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研究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在儿童餐具中的应用。方法 对隐喻手法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究从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儿童餐具进行验证进一步确定其可行性。结论 发现隐喻手法已经作用于儿童产品的设计中,不过还需要学者进一步的探索与挖掘。
1.隐喻的兴起
隐喻最初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人们所认知。随着学者们的不断研究,隐喻不在单纯的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将它看成一种认知行为,其研究及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人们开始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隐喻,由文学手法延伸到哲学、心理学、计算机领域,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备受关注并且成为了一种设计潮流和趋势。总的来说隐喻的目的在于基于人们常识和认知的情况下,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去表达另一种人们不熟悉的事物,从而减轻认知负担,加深大众对陌生事物的理解。
2.隐喻手法与设计
隐喻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指的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表达时用人们已经熟知的概念或事(这里被称为源域)去表达要设计的目标物体(被称为目标域),从而使人们头脑中已存的知识架构(源域)快速且高效的解释目标概念,令设计出的目标域更加便于目标用户使用,这一设计过程叫做映射。而设计师基于源域对目标域进行设计时,可以唤起用户对源域的体验及印象,设计师不用作过多的阐述,而是当用户在使用目标域时会因为这种熟悉倍感亲切同时增强操作的流畅性,这便是隐喻设计的魅力所在。
2.1儿童餐具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今阶段市面上的儿童餐具种类越来越多,相比起以前越来越重视品牌性,其次儿童餐具的安全性、趣味性也已经逐步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带有附加功能的设计。但是相比起国外而言我国对于儿童餐具的分类还不够细致,设计研究方面也略有不足缺乏对儿童生理、心理、饮食行为方面需求的研究。市面上的儿童餐具多为成人餐具的缩小版,不利于儿童的使用,并且儿童肌肉、大脑的发育都与成年人不同,不适宜的餐具对于儿童健康成长;餐具的使用方式上吸引力不强,需进一步的开发设计,虽然市场现存的一些儿童餐具的设计中有使用到仿生设计,但多是对一些生物形态的简单模仿,缺乏在设计情感上的交流与表达。有些儿童餐具的设计师过分追求趣味性,导致餐具过于像玩具,对儿童进餐也有一定的影响;功能单一,目前儿童餐具的功能基本在于满足物质上的功能,精神上的功能还有待开发的和提升的空间;缺乏互动性设计,如何提高儿童餐具对于儿童的吸引力,如何更好的引导儿童吃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而隐喻手法的设计主要为增强吸引、引导操作、产生互动,我们可以基于隐喻的设计手法来解决儿童餐具的实际方案。
2.2 3-6岁儿童生理、心理、饮食行为分析
3-6岁儿童被称为学龄前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相比起0-3岁儿童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征表现为:身体的形态如身高、体重相比起婴幼儿阶段发育逐渐变缓;身体机能开始逐渐成熟发育,表现为反应速度较快更加迅捷,四肢更加灵活,身体力量显著提升,并且可以做出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因为这时儿童的手肘、手臂等肌肉群组逐步发育,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用手进行分和、抓握、手腕转动等一些简单的动作,但相比起年龄更大的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设计一套儿童易于操作的餐具,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极为重要。
3-6岁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各方面逐渐脱离父母的掌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吃饭、自己穿衣以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若无法独立儿童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适合的餐具使儿童不能规范使用,从而降低儿童自信心产生落差感
这个时期的儿童因为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他们在饮食行为上也有着一些特点:1.这一阶段的儿童注意力差,容易分心不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同时极为好动。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自主吃饭较为困难,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甚至一边跑一边吃,由于不会使用餐具通常用手代替餐具进食。3.这一阶段儿童过分依赖亲人的辅助,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4.这一阶段儿童过于沉迷于电视游戏,一心沉迷电子产品不但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饮食。因此幼儿吃饭确实是家长忧虑的一大问题,所以对于设计一套主动引导儿童积极吃饭的餐具是迫在眉睫的。同时3-6岁的年龄段是从家人喂餐转换自主用餐的一个年龄段,比起已经会自主吃饭的学龄儿童来说,一套合适的餐具显得更为重要。好的儿童餐具可以给儿童在这一时期一个好的指导,注重儿童餐具安全、舒适、有益度的评估是每位儿童餐具设计师的重要职责。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可以和大人混用使用餐具,以免交叉感染。
这一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一时期的儿童相比起成年人来说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所以更加應该受到保护,所以一套适合的儿童餐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李燕主编
