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通道内过冷水温度对蒸汽直接接触间歇凝结界面波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y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过冷水温度对T型微细通道内蒸汽直接接触间歇凝结过程的影响,开展了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机(帧率为5000 fps)捕捉到了蒸汽温度100℃、蒸汽体积流量550μL/min及过冷水体积流量14758μL/min等参数恒定且过冷水温度分别为30℃、40℃和50℃工况下,1000 ms内汽液界面瞬时演变行为.研究发现,微细通道条件下蒸汽泡在间歇凝结过程中会相继发生多次“颈缩”和“内爆”现象,且随过冷水温度升高“内爆”后的汽液两相区面积逐渐增加;此外,随过冷水温度的升高凝结频率总体减低,而1000 ms内每个间歇凝结周期所需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该周期内的汽液两相区最大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主应力空间中 π 平面上应力偏量的描述是弹塑性力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是学习屈服准则和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常用的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主应力空间中任意应力分量与 π 平面上应力偏量的对应关系,推导过程简洁且数学思路清晰,是对现有弹塑性力学教材中该知识点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点的合成运动分析中,复杂运动合理地分解和合成的关键在于牵连点的运动分析,牵连点是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点,由于动点在动系上不断变迁,故牵连点随时间变动.本文指出,任一瞬时,牵连点均是动系上的某一“固定”点,仅随动系一起运动,采用解析方法提出了牵连点速度和加速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并推导了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本方法无需引入相对导数,易于学生理解.
本文探讨“理论力学”作为第一门大学力学课程名称的起源和演化.通过对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和汉语教材的分析,说明“理论力学”起源于牛顿所称的“理性力学”,由法国学者作为课程名称,并影响俄国和中国有了“理论力学”的课程名称,直到现在.同时英国和美国一度也使用过“理论力学”作为教材名称.
针对材料拉伸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随机性及不确定性问题,开展了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技术确定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教学方法.通过读取拉伸数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建立合理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结合人工智能评估现有试验结果准确性及失效原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辅助的创新教学方法,将成为材料力学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并培养学生通过大数据视角理解材料变形不确定性的能力和科研兴趣.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质量课程的重要保证.以基础力学课程为背景,从主观修养和客观技巧两个方面探讨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指出了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观修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详尽阐述了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内容组织在客观技巧上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及一些误区.
本文首先建立一类含不可微非线性项从无穷远处发出的单侧全局区间分歧定理.我们将研究下列问题结点解的存在性{x(4)=a(t)F(x),t∈(0,1),x(0)=x(1)=x″(0)=x″(1)=0,其中,非线性项F=f+g,f,g∈C(R),|f(s)/s|≤M1,0<|s|≤1,M1是一个正的常数;|f(s)/s|≤M2,C0;存在g0,g∞∈(0,∞)使得g0=lim|s|→0g(s)/s,g∞=lim|s|→∞g(s)/s.应用上述结果,研究一类非线性四阶边值问题结点解的存在性.
中性轴是梁弯曲分析的重要概念,其位置的确定是组合梁弯曲变形与应力分析的关键.采用相当截面法、加权平均法分析不同材料组合梁中性轴位置.采用相当和加权的概念进行组合截面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分析.分析可知相当截面法概念清晰、加权平均法简单高效.相当截面法和加权平均法可简化组合梁的应力分析.分析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梁弯曲相关概念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弯曲问题的深入思考.
研究了与两个概率测度μ 和v之间的最优计划 γ 有关的传输密度 σγ 的绝对连续性和Lp,q可和性.更确切地说,如果μ∈Lp,q,其中1≤p<+∞,1≤q<+∞以及v的支撑集合为有限点集,则有σγ∈Lp,q.本文的证明主要利用经由位移内插μt给出了σγ 的等价定义公式,σγ 与μt的关系不等式,以及对位移内插μt进行的Lp,q估计.
本文以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力学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过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将传统课堂、线上课堂、线下翻转课堂及慕课堂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并基于整体学习人数、课程考核结果及课程评价等,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望对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8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自下而上”法测度其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并建立旅游交通碳排放的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旅游交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关于时序变化趋势,长江经济带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态势,大体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998—2003年,碳排放量以10%左右的速率小幅增长;2004—2009年,碳排放增长率整体较高,峰值出现在2004年(32.12%);2010年以后,碳排放增长率回落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