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军用绿挎包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清理衣物,意外地翻出一个绿挎包,如获珍宝,瞬间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情感的闸门……
  这个军绿色的挎包和我的军龄相同,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时光的冲刷,除两条帆布带顶头的铁片和扣槽铁片有些生锈外,包的颜色依然碧绿如初。
  我清晰记得,这个挎包是33年前的秋天武装部发服装时一并送到我家的。在一堆散发出樟脑丸气味的衣物中,我首先看中的是这只军挎包,急不可耐地挎在了肩上,在家中正屋的大厅里,兴奋地走了好多个来回,才取下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见我如此喜欢这包,又怕到部队和别人的混在一起认不出来,就用红线在上面缝了个“三”字。因我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或许她用意是这个。到部队睹物思人,感到母亲的这个“三”字犹如三条红线,一条连着故土,一条连着小家,一条连着日夜想儿的娘。无论我走多远,看见这三条红线便会想起娘,记得回家的路,念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白霜如雪,红花耀眼,锣鼓喧天。我背着娘缝上“三”字的绿挎包,踩着山村满地的红叶,一步三回头地挥别家人,从小山村出发,来到了闽南漳州的军营,从此绿挎包陪伴着我在异乡成长的每个日子。
  连队是直线加方块的生活,物品一律要整齐摆放,挎包挂在墙上成一直线,里面存放的物品也有规定,多余的东西都要拿出来,平时包里多存放雨衣、背包带、针线包和帽子等物品。
  此时,我轻轻打开这个从山村带出来的绿挎包,翻盖后面娘用红线缝的“三”字依然清晰可见,包正面上方的边沿处还有一个用红线缝的名字。这是班长李驰亲手给我缝的。当时全连的战友都用同样的包,有时搞活动堆在一起经常拿错,连队就要求大家缝上自己的名字,可我在家从未做过针线活,不由得有些犯难。李班长得知后就对我说:小李,不要着急,有空我来帮你缝。
  星期天早饭后,班长提着个小马扎,带着我坐在连队门口的芒果树下,开始给我缝名字。班长是江西铅山人,身材魁梧,一双大手投弹打枪玩单双杠抡大锹样样出色,可我发现他做针线活却不在行,捏着这根小小的针,怎么也使不上劲。他帮我缝名字时,针不时地扎到他的手,每当这时他就会“啊”地叫一声,然后迅即将手放嘴边吹一吹,笑一笑又继续缝。就这样一针一线,一叫一笑,总算把我名字缝好了。
  如今抚摸着这鲜红的名字,我不由得想起了亲如兄弟的大个子班长,想起了新兵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份战友情深经岁月酿造,如陈年美酒,历久弥香。
  军人的挎包可以说是万能包。学习时挎包是书包。至今包的前后都有多处蓝墨水浸染的痕迹。当时连队政治学习和文化辅导较多,这些活动都要求统一背上挎包,里面装着钢笔和本子,为的是记录方便。那个年代的钢笔质量一般,有时尽管钢笔帽旋紧了,还是会漏出墨水。我业余时间多用于看书写作学习,天天用包装书和学习用品,可说是天天与绿挎包形影不离。
  外出时挎包是购物包。那时我们星期天外出时都会背上绿挎包,部队要求右肩左斜挎,两人成一排,三人要成一列,不符合这要求,路上纠察遇到会及时纠正。部队驻扎在光明山下,从我所在的炮营出发,走过一段长长的沙子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菜地和茂密的甘蔗林。仅七八分钟,就来到团部门口的军人服务社。服务社有一排平房,临近公路边,保障还算齐全,有条件的战友可给家里打个电话,当时我家和邻居家都没有电话,难以实现这个愿望。不过我喜欢进照相馆里照个相,寄给家人或女朋友。于我,外出时更多的是采购信纸信封、牙膏、墨水和电池之类的日用品。
  那时每月仅8元津贴费,常常捉襟见肘,一个月只能花钱办一两件事。但这都不影响心情,好不容易可以请假出来,就是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心情也格外愉悦。我好奇地到这个店里看看,到那个馆里瞧瞧。营业员多是团机关干部的家属,年龄不等,态度不一。那时全团营区是开放式的,与驻地村里没有围墙相隔,老百姓可随时到服务社来卖点土特产。我总是喜欢凑上去與老乡们拉拉家常,问问当年的收成、家中的生活……家长里短交流一会儿,异乡孤独的岁月便有了色彩,有了柴火味,整天被训练战备绷得紧紧的神经也轻松了许多。
  拉练时挎包是保障包。挎包后面有个磨破的地方,颜色是黄的。这是在一次拉练中留下的印记。那次拉练到邻县的山区,除正常装备外,连队分配我多背一把短铁锹,是用来挖野炊灶的,我随手别在腰间。绿挎包有个缺陷,就是不好固定,跑步过程中上下左右晃动,很不舒服。拉练途中,包与铁锹不停地摩擦,长途奔袭,人困马乏,当时并未发觉,直到拉练回来清洗时,才发现包被磨坏了,我好生心疼,要知道那个年代服装每年发两次,可包就不一样,从入伍到退伍就发一个包,要是坏了或遗失了,可就麻烦了,因为在基层连队想买个新包是很难办到的。
  这个挎包还是我的救命包。挎包前面下方有一条细细长长的痕迹,有些发黄变黑了,至今闻闻,似乎仍存有一丝硝烟味。我清晰记得,这是在一次演习中留下的。那天我负责埋锅造饭,平时非常熟练的活,那天挖了好久才挖好,接着怎么也生不起火,弄得我满脸黑烟灰。米下锅后还未熟,出发号就响起了。别的班战友都吃饱饭出发了,可我们还饿着肚子。演习在即,这样体力怎么跟得上?班长很是着急,赶忙下令让每个人都在挎包里装一点半生不熟的饭,插空吃上几口。
