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酒,熟读《离骚》”的版权问题

来源 :咬文嚼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游宇明《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一书在介绍闻一多时这样写道:“闻一多性格豪放,据说他讲《离骚》,总有这一段开场白:‘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这句话出自明人,非闻一多所发明。”闻先生这段掌故的最初出处应是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后来经过多方传播、演绎,影响很大,庶已妇孺皆知,但是闻先生说的这些话是自己发挥的,还是另有 Writer You Yu-ming, “not for the bustling Yi Suxin: the style of the literary m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book in the introduction of Wen Yiduo wrote: “Wen Yiduo personality bold, it is said that he said” Li Sao “, there are always this opening: Drink, read ”Lisao“ before being a real person. ’This sentence from the Ming, non-Wen Yiduo invented.’ ’The first source of Mr. Wen’s anecdote should be Wang Zengqi’s remembered essay’ Wen Yiduo Mr. class ”, and later after many parties to disseminate, interpretation, a great influence, all have known, but Mr. Wen said these words are played by themselves, or otherwise
其他文献
川藏线沿途平均海拔4000米,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干燥、风速大、低氧、低压、低温、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加上高原地区文化生活单调、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因素,直接影
在我的感觉知觉中,有奇峰的地方,要算是张家界和桂林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红尘之外的秋波》,对张家界的山有过这样的描述:平日里我们所见到的山,再奇崛、再险峻、起伏再大,总还可以顺着坡坎攀援而上,给人的感觉是逶迤的、连绵不绝的、有周旋余地的;张家界的山却刀劈斧削,总是拔地而起、呼啸而上,一柱一柱兀然独立,在冷峻和峥嵘中,让人感到了阳刚血性的存在,却没有一分一毫尘俗的念想。那裸露岩壁的每一处缝隙里,或
据《遁斋闲览》载,五代时名人梁灏屡试不第,直到82岁时才得中状元,心中激动不已,既叹吾已老矣,又喜有志者事竟成,他在给皇帝的谢恩表中写道: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其意是,我虽比周朝辅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大两岁,但比汉朝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呢。不但用典巧妙,也含蓄说明了个人的顽强进取精神。   南北朝时梁国徐陵,奉旨接待北齐来使,互相寒暄后,齐使问徐
论“是”黄裕生文章认为,“是”作为系词的联系功能就是判断功能,判断是以“是”(同一)为基础的,是“是”——纯思与物自身的合一使判断成为可能。“是”作为一种本原行动,它首先承
龙凤二年(1356年),朱元璋在一场战斗中俘虏了陈兆先的三万六千人,朱元璋很欣赏这支队伍,便打算将他们招降到自己的军中效力。可是,这些俘虏时刻担心自己被杀掉,无法安下心来,还暗地里商量着找机会逃跑。有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朱元璋,并给朱元璋出主意,让朱元璋杀一儆百,以便警告其余的俘虏,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为朱元璋卖力。朱元璋听了这个建议后,连连摇头,说:“不能那么做,我自有办法!”当天下午,朱元璋亲自来
《侍坐》是《论语·先进篇》最后一章.它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文章通篇都是对话,话题是各言其志.间或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四徒的
小和尚每天的功课就是诵经,感觉枯燥乏味。于是小和尚找到了住持:“师父,我不想诵经了,感觉这实在是苦燥乏味。让我到伙房干从前的活吧,挑水、打扫卫生。”  住持听后微笑着点点头,说:“那你先从外面采来一把风给我吧!”  小和尚听后很惊愕,忙说:“师父,风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如何能采来呢?”  师父叹口气,说:“有些东西总是那样暧昧,若隐若现。说它无吧,它们却影影绰绰的,阴魂般萦绕着你,仿佛伸手可及。说
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反腐倡廉历程和经验为背景,结合近年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分析了军队物资采购领域防治腐败制度建设的现实背景、实际成效及面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
民国时,一山村住着两户人家,一东一西,大门对着大门。东边的这一家,当家的姓赵名尚农,是个庄稼汉;西边的这一家,当家的姓钱名聚财,是个买卖人。  有一回过大年,赵尚农把大半辈子勤俭持家的经验总结起来,编成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两边:  父慈子孝发家宝;  兄宽弟让致富经。  本来,这副对联尽是吉利话,但让对面的钱聚财看了,却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当年由于他和父母吵了架,跟兄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