作者简介:邹子琪(1996),女(汉族),宁夏,硕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儿童产品设计。
1.隐喻的兴起
隐喻最初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人们所认知。随着学者们的不断研究,隐喻不在单纯的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将它看成一种认知行为,其研究及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人们开始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隐喻,由文学手法延伸到哲学、心理学、计算机领域,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备受关注并且成为了一种设计潮流和趋势。总的来说隐喻的目的在于基于人们常识和认知的情况下,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去表达另一种人们不熟悉的事物,从而减轻认知负担,加深大众对陌生事物的理解。
2.隐喻手法与设计
隐喻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指的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表达时用人们已经熟知的概念或事(这里被称为源域)去表达要设计的目标物体(被称为目标域),从而使人们头脑中已存的知识架构(源域)快速且高效的解释目标概念,令设计出的目标域更加便于目标用户使用,这一设计过程叫做映射。而设计师基于源域对目标域进行设计时,可以唤起用户对源域的体验及印象,设计师不用作过多的阐述,而是当用户在使用目标域时会因为这种熟悉倍感亲切同时增强操作的流畅性,这便是隐喻设计的魅力所在。
2.1儿童餐具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今阶段市面上的儿童餐具种类越来越多,相比起以前越来越重视品牌性,其次儿童餐具的安全性、趣味性也已经逐步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带有附加功能的设计。但是相比起国外而言我国对于儿童餐具的分类还不够细致,设计研究方面也略有不足缺乏对儿童生理、心理、饮食行为方面需求的研究。市面上的儿童餐具多为成人餐具的缩小版,不利于儿童的使用,并且儿童肌肉、大脑的发育都与成年人不同,不适宜的餐具对于儿童健康成长;餐具的使用方式上吸引力不强,需进一步的开发设计,虽然市场现存的一些儿童餐具的设计中有使用到仿生设计,但多是对一些生物形态的简单模仿,缺乏在设计情感上的交流与表达。有些儿童餐具的设计师过分追求趣味性,导致餐具过于像玩具,对儿童进餐也有一定的影响;功能单一,目前儿童餐具的功能基本在于满足物质上的功能,精神上的功能还有待开发的和提升的空间;缺乏互动性设计,如何提高儿童餐具对于儿童的吸引力,如何更好的引导儿童吃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而隐喻手法的设计主要为增强吸引、引导操作、产生互动,我们可以基于隐喻的设计手法来解决儿童餐具的实际方案。
2.2 3-6岁儿童生理、心理、饮食行为分析
3-6岁儿童被称为学龄前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相比起0-3岁儿童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征表现为:身体的形态如身高、体重相比起婴幼儿阶段发育逐渐变缓;身体机能开始逐渐成熟发育,表现为反应速度较快更加迅捷,四肢更加灵活,身体力量显著提升,并且可以做出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因为这时儿童的手肘、手臂等肌肉群组逐步发育,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用手进行分和、抓握、手腕转动等一些简单的动作,但相比起年龄更大的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设计一套儿童易于操作的餐具,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极为重要。
3-6岁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各方面逐渐脱离父母的掌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吃饭、自己穿衣以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若无法独立儿童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适合的餐具使儿童不能规范使用,从而降低儿童自信心产生落差感
这个时期的儿童因为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他们在饮食行为上也有着一些特点:1.这一阶段的儿童注意力差,容易分心不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同时极为好动。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自主吃饭较为困难,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甚至一边跑一边吃,由于不会使用餐具通常用手代替餐具进食。3.这一阶段儿童过分依赖亲人的辅助,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4.这一阶段儿童过于沉迷于电视游戏,一心沉迷电子产品不但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饮食。因此幼儿吃饭确实是家长忧虑的一大问题,所以对于设计一套主动引导儿童积极吃饭的餐具是迫在眉睫的。同时3-6岁的年龄段是从家人喂餐转换自主用餐的一个年龄段,比起已经会自主吃饭的学龄儿童来说,一套合适的餐具显得更为重要。好的儿童餐具可以给儿童在这一时期一个好的指导,注重儿童餐具安全、舒适、有益度的评估是每位儿童餐具设计师的重要职责。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可以和大人混用使用餐具,以免交叉感染。
这一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一时期的儿童相比起成年人来说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所以更加應该受到保护,所以一套适合的儿童餐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李燕主编
作者简介:邹子琪(1996),女(汉族),宁夏,硕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儿童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