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的麋鹿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耕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高级经济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组成员。
  
  麇鹿在中国的发展史
  
  北京南海子,是麋鹿的科学发现之地,麋鹿的一度灭绝之地和麋鹿的成功回归之地。今年,是麇鹿科学发现146周年、麋鹿曾于中国发生灭绝111周年和麋鹿回归祖国26周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麋鹿的失而复得竟与国运的荣辱兴衰息息相关,实在令人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从春秋战国至元明清,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屈原、班固、许慎、杜甫、沈括、苏轼、陆游、李时珍、乾隆……曾提及麇鹿的古代名人不胜枚举,甚至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指鹿为马”、“逐鹿中原”的典故皆与麋鹿有关。
  鹿这种动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令人难以想象,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还作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福“禄”喜寿)。全世界约有40多种鹿,唯麇鹿是一种集自然演化(与人类同步)、地理分布(中国湿地)、人文记载和曲折身世诸多离奇于一身的动物。麋鹿之奇尤其表现于它身世的非凡,而这传奇般的身世竞与一位法国传教士有着不解之缘,要不是当年阿芒·大卫隔墙一瞥,恐怕麋鹿的故事就不会如此曲折跌宕、悲欢离合地充满戏剧性了。
  146年前即1865年(清同治四年)秋季的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一脸风尘地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大卫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双眼一亮,那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之后,麋鹿因大卫的缘故红极一时,从“养在深苑人未识”忽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1894年,京南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南苑的围墙,方圆210平方公里的皇家猎苑一片泽国,许多麋鹿逃散出去并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清朝政府腐败、防务空虚一举攻入北京,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无巧不成书的是,麋鹿的发现者阿芒·大卫也于1900年11月10日在巴黎溘然而逝。
  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被欧洲一些动物园圈养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圈舍取代了湿地),种群规模逐渐缩小(离群索居)而纷纷死去,越养越少。这时出现了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位酷爱动物,特别喜爱鹿科动物的人士。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这些麋鹿成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仅存的唯一一群。
  1914年,一战爆发时,这群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已达255头。二战以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保有世界唯一麋鹿群”为荣而一头也不肯出让,但二战德军战火染指英伦,他唯恐这唯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而遭后人的唾骂,便将乌邦寺内的麋鹿向国内外各大动物园转让了许多,但唯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兴旺,一些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麋鹿曾在中国东部广泛分布,到底应放回到哪里呢?经专家论证,北京南海子作为皇家猎苑旧址,作为麋鹿模式标本的产地,作为麋鹿一度在华灭绝之地和三海子依稀如旧的湖泊荒原,基本还保留有原来的自然地理风貌,无论从文化历史意义还是从自然生态角度考虑都是重引麋鹿的最佳地点。
  
  糜鹿保护,为首都北京添彩
  
  26年前,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着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飞机,将22头麇鹿(其中2头给了上海)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
  如今,麋鹿保护事业已走过26个春秋,在新老保护人士多年来“与鹿共舞”、辛勤繁育下,这个物种的保护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国际自然保护人士合作拯救濒危物种的创举和中国政府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成功实施“重引入”项目的范例。“历尽劫波麋鹿在”,如今,北京麇鹿苑、湖北石首、江苏大丰三大种群及全国五十几处动物园小种群共繁殖成活麋鹿2000余头,种群扩散工作仍在进行中。麋鹿堪称中国“活的自然、文化遗产”和湿地环境的标志物种之一,既是昔日皇权的象征,又是国运兴衰的缩影,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四不像)和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归国华侨”。在科学史上,一个物种的发现、灭绝、“重引入”拯救、回归野外几大事件均集中在北京南海子一地,也弥足令人称奇。而今,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麋鹿苑,在人文、科普、环境教育和游憩等方面正在发挥着别具一格的作用。
  
