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种剂量 150、300、450 g/hm2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6.20%~98.62%,中高剂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和吡虫啉处理;药后3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7.56%~100%,显著优于异丙威处理;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0.47%~100%,显著优于异丙威和吡虫啉处理;药后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3.41%~96.80%,显著优于异丙威处理。因此,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为150~300 g/hm2,防治适期在小麦齐穗后麦蚜始发期。
  关键词:吡蚜·异丙威;小麦蚜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2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8-0195-02
  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麦蚜分布范圍广,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主要包括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1]。麦蚜对小麦的危害主要分为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生长、抽穗及灌浆等[2]。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3],麦二叉蚜多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他蚜虫无此症状[4]。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直接为害的同时,传播小麥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5-6]。目前在缺乏优良小麦抗虫品种的情况下[7],生产上对小麦蚜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如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混配剂等[8-9],如25%阿维·毒死蜱750 mL/hm2药后14 d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能达到90%以上[10];利用3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45~60 mL/hm2的叶面喷雾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11]。长期使用单一化学农药品种势必导致麦蚜产生抗药性,因此轮换用药及使用无交互抗性混配药剂进行防治将有利于延缓蚜虫抗药性的产生[12-13]。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4],为此,2015年开展了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以期为小麦蚜虫可持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公司);50%异丙威乳油(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1.2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内,沙质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168,小麦播种于2014年11月上旬,播种量为225 kg/hm2。
  1.3试验设置
  试验处理设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150、300、450 g/hm2 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25 g/hm2、50%异丙威乳油 750 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照共7个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50 m2。于2015年4月25日小麦齐穗后麦蚜发生盛期用药,采用长江-10型喷雾器均匀喷雾,按试验设计处理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依次施药,用水量750 kg/hm2。
  1.4调查方法
  分别于喷药前和喷药后1、3、7、14 d调查小麦蚜虫的虫口密度,每小区随机选定5点,每点查100株小麦,记录蚜虫活虫数量,以对照区蚜虫自然虫口增减率计算防治效果。同时目测试验药剂对小麦是否有药害,并记录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1.5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显著性测定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1)表明,药后1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50、300、450 g/hm2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20%、97.90%、98.62%,均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性,其中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300、450 g/hm2的处理与对照药剂50%异丙威乳油 750 mL/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25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 g/hm2处理(P<0.01);药后3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略有上升,但总趋势与药后1 d基本一致;药后7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个浓度处理之间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25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 g/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异丙威乳油 750 mL/hm2 的防治效果(P<0.05);药后14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个浓度处理之间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25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 g/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异丙威乳油
  3小结与讨论   害虫抗药性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世界性问题,因此选择最佳的药剂配套使用方案,大力推广新型混配剂的合理使用,将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15-16]。吡蚜酮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杀虫机制是口针阻塞效应[17]。异丙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短[18]。吡蚜酮与异丙威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小麦蚜虫不存在交互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穗期蚜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药后1 d~3 d,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6.20%~100%;药后7 d~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0.47%~100%。从成本和防效考虑,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穗期蚜虫,推荐剂量为150~300 g/hm2,防治适期掌握在小麦齐穗后麦蚜始发期,用水量不低于750 kg/hm2,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
  吡虫啉防治小麦蚜虫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在小麦蚜虫一般发生年份可以考虑将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与吡虫啉配合使用,以降低防治成本。至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天敌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书晶,庞保平,周晓榕,等. 麦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J]. 应用昆虫学报,2006,43(3):295-299.
  [2]杨兰英,常晶. 小麦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2014(10):26-27.
  [3]胡国强,李晓凤,王长娜. 麦长管蚜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748-9750.
  [4]冯崇川,相建业. 温度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 昆虫知识,1987,24(3):140-143.
  [5]张文斌,安德荣,任向辉. 中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361-364.
  [6]胡亮,谢芳芹,相建业,等. 中国西北地区麦二叉蚜与禾谷缢管蚜对小麦黄矮病传毒能力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721-724.
  [7]王美芳,杨会民,刘进前,等.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及蚜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4):16-20.
  [8]张箭,刘养利,田旭涛,等. 七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治效果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2):548-553.
  [9]朱坤余,张福远,安媛媛,等. 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79-180.[ZK)]
  [10]缪康,束兆林,吉沐祥,等.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0(6):199-200.
  [11]郑之海. 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 农业与技术,2015(2):111.
  [12]马学芹. 邹平县小麦蚜虫的抗药性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3):84-86.
  [13]张乃芹,于凌春,王明友,等. 小麦蚜虫抗药性现状及综合治理策略[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50-52.
  [14]束兆林,吉沐祥,繆康,等. 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J]. 农药,2009,48(5):381-383.
  [15]向志国,郑榜高,吴学渊.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其治理对策[J]. 植物医生,2009,22(5):6-8.
  [16]顾中言,张先进. 合理使用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J]. 江苏农业科学,1988(2):26-27.
  [17]張梅凤. 新型杂环类高效选择性杀虫剂——吡蚜酮[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3(7):40.
  [18]吴世文,彭兆普,刘雪源,等. 不同剂型异丙威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J]. 湖南农业科学,2011(9):86-89.
其他文献
期刊
一、前言目前,单张纸印刷行业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就是"当天接单、当天交货".占据印刷品大部分份额的书籍、杂志、样本、加页广告,都可以使用"一次通过双面印刷"的机器来
期刊
摘要: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 ℃、相对湿度RH≥70%。研究作物层温湿度与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及风速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农田小气候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找出小麦易感病关键期内,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自动站气象条件为
本文主要从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的种植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的防治,以便指导农户在大面积水稻生产时能够科学地防治病虫害.
期刊
1 引 言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研究始于60年代。1967年,作为这一领域开拓者的Gibson等给出了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普遍的控制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非线性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1]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