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明确事物间的异同。教师帮助学生在知识点的对比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在对比中分辨知识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在对比中寻求相同——理解新知;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分辨知识点之差别;在对比中寻找关联——建立知识点之联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比;差别;联系
   对比是将两个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明确事物间的异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实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到的知识,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中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解说怎么运用对比,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
   一、在对比中寻求相同——理解新知
   寻求相同,就是展现数学知识的相同之处。数学的知识点很繁杂,各知识点之间有些是有关联的,有些却是没有联系的。有联系的知识点,比如算式、图形等。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比这一方法,比较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寻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同之处,并使其着重关注数学新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知识的本质处领会和掌握数学新知识。
   比如,在讲授数学运算律时,教师经常会出示一些算式,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寻找这些算式中的相同之处,最后得出相关的数学结论模型。又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乘法算式:6×2=2×6;12×16=16×12;120×950=950×120;1500×2500=2500×1500等,让学生进行对比,寻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并请学生试着总结出寻找到的规律,学生比较之后能够发现,等号左边的式子都是等号右边的式子交换乘数的位置得出的。因此,学生可以得出一个规律:a×b=b×a,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乘法的交换律。而这个字母表达的乘法算式,就是乘法交换律的模型。
   二、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分辨知识点之差别
   探寻不同,就是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任何相似事物之间都会有不同之处的存在。如果能寻找到相似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就可以更加清晰地明辨相似事物。当然,如果将对比的方法运用到学习数学知识中来,从一些数学知识点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不同,就能够明晰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差别。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知识点之间的不同之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学习“倍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认识了“倍”这一概念,之后又学习了“倍数”这一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异,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40人,因为“20×2=40”或者说“40÷20=2”,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两倍,也可以说,男生人数的两倍就是女生的人数。所以“倍”其实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商,而且这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等各种表现方式。“倍数”是指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它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比如,90能被3整除,90就是3的倍数。所以,“倍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必须是整数。同时,在比较中我们发现90也是5的倍数,因为5×18=90,“5×18”就表示5的18倍。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说,“倍”的含义应该比“倍数”更广泛,“倍数”只是“倍”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这样的对比研究之下,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就能清晰地辨别出来,正确认识“倍”与“倍数”的不同。
   三、在对比中寻找关联——建立知识点之联系
   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或多或少地会有联系,特别是数学方面的某些知识点,有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的关联,但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很密切,如果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关联,那在此基础上掌握该知识点就容易许多。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与四边形的长、宽有什么联系?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一下四边形的基本知识,由此,请学生探讨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很迅速地就知道是长乘宽。在归纳总结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延伸拓展其他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几个不同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进而梳理所学知识。
   再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8×12”“14×12”“8×11”“5×11”,计算之后思考:这四组算式之间有何异同?经过这几组算式的对比,学生发现,虽然有一个乘数是一样的,但是“18×12”是要进位的,而另外三组是不需要进位的。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超过10需要进位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两位数乘三位数”就很容易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一位教育家说过,理解的基础是比较。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在知识点的对比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在对比中分辨知识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就会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也能更深刻地领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家敏,林叶舒.对比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9-10.
   [2]張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40.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新知识教学的时间占比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相关练习中衔接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挖掘潜能、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有些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存在简单重复问题,使学生提不起把练习进行到底的兴趣,严重影响数学练习的效果。对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爱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它能够为学生通向社会搭建桥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要注重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与落实.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实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也逐渐渗透,很多教师看到教育文化对教学的深刻影响。将数学文化渗透进数学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也为学生未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从数学文化渗透的意义出发,探求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文化渗透;策略   数学文化是知识、思想、方法、思维等的集合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穿数学文化会对学生的数学观念产生影响,促进学生对数学的
摘 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很少会布置到正常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很少会接触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之下,教师教学思想比较单一和落后,很少会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因此,为了积极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落后之处,小学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下,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在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摘 要: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理解难度较大,计算过程复杂,很难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必考题型,应用题可以综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考查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因此如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将论述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关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从劳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培养策略,希望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素质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基于此,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得到落实,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学数学教师教法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点。加上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探寻其有效途径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为此,将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培养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一直都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数学思维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强调在教学中依托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意志品质,自身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具备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互联网的运用存在着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因为网络出现了学习不专心、做事不计后果的现象。教师对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解学生个性心理、鼓励家长配合教育、开展网络是非班会、家校联合减少沉迷等问题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关爱来引领学生走出迷恋网络的误区。  关键词:关爱引领;迷恋网络;问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