  进入阵地,演习开始,枪声大作,炮声轰鸣,硝烟弥漫。我和战友卧倒在草丛中,不时有火光从头顶急驰飞过,肚子这时咕咕直叫。战斗间隙,我赶忙将挎包移至胸前,快速抓一把饭塞进嘴里,谁知这半生不熟的饭卡在喉咙里半天咽不下去。恰在这时,似乎有东西在包上擦了一下,发出轻微的响声,当时并没在意。回到连队一看,原来是一块弹片在上面划过。好险啊,要不是包挡住,弹片从我身上划过,可就要受皮肉之苦了。事后,战友们都夸我这个包是“救命包”,让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爱护它。后来听南疆参战回来的老兵讲,要是在战时,挎包里还要装零散子弹、炸药、战备食品、备用药品,以及防毒面具,更是名副其实的救命包了。
  从此,我对这个军挎包倍加爱护。考上军校后,我背着它从闽南出发,一路向北,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学校里发了个黑色制式书包,替代了绿挎包。这个先前与我形影不离的包便被存放在贮藏室的箱子里。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毕业后,我分在团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整天以笔为剑,平时工作中多使用工作包和文件包,绿挎包也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被贮存在家中的柜子里。
  后来,我从师机关调到军区机关工作,这个绿挎包随着我多次搬家,渐渐地被我遗忘,尘封在了记忆的深处。
  久久打量着眼前这个绿挎包,好似与同年战友在异乡陡然相遇,我心中很是激动。这个包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心爱的传家宝,在我青涩懵懂的军旅记忆中,给了我温馨美好的陪伴,里面不仅装着我深深的军旅情怀,还装着我的人生经历,更装着我的美好记忆……
  (原载《解放军报》2018年5月1日,标题为编辑所拟)
其他文献
同安一中每年开展"科技游园"活动,主题是科学、创新、体验、娱乐。活动体现了科学性、趣味性、探究性,寓知识于趣味实验与游戏之中。它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趣味实验、
针对青海省高寒干旱山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等问题,设计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种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种植春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益进
目的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科收治的32例VSD治疗D
于2013年4月在通辽农科院试验基地,以麦巨金为材料,研究不同喷施时期对春小麦茎秆基部形态特征、抗折力和倒伏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麦
摘要 以杂交晚稻H优51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苗数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每盘播种量以70 g/盘为宜。  关键词 双季晚稻;播种量;性状;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009-01  Study on E
智能变电站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智能电网的应用为我国传统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传统电网
案例:来访同学,男,19岁,大学新生。主因:暴躁,焦虑不安等症,自己怀疑有心理障碍,前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求助。来访同学进大学前情绪较稳定,入学后学习主动,生活热情。出现暴躁
7月20日-8月18日.由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充分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生动展
早稻综合栽培技术简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中推广良种,增加播种量,进行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试验中通过选择良种K优402,用种量30.0
目的研究甲硝唑与呋喃西林根管冲洗液的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从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抽样选取156颗要进行根管医治的患病牙齿,并且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即常规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