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视觉情景,扬视觉之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丧失听力,聋孩子学习语文时,缺失情景、基础薄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扬视觉之长 补听觉之短”,借助网络、实物等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聋生视觉为主的感官,构建适合聋生学习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聋生 语文教学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案例背景
  由于丧失听力,聋生很难对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听表象,他们主要通过视觉通道感知和获取外界信息,学习中更多地依赖直观刺激。互联网具有把枯燥、单调、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影、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及立体式教学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实物具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效果。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聋生的视觉感官,将课文内容鲜活地展现在聋孩子眼前,形成“扬聋生视觉之长,补聋生听觉之短”的学习状态。下面我结合一个获奖案例进行阐述。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文章,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它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地进行叙述。全文采用细腻、生动的拟人手法,让读者对杨梅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导感知。
  课文是如何描写杨梅果的呢?我们看作者的介绍。
  (播放课文3—6自然段的对应录像)视频资料来源:http://video.sina.com.cn/v/b/1391334-1239832923.html.
  教学设计理念:本篇课文描写的是江南水乡,苏北学生对此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针对这个问题,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课文朗诵的视频资料,目的是将学生带入作者秀丽的故乡,并且视频中附上对应的课文语句,帮助聋生在语言文字与所描述的意境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孩子们通过视觉观察,轻松地借助字幕走进了课文情境。
  片段二:斟字酌句,趣味赏析。
  课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哪几个方面?(板书:外形、颜色、味道)
  首先写了什么?请大家朗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自读,思考)
  谁来说一说,描写杨梅果外形的句子(板书:圆、小刺)。
  看(出示实物):这就是杨梅和桂圆,仔细比较(它们大小一样,都是圆圆的)。摸一摸,有什么不同?(杨梅遍身生着小刺)。
  一起来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
  这里能不能换成另外一个句子?请大家边读边想,哪句更好?(生答……)老师引导总结:第2句将杨梅与桂圆作比较,更形象。
  教学设计理念:这段课文描写的是杨梅果的外形,在教学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时,教者出示杨梅、桂圆的实物,引导聋生将陌生的杨梅和所熟悉的桂圆作比较,从而获取直观感受,体会作者描写事物的细致之笔。
  杨梅果的颜色和味道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第5自然段描写了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颜色?请完成填空。(板书:淡红 深红 黑的)。看看这三幅图,想一想,这几个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不能)它表面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杨梅果渐渐成熟)一起来读句子。成熟的杨梅“几乎”变成了黑的。“几乎”是什么意思?(接近于黑色)是不是真正的黑色?不是。(齐读)
  这时候,作者轻轻咬开杨梅,看见了什么?(生答:果肉、汁水)什么颜色?(新鲜红嫩的果肉、鲜红的汁水)一起来读第③句话。
  (结合图片总结)这里作者按顺序,写出杨梅果表面由生到熟的颜色变化,再由外到内,描写果肉和果汁的颜色。
  教学设计理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是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这部分课文描写了杨梅的颜色,苏北学生不熟悉杨梅的生长过程,缺少直观感知,所以教者借助多媒体,将描写杨梅颜色的词句配上形象的、鲜艳的图片,活化课文,引导聋生通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从斟字酌句开始,赏析课文内容。
  片段三:水到渠成,升华主题。
  刚才,同学们了解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回顾课文)它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先是淡红的、随后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没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接下来,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学生选读课文)
  (师对照板书作总述)这篇课文,作者之所以能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因为首先,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从杨梅树写到杨梅果,又从生到熟、从外到内具体描写杨梅果。我们要向作者学习,注意观察,学会观察。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作者在病中看到窗外细雨,不禁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杨梅而写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摇?摇 ?摇?摇),对故乡的(?摇?摇 ?摇?摇)。(板书——喜爱杨梅,热爱故乡)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杨梅表达了热爱故乡的情感。同学们,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热爱家乡吗?(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影像资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学设计理念:本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是故乡的象征,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体味感情,然后升华主题,鼓励学生说出对家乡的深切感受。课堂上,孩子们借助影像资料介绍家乡,用手语告诉大家,我爱扬州,因为有美丽的五亭桥,美味的富春包子……
  片段四:尊重个性,拓展思维。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其中一项作业——(破)
  (1)先看一看、尝一尝杨梅,再读一读描写杨梅形、色、味的句子,然后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2)请你仿照课文,通过看、摸、尝等,抓住形、色、味的特点,描写自己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要求语句通顺、意思完整。
  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环节,教者设计了两项难度有别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聋生通过直观的看、摸、尝体验,进行文字回顾和记录,而且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一个人都体验到成功。
  三、案例总结
