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中国会成为影响力投资大国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卸任招行后,加入了壹基金,当上了理事长。“实践派”的马蔚华显然不是去谋个闲职,壹基金的各种活动、贫困地区赈灾现场常见他的身影。在幕后,他也一直在寻找公益组织在中国存在的最好方式。
  公益实践不易
  近日,马蔚华现身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毕业典礼,分享了他对影响力投资的认识,期待越来越多金融人加入影响力投资的大潮中。在随后《陆家嘴》对马蔚华的专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银行家持之以恒的责任与担当。
  1999年,招商银行还只是家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小银行,在马蔚华创新性策略的带领下,招行在14年间走上了星光大道。而这位马行长也在64岁时功成身退,不再担任招行主要领导,卸任总行党委书记。
  卸任后的马蔚华谢绝了很多商业机会,而是应李连杰和王石的邀请,当上了壹基金的理事长。人们对马行長的新职位表示出些讶异,随后是理解。不为大众熟知的是,马蔚华在招行时就是壹基金理事和预算委员会主席,并且早就达成了关于社会责任的认识:商业银行的成功需要客户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招行的成功来自社会,一定要回报社会。于是认同社会责任的中资企业和一些在华跨国公司共同成立了社会责任同盟,马蔚华曾任主席。
  这样一看,马蔚华的选择就有迹可循了,而在他真正去实践公益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不易。过去在银行,是别人来找钱,而公益组织要找别人要钱,尽管顶着大名鼎鼎的“马行长”光环,可身处其中所体会的微妙而巨大的悬殊令马蔚华如鲠在喉。公益组织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和公众对公益理解有限,都使得马蔚华在壹基金的工作遇到了不少难题。这些当然不能打倒一位银行家。马蔚华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重塑壹基金,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内审、外审、信息披露等环节融入日常管理中,把壹基金当作上市公司去管理,见效很快。
  马蔚华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员工的福利。壹基金的员工都很年轻,毕业于名校,在马蔚华眼里,他们要是进金融机构工作都是年薪百万的材料,却因为一份公益的情怀而拿着不足万元的月薪在壹基金任劳任怨。根据《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的行政管理费用不得超过捐赠总支出的10%,且不能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尽管如此,在某个筹款1500余万元的慈善项目花费了127万元支付行政费用时,引发了部分捐赠者的不解和不满,公众的不解和低薪酬也导致公益行业留不住人才。
  看到这个现象,彼时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马蔚华对影响力投资产生了兴趣。“公益慈善和影响力投资都能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影响力投资比纯粹的公益更可持续”,将公益理念和商业结合起来,用新的公益形式来解决社会问题,造就了影响力投资。
  认识影响力投资
  什么是影响力投资?
  马蔚华提出,人类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相对贫困、社会不平等加剧等问题,据此联合国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提出包括环保、扶贫以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内的17项指标。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每年完成这些指标需要3.9万亿美元。但是目前全世界慈善捐赠加上政府投入仅1.4万亿美元,还有巨大的缺口,仅靠慈善捐赠难以解决周而复始的问题。
  在中国如何推动影响力投资?马蔚华将这个理念带回壹基金后,积极探索将商业模式引入公益领域的路径,既担负公益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又追求财务回报,其中包含了影响力债券、公益创投、慈善信托、普惠金融等。
  “首先要解决大众的理念问题。有些人认为慈善公益不能产生商业利益,但是新的公益慈善理念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过去我们搞经济,先把GDP搞上去了,然后再去解决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贫困等问题。如果在经济活动发生时、每笔投资发生时就注意到金融和公益的结合,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为了改变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形象,华尔街最先接受影响力投资理念,将影响力投资概念和投资贷款并列;高盛花100亿美元收购影响力投资机构以扩充相关的人才和项目。马蔚华还发现,很多影响力投资机构的CEO是从华尔街跳出的,虽然目前薪酬远不及华尔街,但是有很大的潜力,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他看到,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强烈要求商学院加开公益课,下一代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只增不减。
  此外,美国有一个明晟KLD-400指数:在美国资本市场选择400只按照影响力投资标准的股票,它们的经济回报好,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效益也好。400只股票在过去十年平均收益率20.8%,超过了同期标普500的18.7%。这说明了资本市场并不是唯利是图,也会义利兼顾。在中国,则有一个叫做义利99的实验,在深沪300里按照影响力投资的标准选择99只股票,在过去五年到今年的6月28日,义利99指数报收2239.95点,累计涨幅123.24%,近五年年化收益率19.2%,跑赢了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在中国所有的主流指数领冠A股。这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资本向善。“壹基金最近在和博时基金联合研发以义利99为主题的ETF指数基金,在中国和全球都是首创。”马蔚华颇为自豪地说。
  影响力投资潜力
  马蔚华将影响力投资看作金融人的新机会。家族财富年报显示,360个全球家族财富办公室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投向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的范畴,并且不断在增加。人们开始了解到唯利是图对世界无益,对自身也无益。一个企业生产产品会对社会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因此必然要承担相对的责任。社会向善、报效社会的责任感要融入企业家精神,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要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在中国,影响力投资契合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五个理念,这五大理念也是实践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马蔚华对这五个理念有如下理解:从创新角度看,影响力投资既是公益慈善的创新也是金融投资的创新;从协调角度,一笔投资、一个企业,有正面的财务回报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一定是协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是最大的协调,当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许多社会问题都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开始,城镇化就一直是江苏省追求的目标。江苏省致力于持续推动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着力塑造当代江苏地域特色。