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宵禁:高力士很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念奴娇》这个词牌来自大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念奴。她相貌出众,还有一副金嗓子,可谓才色双全。唐玄宗对念奴十分宠爱,一天都离不开她,又夸她“眼色媚人”,又称赞她的歌喉“声出朝霞之上”。可惜,念奴不是嫔妃,是歌伎,必须住在宫外,等玄宗有需求了,才奉诏入宫。为此,元稹还写诗调侃说:“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
  前两句很好懂,活色生香;后两句对当代人来说会比较费解,因为唐代是有宵禁的,半夜进宫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半夜的,玄宗突然想找念奴谈人生、谈艺术,高力士就得忙死。
  唐代皇宫的门禁制度十分严格,从外到内分成六个等级,每个等级的门禁防备和检查力度都不一样。有资格进出皇宫的人会有类似门卡的东西,每个月更新一次。如果没有门卡乱闯,轻则坐牢两年,重则直接打死。好在这个制度主要针对外臣和低级宦官,高力士是宫里的老资格,不用门卡,可以刷脸。
  可惜光刷脸还不够。因为是深夜,皇宫诸门已经全部关闭,门卡过了门禁时间也用不了,想要申请夜间开宫门的人必须先写一份申请表格,写明开启时间、开启理由、一共要开几道门,然后提交到中书门下。
  虽然高力士有皇帝敕令,但按律例,也是不能硬闯的,必须得按流程来。
  好在中书门下不算远,就设在大明宫宣政殿西边,跑过去只是几百米的事。
  中书门下的值班官员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可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还要请当值的监门将军、当值的中郎将、城门的负责人“城门郎”一起开个小会。
  这就是唐代的管理艺术:拿钥匙的和负责站岗的凑到一起才能生效,加上中书省,也就是宫门夜启必须同时得到三个部门同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变风险。
  高力士早在开元初年就被任命为右监门将军,可是他不当班,所以没资格参加这个小会,只能耐心等待这几人全部到齐。大家联署签完字了,高力士急忙要走,又被拦下来:这只是三部门提出的批准意见,到底成不成,还得请皇帝本人确认。
  于是这份申请表格连同几位官员的签字被递回宫里去。玄宗听见脚步声响,还以为念奴来了,出去一看:嘿,老高你还没出宫呢……玄宗哭笑不得,大笔一挥,在申请上批了一个“听”字,意思是“没错,是我的事,你们赶紧放行吧”,让人把申请表格再送回到中书门下。
  可是高力士还得等:监门将军得和城门郎对勘合符——城门开闭权限的鱼符必须要两半合起来,才能开城门,否则要么坐牢三年,要么流放2000里。高力士只好等。
  好不容易两人勘验合符通过,高力士还得等钥匙:城门郎管城门,可自己并不带着城门钥匙,钥匙都搁在城门附近的廊下,由值班的门仆负责传送。这也是管理上的一种防范措施,避免城门郎胡来。
  终于等来了钥匙,高力士出了宫。可事还没完。唐代长安的宵禁可不只是皇城宫城,而是全城宵禁,在规定的时刻之后,行人就不允许在街上行走了。为确保宵禁质量,每晚都有负责巡视的治安部门,而且不是一个,是三个,相当于武警、纪委和当地公安局三波队伍轮流扫夜。有一个大理寺丞曾因宵禁后在街上走,被逮住打了20棍;一个宦官因为喝醉了酒,没在宵禁前赶回宫里,被发现后活活打死在街上——这种身份的人犯了宵禁都挨打,可想而知宵禁制度有多严格。
  当然,宵禁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法律规定三种情况可以通融:公事、婚娶或者丧病。高力士这事勉强算是公事吧,所以按规定,得先知会那三个巡视的部门,把敕命给值班人员看,换了批准文牒,才能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
  好不容易弄完这一套手续,高力士急匆匆地往念奴的住所赶。到了一看,坊门紧闭,他还得敲门,请里正开门并查验文书。
  好歹都说清楚了,高力士气喘吁吁到了念奴家门口,催促她赶紧梳妆打扮。元稹诗里写“须臾觅得又连催”是很传神的,高力士没法不急:从出宫到入坊这一套流程下来,玄宗只怕都不耐烦了……
  等一切都准备停当了,高力士一拍大腿:哎呀,坏了,还差一个手续没办完!念奴是娇滴滴的女郎,不能走夜路,必须要提灯照明。但宵禁是连火烛一起禁止的,所以还得劳烦高力士去有关部门亮出敕命,才能“特敕街中许燃烛”。
  办完这一系列手续,高力士气喘吁吁地带着念奴进了宫,夜启流程还得再走一遍……等到念奴终于抵达玄宗的寝宫,天都快亮了……
  到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下旨,從大明宫沿东城墙修一道夹墙,与原来的城墙形成一条封闭的夹道,并延长至芙蓉园。这样一来,皇帝和宫内侍从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穿过整个市区,而且理论上还是在皇城之内,再不必像从前那么麻烦了。
  说不定,这次工程的起因就是玄宗之前遭遇过类似的事件,痛定思痛的结果。毕竟,宵禁虽然是为了皇帝本人的安全,但真的很不方便啊!
