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技术在流产胚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NGS-CNVA)技术在流产胚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稽留流产的患者74例(孕6~ 13周),对其流产组织物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NGS-CNVA;对NGS-CNVA结果进行染色体核型的复核,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不同临床应用特点。

结果

(1) 74例患者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分辨率均在320条带左右,获得结果的时间平均为22 d,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3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2) 74份样本均获得NGS-CNVA的有效结果,获得结果的时间为7~10 d。(3)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或数目异常的56例患者中,NGS-CNVA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未发现基因拷贝数变异(CNV)者有28例(28/56, 50%),发现CNV< 10 Mb的重复或缺失19例(19/56,34%),NGS-CNVA中发现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诊断不符9例(16%,9/56)。(4)再次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复核结果,3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者中有7例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3例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5)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8例,复核染色体结果,其中罗氏易位6例,通过NGS-CNVA技术能明确提示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片段的具体区域;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诊断仍不明确者,NGS-CNVA结果可协助确定区带、明确诊断,但不能提示染色体的空间位置。

结论

NGS-CNVA技术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比较,其实验失败率低,标本要求低,染色体分辨率高,获得结果的时间早。NGS-CNVA技术可以作为流产组织物遗传学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AP)治疗pilon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13例pilon前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8 ~ 67岁,平均44.8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5例;骨折按照AO/OTA分型:43-B3型5例,43-C1型4例,43-C2型3例,43-C3型1例。按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增强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4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0例,女14例;年龄20 ~ 60岁,平均42.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球囊扩张CSC椎体增强组(PKP组,22例,采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再通过球囊扩张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雨雪天气下收治的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尺、桡骨骨折。将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非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AO/OTA分型、Colles分型及Smith分型等项目,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两组尺、桡骨骨折
目的评价自制的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RTS)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5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至L6)固定在工作台上,参照Gurr等的方法制作前中柱损伤骨折模型。应用RTS固定,测试标本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试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将RTS应用10.0 ~ 11.5 N • m的锁紧力安装到钛棒上,用平口钳固定在工作台上,测试该产品固定后抓棒力、抗扭力的力学性能,并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比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男50例,女28例;年龄23~60岁,平均(43.6 ±2.9)岁;均为AO分型A型损伤。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采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4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38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平原与高原地区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平原4所医院与高原6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损伤AO分型等数据。将平原地区4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高原地区6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4 234例成人踝关节损伤,男女比为1.73:1;损伤高发年龄段为21 ~ 30
目的探讨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1例小腿上段、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为18 ~65岁,平均39岁。损伤部位:膝部创面9例,小腿上段前外侧创面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 x4 cm ~ 15 cm × 11 cm,平均8.6 cm × 8.1 cm。结果2
期刊
目的建立宫骶韧带和主韧带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宫骶韧带和主韧带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选择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及健康女性志愿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前位子宫组和后位子宫组,选择两例POP患者及两例志愿者分别入组前位子宫组和后位子宫组。对两组妇女进行盆腔MRI扫描,基于MRI原始数据集,应用Mimics、ANSYS等软件构建宫骶韧带和
目的探讨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McDonald子宫颈坏扎术的单胎妊娠孕妇116例的临床资料,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且妊娠至28周后分娩活婴者为环扎术成功组,妊娠28周前流产者为环扎术失败组;并根据手术指征分为预防性环扎组和治疗性环扎组。分析各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 116例孕妇中,环扎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