  糜鹿苑独特的科教功能
  
  在麇鹿苑网站上,你能见到这样几行字:“这儿不是动物园,但能看到很多动物。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鹿,却不是一个养鹿场。这里有当年皇家猎苑湿地景观的生动再现,这里一直演绎着麋鹿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寥寥数语,道出了麋鹿苑的特点,个中所含人文、科技、特别是绿色的独特蕴涵,不言自明。
  麋鹿苑的人文内容,首推其皇家猎苑的背景,这里是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家猎苑的海子核心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进门不久的第一个观览设施设置为一尊石刻:“乾隆大阅图”。当然,如果细心的话,在门区的西墙上,满眼可见的乃是历朝历代的诗文,那多是从战国到大清,古人们留下的颂扬自然的名言、有鹿或麋鹿的诗文,故名麋鹿文化墙。进入麋鹿苑腹地,你还能在麋鹿回归文化园中徜徉,在麋鹿文化桥上徘徊,在湿地文化长廊里休憩,在东方护生壁画前流连。
  麋鹿苑的科技内容具有唯一性,毕竟北京是一个物种——麋鹿的科学发现之地,北京又是麋鹿一度在我国灭绝之地,北京也是中国麋鹿首个成功“重引进”之地。一个物种与一座城市有着如此不可割舍的关系,因此,在北京申奥之际,本人作为麋鹿保护的科普代言人,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北京奥运吉祥物,十大理由选麋鹿。
  毋庸讳言,麋鹿苑的科普和科研工作,全是围绕自然保护开展的绿色主题:科普在于有关知识的传播和自然保护意识的弘扬;科研则通过种群繁育、栖息地恢复、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实现保护目的。
  
  麇鹿保护涉及科技、人文、绿色
  
  麋鹿的生物学保护为什么能成功?麋鹿苑的张林源主任认为,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是麋鹿保护成功的必要条件,科学的拯救手段的运用是麋鹿保护成功的基本条件。中国麋鹿保护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终于建立起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分布地点有了五十多处,总数达两千多只。“重引进”国际专家组认为,世界上正进行着的138个重新引进项目中,有15个是成功的,中国麋鹿的“重引进”项目便名列其中。
  多年来,北京麋鹿苑的保护者与鹿共舞,不辱使命,从1985~1987年时的麋鹿建群种群38头,到2011年,繁衍成活的麋鹿已逾千头,但到达这里的人却看不到这么多的鹿,哪里去了呢?多数都已回归了自然,并且还将持续有更多的麋鹿,踏上回归自然之路。
其他文献
适合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磨损的鞋底能够告诉大家,人在走路时有没有左摇右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华容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智力玩具,它与独立钻石棋和魔方,并称为世界三大不可思议的智力玩具。它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思维训练的好工具。
各位领导、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研讨会,纪念极乐祜主无量光佛之化身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圆寂三十周年,深切缅怀他爱国爱教、维
【正】 继去年侯固堆古墓的陪葬坑发掘之后,为了弄清主墓的情况,我们邀请省地质局物探队采用电法和磁法对侯古堆主墓进行了科学勘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78年8月开始,对主墓
1949年,十世班禅和班禅堪布会议厅拒绝国民政府劝其南撤台湾,作出留下来的决定,除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外,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的是,年轻的十世班禅过人
拉萨冬日最寒冷的时节已悄然临近。一个高大的藏族男子站在大昭寺金顶边上向远方眺望着。他就是次嘎。次嘎喜欢大昭寺的金顶。这里,是他与大昭寺大威德金刚立体坛城缘分的开
次拥珍宗,女,1947年生,现年72岁,昌都左贡县旺达镇东达村人。民主改革前,次拥珍宗全家6口人都是落空家族的差巴,1959年初,解放军进昌都时在她家住了3个月,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
介绍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的脉冲电源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该电源采用三相半波晶闸管整流电路,用IGBT进行直流斩波;根据电流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偏差,进行数字PI调节,以获得
介绍了常用选针机构的现状及分类,详细分析了国产电脑横机的选针原理和走针轨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机器上间隙调节的要求,翻针位、吃线位的调节方法,编织以及翻针时漏针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