  编 辑 / 安 楠
其他文献
1840年左右,英、德、法……许多欧洲国家都与古巴签订了长期协议,要求每年从古巴进口雪茄。古巴雪茄业因此急剧膨胀,传统的手工作坊逐渐转型成了雪茄工厂,仅仅在哈瓦那就有超过500家雪茄工厂,雪茄工人也超过1.5万人。  目睹雪茄工人清苦且枯燥的生活后,一位西班牙作家曾经感叹道:“没有什么事情,比用优质的心灵教育抚慰这些悲苦的灵魂更重要了。”  1865年,雪茄工人出身的诗人萨图尼诺-马丁诺斯创办了一
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奚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出身、籍贯以及真实姓名在历史上都有分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很穷。他年轻时是放牛的,一直到30岁才攒够钱成亲,结婚没多久,就生了一个儿子。  如果不出意外,他以后的人生也大抵如此了:自己放牛把儿子养大,儿子接着放牛娶媳妇,儿子再生下儿子、接着放牛。当一眼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甚至是子孙的未来时,人一般会有一些惶恐,继而做出选择,安于现状或改变现状。  幸运的
《摔跤吧!爸爸》是部难得的好电影,获得观众的追捧实至名归。这部励志的成长电影让中国的虎妈狼爸来劲了,他们也想学影片里的爸爸逼迫孩子替自己实现理想。不过在学之前,他们得先对照这几点:影片里的爸爸本身不是失败者,而是全国冠军;影片里的女儿们本身有摔跤天赋,且她们在与朋友的自由交流中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知道学摔跤是改变印度女性地位的最好途径。自主意识的觉醒与力量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它提醒教育者必须点
妖族最美公主白落衡
汤修慧出生于清末浙江一名普通商人家,她从小跟着父亲经营一家小小的照相馆,像一棵自由生长的草,不加修饰,没有方向,每日里摆弄相机,在一张张胶卷里,把时光大把地挥霍掉。如果不是遇到邵飘萍,或许汤修慧会在照相馆里演绎一生的悲欢离合,所见所思也不过是那些照片里的风景。可惜,命运的安排总是会出其不意。  1910年的一天,照相馆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青布衣衫,儒雅飘逸,像一阵洒脱的风,让人莫名想要亲近。为
自荐  端肃的武周时代,有这样一位极富喜感的儒生。  他很胖,满面春风喜盈盈,走路时动作迟缓、步履蹒跚,像一尊弥勒佛,所到之处,人皆喜之;他宽容忍让爱自黑,喃喃自嘲中,一场场纠纷就能消解于无形;他有儒将风范,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宛若护国长城,一次次平定边患;他圆融无碍,在酷吏盛行的武周时期两任宰相,坚守底线却花不沾衣,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双重敬重。  这位儒生是娄师德。  他是原武(今属河南新乡)人,
清朝盛时,只有护军,没有所谓的禁卫军,或者御林军的名目。而护军分为守卫宫廷的护军和圆明园护军,由上三旗中选拔的精良之士组成。但是,历朝历代,保卫皇帝的御林军,大抵都是要归于无用的,清朝的护军当然也不例外,都是吃饭不干事的八旗子弟,谁也不比谁好到哪儿去。  自打嘉庆起,宫里的护卫就老是出事。一个精神病拎着一根棍子,也能混进宫去。到了林清造反的时候,百十个人勾结几个太监,差点打进隆宗门。只是林清之后,
东晋末年,一股流寇袭扰吴兴武康(今属浙江湖州),乡村少年沈庆之毅然加入民团,保卫家乡。沈庆之在战斗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不仅杀敌奋勇争先,还建议上级避敌锋芒,与流寇开展游击战。上级采纳了他的主张,民团屡屡告捷,沈庆之因此一举成名。此后,他一边“躬耕垄亩,勤苦自立”,一边结合实战经验,潜心揣摩战略战术。  成年后,沈庆之到竟陵(今湖北天门)投军时,正赶上市长被少数民族武装袭扰得焦头烂额。沈庆之牛刀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游泳,1929年,木片泳衣是当时流行的象征。可是你们穿起来的感受~  在1968年的政治运动布拉格之春中,一个捷克入朝坦克丢石头后,被一名苏联士兵穷追猛打。哎,谁让你惹祸呢?  1924年,巴黎人为了避免在淹水中浸湿,纷纷踩在椅子上前进,十分想知道這些椅子的下场~
美猴王時代的孙悟空在花果山啸聚山林,各洞妖王臣服,八方禽兽归心,待他打出“齐天大圣”旗号时,花果山水帘洞就是一个神话版的水泊梁山。  当大哥的,最关键的,就得拿“仁义”二字来服人。  可是《西游记》第五回中:孙悟空两次闯祸反下天宫,很多人都以为是孙悟空率领花果山群猴对抗十万天兵天将——当然不是,当李天王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上阵时,“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