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某些特定事物进行深入的观看,并全面了解该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努力获取事物的本来面目,并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概念上的确定。通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并告知学生观察的方法等。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观察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97
观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某些特定事物进行深入的观看,并全面了解该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努力获取事物的本来面目,并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概念上的确定。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上来说,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要对数和形产生一种有意识的感知。数学的感知活动的对象不仅包括简单的符号和数字,还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命题、关系式、图形等。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数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由很大关系的。2.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3.观察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基础。
目前,很多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都出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学生整体水平偏低,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究其原因,观察力低下是一个主要因素。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怎么能够对数字和图形有深入的了解?怎么能够发现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很难提高的,教师也会整体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而苦恼。因此,我们要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充分渗透观察意识的培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对于观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依赖的主要因素是内在的,是由学生的内心所激发的。和外在的驱动力比起来,内在动机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持久,也能让他们对待学习更加主动。在所有的内在动机里,兴趣是最明显、最直接的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数学之美吸引学生兴趣。初中生心思纯净,他们对于美有着一种纯粹的追求与向往,而数学本身就是由众多美的元素构成,如化繁为简、对立统一、形状对称等等。无论是在图形还是数量关系方面,都能体现美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并对数学中的美进行仔细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2.在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观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对于观察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从内心感到愉悦,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观察对象是图形和数量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意识,并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观察中发现数学规律、巧妙解决数学难题的故事结合起来,也可以让数学练习变得趣味浓厚一点,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概括,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公式或定理的证明,对于一些特殊的题型也会让学生利用常规解法之外的方法去另辟蹊径。当学生一点点地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后,他们的观察积极性就更加强烈的。
二、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力有着非常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观察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学生的感知能力、发现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和他们的天赋相关的,因此,每个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些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改善的,有了良好的训练方法,再加上长期的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由观察行为产生观察结果,再到观察结果内化,其中必有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的激发,如果观察过程中没有情感和想象,那么学生所获得的观察结果必然会是单调、枯燥的。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想象和情感演绎的能力,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所思所想融入学习手段的培养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将自己的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平常多加翻看,这样且看且记,时间久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势必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学生观察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对思维进行良好运用的过程,而不是消极地对观察对象进行注视或是被动地进行感知,它是学生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全面而精确,使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意义深刻,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让观察更具目的性
初中生的观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会不自觉得选择少数事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全部感知能力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观察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分析。如学习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为学生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式:(1)(χ-1)2=2 (2)χ2-2χ+1=2 (3)χ2-2χ-1=0 并为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在第一个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什么特征?第二个方程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第三个方程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三)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四)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观察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97
观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某些特定事物进行深入的观看,并全面了解该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努力获取事物的本来面目,并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概念上的确定。具体到数学教学活动上来说,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要对数和形产生一种有意识的感知。数学的感知活动的对象不仅包括简单的符号和数字,还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命题、关系式、图形等。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数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由很大关系的。2.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3.观察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基础。
目前,很多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都出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学生整体水平偏低,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究其原因,观察力低下是一个主要因素。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怎么能够对数字和图形有深入的了解?怎么能够发现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很难提高的,教师也会整体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而苦恼。因此,我们要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充分渗透观察意识的培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对于观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依赖的主要因素是内在的,是由学生的内心所激发的。和外在的驱动力比起来,内在动机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持久,也能让他们对待学习更加主动。在所有的内在动机里,兴趣是最明显、最直接的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数学之美吸引学生兴趣。初中生心思纯净,他们对于美有着一种纯粹的追求与向往,而数学本身就是由众多美的元素构成,如化繁为简、对立统一、形状对称等等。无论是在图形还是数量关系方面,都能体现美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并对数学中的美进行仔细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2.在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观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对于观察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从内心感到愉悦,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观察对象是图形和数量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意识,并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观察中发现数学规律、巧妙解决数学难题的故事结合起来,也可以让数学练习变得趣味浓厚一点,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概括,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公式或定理的证明,对于一些特殊的题型也会让学生利用常规解法之外的方法去另辟蹊径。当学生一点点地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后,他们的观察积极性就更加强烈的。
二、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力有着非常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观察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学生的感知能力、发现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和他们的天赋相关的,因此,每个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些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改善的,有了良好的训练方法,再加上长期的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由观察行为产生观察结果,再到观察结果内化,其中必有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的激发,如果观察过程中没有情感和想象,那么学生所获得的观察结果必然会是单调、枯燥的。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想象和情感演绎的能力,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所思所想融入学习手段的培养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将自己的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平常多加翻看,这样且看且记,时间久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势必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学生观察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对思维进行良好运用的过程,而不是消极地对观察对象进行注视或是被动地进行感知,它是学生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全面而精确,使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意义深刻,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让观察更具目的性
初中生的观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会不自觉得选择少数事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全部感知能力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观察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分析。如学习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为学生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式:(1)(χ-1)2=2 (2)χ2-2χ+1=2 (3)χ2-2χ-1=0 并为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在第一个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什么特征?第二个方程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第三个方程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三)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四)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