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的葬礼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娜任教的四年级教室和我以前见过的很多教室差不多:讲桌放在教室前部,正对着学生:公告板上张贴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一间典型的传统风格的小学教室。然而。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那天就感到有些不寻常。
  我的工作是视察课堂,鼓励教师实施一项训练计划,该计划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唐娜是志愿参加该项目的一名教师。
  我坐在教室后排的空位子上,静静观察。学生们忙着做作业,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我旁边的10岁女生写下一连串“我不能”:“我不能踢足球”、“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能讨黛比喜欢”……已经写了大半页,并没有停笔的意思。我顺过道走去,看了看学生写的内容,每个人都把自己不能做的事写在纸上。
  学生的做法让我感到好奇。我决定向老师咨询,弄清下一步打算。可是我注意到她也在忙着写:“我不能让约翰的妈妈来开家长会”、“我不能让女儿给车加油”、“我不能让艾伦用语言代替拳头”……
  学生们又写了10分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纸对折起来,拿到教室前面,把这些“我不能”放进一只空鞋盒。随后,唐娜把自己的那张也放了进去,盖上盒盖,把盒子夹在腋下,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外走去。
  学生跟着老师,我跟着学生。半路上,唐娜走进值班室,搜索了一阵,找出一把铁铲,之后带着学生来到操场最偏僻的角落,开始挖坑,要埋葬“我不能”。
  很多学生都想得到挖坑的机会,因此用了十几分钟才把坑挖好。大家把装着“我不能”的盒子放在坑底,然后迅速地盖上土。这31名十来岁的孩子站在新墓边,这时唐娜宣布:“孩子们,请拉起手,一起鞠躬。”孩子们迅速地站了一圈,手拉手紧紧连在一起。
  唐娜开始宣读悼词。“朋友们,我们今天相聚于此,隆重悼念‘我不能’。‘我不能’与我们共处于世,总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为‘我不能’提供了永久的安息之所和刻有墓志铭的墓碑。‘我不能’的一切遗产由其兄弟姐妹‘我能’、‘我会’、‘我现在就做’来继承,它们没有‘我不能’那样出名,也不像‘我不能’那样有影响力。但愿有一天,它们能给世人留下更深的烙印。愿‘我不能’安息于此,愿今天在场的每个人离开‘我不能’,开始新生活,继续前进。阿门。”
  唐娜转过身,带领学生回到教室,用饼干、爆米花和果汁庆祝“我不能”的离去。作为庆祝的一项内容,唐娜用纸折成一个墓碑,在顶端写下“我不能”,在中间写下“愿灵安眠”,在底部写下日期。从这一天起,这个纸制的墓碑就挂在教室里。
  偶尔有学生因忘记而脱口说出“我不能”,唐娜只是指一指“愿灵安眠”的标志,他就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于是重新组织语言。尽管事隔多年,但那一天我却从唐娜那儿学到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路子与你聊
  “那一天我,却从唐娜那儿学到了终身难忘的一课”,“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其他文献
尊重是一种礼仪,尊重是一种智慧,尊重是一种力量……尊重一条规则可能会让你受益终生,尊重一种习惯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新天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时间,尊重过程,尊重失败,尊重一张纸,尊重一粒米……这世间的万物都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尊重的心去对待、去珍惜。2009年第9期“同题作文擂台赛之个人show场”请以“尊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    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委屈的泪又
期刊