  1.创设视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文本无非就是彼时彼地的生活,针对聋生学习更依赖直观刺激这一特点,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播放课文内容的对应录像,帮助孩子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通过这一视觉情境的创设,聋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自觉地走进课文,情感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这不仅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借助视觉情景,培养学习能力。
  抽象的词语、句子,还有学生无法感知的景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解释,学生不易理解,不能产生直观联想,利用视觉情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讲课文时,作为苏北的聋生,大部分没亲眼见过杨梅树,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学生没有直观的感知,我就让学生去看、摸、尝,通过视觉、触觉等品词析句,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利用视觉情景,提高表达能力。
  聋生学习语言,总是以感性的形象作为来源。生动的视觉情景,可以引发聋生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唤起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主观需求。有效地运用视觉情景,可以高效触动聋生去看、去“说”。课堂上,当投影仪上出现家乡的影像或图片时,孩子们纷纷用手语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扬州……”这无疑是帮助聋生将语言文字和事物形象结合起来的最佳手段。
  参考文献:
  [1]程益基.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国特殊教育网,2007,10.12.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6.
  [3]杨建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思考.才智,2001.
  [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教网,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年龄特征,为他们创造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学习环境。生活化应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找到丰富的数学元素,游戏化应从户外和室内入手,发现数学元素在游戏中的点滴,使小班幼儿在初始阶段就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情趣。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数学兴趣 生活化 游戏化  新《纲要》指出:“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
摘 要: 錾削技能是钳工基本操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之一,是体能、技术、心理、能力高度结合的技术性操作。由于錾削技术需要的姿势正确性、动作协调性、力度适当性、节奏合理性等关键技术要领难度较大,学好錾削技能不仅需要学生学习规范的动作技术,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克服紧张、畏难、害怕、胆怯等心理,因此老师教育学生要想学好錾削这一技能,必须要有思想准备,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
摘 要: 2009年書法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全面推行中小学书法教学课为必修课程,我国意识到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推广和传承的重要性,并向着全面复兴书法梦的梦想而进发。文章浅谈将如何积极推进书法进入中小学校园,普及知识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中小学标准教育 普及与传承  中国书法定义甚广,流传千古,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核心部分之一。民
摘 要: 随着院校教学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电类课程改变教学重点,由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怎样有效地组织好一堂实验课程,让学生真正学习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电类实验课程 组织形式 组织方法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自己要认识清楚,授课并非机械地、简单地向学生单纯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教师并不仅仅
摘 要: 地域文化资源一直是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民俗资源一直作为美术教育开发的宝库。文章论述当前乡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乡村美术教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生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内涵,从而为学生铺设艺术教育之道。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山区民俗资源 教学开发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因在学习美术教学中要学习素描技巧
摘 要: 目的:观察利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中的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处于早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八周,观察患者在日常行动中有没有自我坐站转移能力,采用Fugl-me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对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新课标中
摘 要: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构建生命课堂,创造和谐环境,引导自读自悟,指导个性解读(指导思考方法、矫正价值取向),注重评价激励,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课堂开满个性创新之花,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个性阅读 民主和谐 自读自悟 指导矫正 评价激励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
摘 要: 传统英语故事教学法主要以故事作为学习的材料与教学内容进行语言操练。本文通过对传统英语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的探讨,重新解读故事教学法,走出传统英语故事教学法的禁锢。  关键词: 英语故事教学法 教学目标 实施过程  传统英语故事教学法认为英语故事教学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故事,小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过程中练习听、说、读、写、演的基本能力,学习语法、词汇、语音等基本知识。显然
学习的小船在行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兴趣的风帆,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显示出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在第一位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是无法将语文精神领悟透彻的,当前的教学形式明确地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忽视,这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