能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使得政策执行时更顺畅。在日常事务管理上,要形成会议决定机制,如党总支委员会议、院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等,这样才可以避免主要领导的独断专行,进而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办学。
参考文献:
[1]花长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2]阎光才.对我国学院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高教探索,1999,(3).
[3]宣勇.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1).
[4]郭桂英.学科群与学院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5]伍超.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49.
[6]刘晓东,等.高等学校学院制目标管理模式的构建[J].理论界,2007,(8).
[7]张幼铭,赵爱军.大学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5).
[8]陈兴明.新一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特点与方向[J].江苏高教,2002,(2).
[9]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3-274.
[10]史云峰,等.基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学术组织创新[J].高教探索,2008,(1).
[11]谢安邦,等.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6.
[12]姜舒.对构建综合性大学二级管理责权体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2).
[13]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责任编辑:李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