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语文探究题的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探究题,作为现代文大阅读的最后一题,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答题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导致得分不高。2014年的江苏高考新的考试说明又取消了大小阅读之间题型的区别,意味着在实用类或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也可能会涉及到探究题。分析一下学生的失分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解答探究题有心理障碍,对探究题的类型缺乏归纳,缺乏解答探究题的系统思路。如果我们对探究题作一下分析研究的话,会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了这些规律,对我们的答题无疑是有帮助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考试说明:(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题型总结
  2009-2013五年高考探究题回顾:
  (1)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高考散文《上善若水》)
  (2)本文写了驼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倾向?(2010高考小说《溜索》)
  (3)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2011高考小说《这是你的战争》)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2012高考小说《邮差先生》)
  (5)“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2013高考散文《何容何许人也》)
  不难发现,出现的较多的是这样几种题型:探究作品中相关内容(题目、句子、片段等)的丰富意蕴;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对作品谋篇布局的探究;对文意的理解。
  二、链接课堂
  (一)丰富意蕴
  耿立《稻草人》。?摇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及标题的内涵的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分层法、抓关键句法等。但不同之处在于命题者是选择那些关涉全文意蕴的词、句来让考生探究的,换言之,透过这些词、句、标题,看看考生能体悟到文本哪些重要、深刻的意蕴。因此,做此类题一定要注意词、句在文中出现之处,还要联系全文主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空答意蕴而忽视题目的前半句话。也就是写我们和稻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参考答案:(1)父亲和稻草人的故事:反映了父亲这辈人上辈人对土地、粮食的深厚感情。(2)侄子和稻草人的故事:可以看出侄子这辈人众生平等的观念,爱粮食,也爱鸟儿。(3)我是中间人,看出我们这一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惶惑。
  (二)探究情感
  臧克家《野店》?摇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这一类探究题,感知作者的价值观、情感倾向,学生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如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希望什么,对什么有遗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答题的时候,同样不能空答感情,而要练习文本。
  参考答案:(1)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作者喜爱;(2)羁旅漂泊的孤苦、秋雨孤鸿的凄凉,令作者悲悯;(3)天涯飘零中的通达豪爽,使作者赞许敬佩;(4)诗意的趣味不再,叫作者深为叹惋。
  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常常把意蕴和情感混为一谈。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蕴一般指向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而情感取向是指作者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的态度。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忧虑等。
  (三)对作品谋篇布局的探究
  南通一模《拜谒三苏园》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探究这样安排的理由。
  这是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探究。我们可以考虑“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茶”与苏轼的关系;根据散文“卒章显志”的笔法,我们同时还应结合文本的主旨。
  参考答案: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结构严谨;“茶道”既是苏轼的行经之路,又暗示了苏轼坎坷的人生道路;同时提醒当今浮躁社会中的人应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四)对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探究
  南通二模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探究“美”的内涵。
  探究内涵一般要从表层意说到深层意,比如这里就要从外在美说到内在美,即精神品质的美。如果句子长的话,可以考虑分层理解;如果有修辞手法的话,要进一步追问;如果句子有明显的关键词的话,就抓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这次早餐很美味;让我看到了一家人勤劳善良的美;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给了我独自走路的坚定信心。
  新的考试说明修改后,探究题也会出现在小阅读中。如2013年高考卷:我国古代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认识。其实,方法是一样的,不管出现在什么文体中,万变不离其宗。
  三、探究的原则
  1.立足文本,尊重作者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2.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
  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四、探究的方法
  站得高一些,高屋建瓴,主旨突破;读得深一些,读透题面,紧扣字眼;联系得紧一些,借助语境,搜寻答案。另外注意综合分析,简明概括。
其他文献
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鹤壁特大桥跨濮鹤高速鹤壁收费站高速匝道由1-(50+50)m偏态拱+3—24m双线简支箱梁、+1-(48+80+48)m双线连续箱梁、+2—32m双线简支箱梁和+1-(50+50)m偏态拱结构形式组成
当代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是以太阳为主神的多神崇拜.而作者认为,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是风崇拜,它根深蒂固,渗透于众主神的神性之中,渗透于埃及的宗教文化之
方块壮字文献是记录壮族传统文化载体,肩负着壮族文化保存与传承的使命,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保存、流传深深植根于壮族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方块壮字文献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学、精讲、精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有目的、独立自主地学习;二是教师要相信学生拥有的巨大潜力,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三是教师要讲究方法,把握最新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把教
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很多以“者”字煞尾为标志,《马氏文通》于此论述已略见端倪。  杨树达《词诠》谓这种煞尾的“者”为“复牒代名词”,并举例以名之:“他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史记·河渠书》)。按‘他小渠披山通道者’,犹言‘他披山通道之小渠’,原文‘小渠’先置,则形容语之‘披山通道’无所附丽,故非复牒一‘者’字不可也。”“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又《刺客传》。按‘可为足下辅翼’所以形容‘
大模板是采用专业设计和工业化加工制作而成的,与支架连为一体,自重大,施工时需配以相应的吊装和运输机械,用于浇筑现浇混凝土墙体。其具有安装和拆除简便、尺寸准确、板面平
F32断层是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工程中最大的断层,也是惟一的一条处理工作量大、施工工序复杂、涉及技术面广、工期控制紧迫的断层,其处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坝体的防渗和安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的办案机制,是当前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重要途径,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刑事
一、试卷总体分析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翻译和交往的深入,作家尤其是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作家面对的潜在理想读者群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谁而写作"的问题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