依据未来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江苏省中部沿海平原地区将处于江海交汇特色风貌核心片区、沿海特色景观廊道和沿江特色景观廊道的交汇区域,其整体风貌急需被进行研究以及规划。乡村地区作为彰显区域风貌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整体风貌的呈现影响显著。在此语境下,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开展了“江苏沿海平原地区乡村风貌整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笔者曾跟随导师参与该项课题的研究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乡土工业建筑成为乡村中亟待保护更新和改造的对象。拆除、保护、改造再利用是乡土工业建筑的三个归宿。拆除重建的方式严重破坏了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保护和改造再利用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旧建筑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具有保护的价值,而从安全性和舒适性角度,建筑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和围护结构声、光、热等各方面性能又亟需提高,这与保护是冲突的。如何正确地处理保护和改造再利用之间的矛盾,在改造再利用中选用何种技术手段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改造再利用设计
传统建筑聚落承载着完整的历史记忆并且物质空间的连续性保存良好,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整体面貌直接反映出了城镇历史风貌的特点,是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建筑聚落,传承历史文化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及规划设计中去,已成为时代的趋势。而建筑作为传统建筑聚落空间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及影响着聚落整体风貌。
  然而,目前在传统建筑聚落更新改造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破坏或忽视聚落空间肌理的现象。在研究层面,很少学者以完整的视角在传统建筑聚落空间肌理,特别是适应空间肌理的建筑特征上,从建筑形态及布局规律一直到最
早在2006年,我国党中央领导人就提出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提出中国正处于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创新型企业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型企业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也离不开承载技术研发的容器。因为研发模式的转变与科研手段的不断更新,早期研发建筑不能满足现阶段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多变,四季差异较大,在冬、夏两季极易出现极端天气状况,提高建筑围护体系的气候适应性与缓冲性能是应对此自然状况的重要途径。从该角度出发,笔者将“复合界面”的生态研究作为切入点来探寻此问题的应对策略。
  本文首先对复合界面定义以及热缓冲效应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对前人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复合界面热缓冲作用的机理与方法:复合界面的空间层级、热缓冲性能体现、通风路径以及季节调节模式。然后,笔者将现有建筑中的复合界面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复合屋顶、复合立面分别
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种类多样的质轻、疏松且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孔隙的新材料,因其具有较低的导热率,可以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出于维持适宜室内温度所耗费的能量,而被认作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围护层中。这种做法使得通常而言的绝大部分结构主体被掩盖在保温层之后,并且令建筑的外墙采用层叠建造做法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与现有的建构原则有所冲突。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以及如何化解性能需求与建构学所诉求的表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所在。
  文章追溯了保温材料自身的诞生、发展和应用的变迁以及建筑中保温理论与相关实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与产业持续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市建成面积不断增长,城市能源消耗(简称能耗)总量日益增加而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论文以能源性能导向下的城市设计为切入点,以能源性能为导向,关注建筑能耗与城市建成环境的互动机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国外城市规模的建筑节能最新研究成果,论文以夏热冬冷地区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城市街区层级的建筑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三维的城市建筑能耗信息模型,融入量化分析的技术方法,为通过城市形态优化提高能源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论文从城市形态学
建筑中内外空间的流线组织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确定了建筑设计的空间组织和布局。对于功能复杂、设计要求严苛的某些类型建筑,如法院、医院、机场和车站等,往往存在着流线混乱、交通效率低的问题。传统设计中复杂流线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依赖于建筑师的经验判断和不断试错。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不同人流和功能组团信息的建筑平面参数化模型(以典型的法院建筑为例)和一套应对空间布局优化问题的智能优化方法。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智能优化方法在复杂流线建筑空间布局上的应用,具体是以实际法院建筑项目为载体进行空间布局
住区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时对建筑、交通、景观、日照等多种设计要素综合处理。本研究从建筑生成设计的研究角度出发,以规则限定下的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为载体,探索在环境约束下的住区生成方法。本文建立了以0-1整数规划为主要算法,从总图规划到户型设计的生成设计链条。
  鉴于住区设计要素多,设计量大的特点,本研究将整个设计流程分为三部分:一、在环境约束条件下,以日照限制和容积率作为主要目标函数,进行0-1整数规划的限定规则研究;二、基于常见的功能拓扑关系和采光需求,寻求合理的目标函数及限
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建设中,城市风貌屡遭破坏,保护和塑造城市风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车行方式体验城市,是现阶段观览城市景观的新兴视角。为了准确把握城市现状风貌,为城市规划管控提供理性依据,本文从动态感知特点出发,量化描述动态视觉景观,以多因子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数据归纳、抽象图示等手段进行评价和可视化表达,尝试建立动态视觉景观特色评价方法体系。
  本文首先梳理了景观生态学、视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从“观”和“景”两个角度对动态视点及动态视景进行描述,科学地界定了动态视觉景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