当地里一柞多高的冬小麦进入“冬眠”时,年的脚步就近了。  我是第一次踩着腊月的边儿来到北方田野的土埂上,那朴素豪放的气息令我这个在水乡里泡大的孩子感到新奇不已。在这里我看到如蝴蝶般漫天翩跹飞舞的雪花,踩在雪铺成的银色地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发现原来下雪是一件这么奇妙的事情。那银色的小精灵抚摸着我,像在我耳旁轻柔地歌唱。当看着“年”裹着红装即将走进农家小院时,我不由得心生好奇,这冰天雪地的
期刊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6岁那年,去省城看病。  老家不通火车,得往邻县搭乘。我和父亲坐上一辆“解放”牌卡车,卡车上堆满圆木。天刚下过雨,路边有叫不出名字的紫红色小花以及披着青苔的黑岩石,偶尔还能见到一丛翠青的芦苇。不过,路况实在糟,泥泞不堪,稀泥里还藏着石块。每逢上坡。卡车吭哧吭哧直喘粗气,就像一头时日无多的老牛。终于,车熄火了,轮胎卡死在泥坑内,司机师傅骂骂咧咧拖出两块长木板垫在轮胎底下,忙乎了好半
期刊
在我们那道街,住着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人。不知他叫“老山”还是“老三”,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可不幸的是,前年春天,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从那以后,原本精神上有问题的他就变得更古怪了。村民们把他送进了镇上的敬老院。可他十分倔犟,总是偷跑出来,死守着他家。  我们小孩子对他,除了恐惧就是反感。  他整天穿得脏兮兮的,头发也许根本就没梳理过,从他身边走过,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因此人们都不愿接近他。  我们几个孩子
期刊
几缕春风,几阵春雨,枯黄的大地上绿意渐浓。漫步于田间地头,你会发现一些绿油油的荠菜,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在春风中欢快地舞蹈。要不了多久,菜园里,小径上,就会是荠菜花的王国了。  看着眼前嫩生生的荠菜,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童谣:  荠荠菜,水上漂,我跟姐姐一般高。  姐姐嫁,我也嫁。姐姐嫁个好白马,我却嫁个树柯杈……  我对这首童谣印象很深:歌谣中的姐姐是公主命,漂亮的她嫁了个白马王子;而妹妹是个灰姑
期刊
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他对巴黎下层人民深切同情,对不公道的社会非常憎恶和反叛。《窗口》这篇散文诗出自他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  一位从打开的窗户向里看的人,决不如一位只看关闭着窗户的人所看到的事情多。一扇被蜡烛照亮的窗户,是最深邃、最神秘、最丰富、最阴郁、最刺眼的。人们在阳光下所看到的东西永远不如在一块玻璃后面发生的
期刊
以前我一直觉得雨是美好的,但那一次之后,我对雨的印象就有点坏了。  那天是周五,因为天气预报说会有雨,所以学校提前放学了。  当时,同学们都说这是一场好雨、及时雨,要不学校会让我们提前回家?哈哈,大家个个喜气洋洋,都把笑容挂在脸上。  才出校门,隐隐似有沉沉闷响的雷声。不一会儿,开始有雨点落下。起初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稀疏,然后变成了“雨脚如麻未断绝”,最后只能用“瓢泼”或“倾盆”形容了,“这
期刊
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说:“越是公布我就越得少捐啊!你看,我们主任才捐了100元。我捐200元,这不是不懂事吗?我拿那多捐的
期刊
大概是为了取悦“辛勤的园丁”吧,教师节,爱人所在的学校给每位教师分送四盆花草。本想谢绝,可学校后勤处已不由分说地派人送进家门,还擅作主张摆上了窗台。摆上了?摆上了就摆上吧。  好长时间,一家人只识得其中一盆叫“仙人柱”。后来陆续从来客来访者口中获知,东边那盆叫“玉树”,最小的那盆叫“谁的眼泪在飞”,还有一盆密枝小叶的,始终未能得知它的芳名。  因为还没到我认为应该侍弄花草的年纪,花草在我家窗台上几
期刊
除了喂老鼠以外,我还喂养着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头一天留给它们的饭菜,第二天总会消失得干干净净。  饭一般留在后门的台阶旁。都是些剩饭菜。如果不这样,倒在垃圾箱里也白白腐坏了,而且还要污染垃圾箱中的其他可回收物。而且这总归是食物。食物总归是用来吃的,是滋养生命的。  在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里,那些长着明亮眼睛的小东西就悄悄地向我家后门靠近了。到了跟前,先站立凝神倾听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