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在,所以我爱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愿意做班主任?是否愿意一直做下去?你一定没有那么肯定,“可能吧”“随便吧”“这可不一定”“说不准”……没有谁能那么坚定,那么笃定地说“我就想做班主任!”直到遇见这本书,遇见这个人——天使老师,于洁。拿到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书的标题——我就想做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做班主任的辛苦,那为什么她会想做?她凭什么就想做?这让我忍不住翻开目录,着急寻找答案。
  从美好而艰难的教育道路到班主任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从班主任的“修炼心经”到深入学生的“攻心之计”,本书紧紧围绕、也深刻印证了作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人生修炼,是度人度己。本书选材做到了以下几点:
  真实性。开篇,作者讲述为什么要做班主任,从小时候谈起,看她的启蒙老师——父亲做老师,看到的是笃定、平和与美好,感悟到教师工作的本质与价值。后来,作者讲述做班主任的第一年,与学生们过招的“叠课桌事件”,又让读者们看到她的可爱有趣与智慧。亲身经历的教育经验,工作室成员的群策群力,对“教育大家”情怀的探索,都在给教师们引路。感觉作者就是在说身边事,但又令人佩服与敬畏;佩服作者的教育方法——坚持书信四十多万字,17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0年教育博客记录更新,制作印刷7本学生成长纪念册,坚持在学校里完成所有的分内工作;敬畏她对于教育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针对性。第二辑中都是班主任所遇到的典型棘手问题,作者以对话、书信的形式與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其渡过难关。作者在给出对策前,有针对性地逐句分析问题,最终给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可谓有理有据,针对性强,收效自是不用多说。
  适切性。本书不同于一些只讲班主任管理方法的书,不同于一些只讲教育理念的书,书中所讲的问题,都是班主任日常教育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实用而接地气。班级中的琐碎杂事,又懒又赖的低分学生,令人头疼的早恋问题,甚至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班主任所遇到的无奈悲伤都被作者深深懂得。第三辑针对这些困扰,教班主任自我修炼的方法,让班主任从源头上改变自己,做高效、笃定的教师,学会保养自己。
  事实上,我对这本书钟爱有加,不仅仅因为其管理方法有用、教育理念入心,还因为作者优雅美丽的文字。书中的语言,似有一种魔力,犹如作者在耳边与我对话,为我解忧,带我前行,使我也可以学会掌控情绪,也可以变得宁静从容,且有力量。
  试选几处,与读者一同分享。
  作者找到的教育答案:“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可见语言之美,境界之高。
  作者愿教师们永远芳华:“芳华岁月里,我披蓑戴笠,辛勤耕耘,我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可见清风悠扬,淡定从容。
  作者给肖老师的回答:“有时候,植荒十年,才能换得一时春生。可是一旦春生,
  就永不荒凉。教育路上,需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内心。”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坚定的信念。
  作者这样给姗姗老师回信:“一切磨难都会过去,一切磨难都将值得。你看到今天的我如此明艳,就该想到曾经的我有多艰难。”读出了曾经的辛苦,未来的希望。
  最好的教育,是“道是无痕却有痕”,润物无声,却又潜藏着教师的真心、用心、耐心和爱心;却是有痕,那便是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发展与坚守。
  如果说,生命就是一种相遇,于学生而言,我希望遇见我是他们的幸运;于自己而言,我希望遇见的学生能给我带来幸福;于教师而言,我觉得遇见此书,让我明确了方向,更坚定了信念。
  因为你在,所以我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前黄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松山湖中心小学)创办于2006年,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是享誉珠三角、省内外的教育改革创新先进校,是东莞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它致力于“深度学习”教学体系的建构,取得了深度进展。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美国的纽威尔和西蒙这样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1]。问题
“师”要有“道”,就要去学习 “师道”、 理解“师道”、践行“师道”。“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聚焦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这个话题,既温暖着师心,也温暖着华夏民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这个话题常提常新,因为每一个师德的建设者都会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心与灵去领纳、悟解与呈现这个“为己之学”。  2018年6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
瑞吉欧教育理念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所熟知,其产生地就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瑞吉欧·艾米利亚。其最初的创始人是罗里斯·马拉古奇(Loris Malaguzzi),他与当地的幼儿工作者一起创立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架构、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我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瑞吉欧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全世界的教育改革具有极大
我的恩师孙喜亭先生不幸于2018年11月12日11时40分仙逝,享年88岁。2003年9月17日,先生不幸罹患脑梗,从此口不能言、行动不便,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坐在窗前或阳台上,默默地看着外面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在师母、亲友和弟子的鼓励下,身病志愈坚的先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一直坚持到2013年。经师母慨允,我把先生写下的五万余字记载他病中生活的文字整理后印刷成一本名为《日子:2005
【摘 要】良好的劳动素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这样的年轻人: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共同发力,各自发挥作用,就能为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万一这三者不能形成合力,其中的任何一个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摒弃添加式思维,采用融合式整体设计。一方面,很多劳动教育的场景可以作为德智体美四育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
教师研修机构作为中国的独有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修机构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区县一级的教师研修机构如何在教育深综改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在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以下简称“丰台分院”)的“十三五”规划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1.教育综合改革对区域研修机构提出新挑战  2016年9月,
年年读书日,今年大不同。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教师》杂志特别策划推出“关注教师专业阅读”专题,聚焦教师阅读,研讨阅读规律,分享阅读经验,促进专业发展,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然而,教师为什么需要阅读,教师阅读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恐怕言人人殊,看法未必一致。这里结合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为什么需要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
男,1945年出生,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五星镇闽营村人,初中学历。1962—1965年于闽营耕读小学任教,1965—1984年在王各庄任民办教师,期间担任全科教师。1984年考上公办教师,担任毕业班数学老师。1994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1991年之后陆续兼任乡小会计、教导主任和校长职务。2005年退休。43年奉献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把教师看作平凡而又受人尊敬的身份。  一、成长经历  我家祖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我国政府设立的最早的公立中学,建校于1901年,至今走过了115年。学校最突出的特色,是走出了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仅仅出了一个钱学森,在科学技术类、社会人文类、文化艺术、体育类都有著名的校友。为什么走出这么多优秀的人物?因为附中有特别优秀的教师。当然,这更离不开师大附中百年传承下来的“全人格教育”。  一、“全人格教育”的百年传承  我認为,对个人而言,独立思考是人格健全的
耿洁,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热爱孩子,醉心于教育研究,拥有十年的校长工作经历。曾获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区级科研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中国教师:小学的工作很平凡,也很琐碎,教育工作很辛苦,尤其是作为一校之长。对教育,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耿洁:人的生命意义应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教育的意义是为人一生的美好生活做奠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迷恋孩子们的成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