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珍惜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本该是忙碌于紧张的学业,被试卷埋没的日子。但就在那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宁波中学组织的社会实践课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走校”活动。
  我们全年级四百多名师生,一起前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提早体验了大学生活。
  因为对化工感興趣,我选了化工专业。我也随着化工专业的师生们,度过了一天的走校生活。
  “同学们知道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成就是什么吗?”这是老师问我们的第一句话。
  大家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老师笑道:“2016年获奖者的发明是分子开关,大家可别觉得诺贝尔奖遥不可及,这些研究,在将来很可能就会走进日常生活。”说着,又向我们介绍了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方法,屠呦呦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等。
  “本来不可能的事,因为化学,因为科技,正在变得可能。”
  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看着发表于国家杂志上的一篇篇论文、一份份研究报告,我才发现,高中所学的知识,只是化学海洋中极其基础极其普通的一部分,其实有关化学的研究,是如此广阔。之后,几位热情的实验员,把我们带到实验室,让我们体会雪花膏的制作。
  行走在实验楼的走廊里,我透过玻璃窗看到很多精密庞大的仪器设备,不禁又惊又喜,在化学课本里看过无数遍的设备竟然与我如此接近,课本里的插图竟然变成了现实。
  一走进实验室,我就看到小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实验步骤。看着摆放整齐的实验器材,我和其他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动手操作。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们立刻付诸行动。我们先按照老师的指示称量药品,谁知一开始就出了麻烦!药品不是称多就是忘加,拧不开承装离子水容器的水龙头,或是把药品撒到了实验台上……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总算是完成了药品的配取。
  接下来是水浴加热的环节,50℃,65℃,70℃……温度计上的读数一点点提高,原先并不互溶的有机物逐渐变为透明的液体,水相、油相、酯化反应、皂化反应……化学课本上那些熟悉的名词变成实物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深深感到,通过实践获得的快感,是化学课上仅仅获得理论知识所无法比拟的。
  终于,大烧杯里的水沸腾了起来!我们用试管夹小心翼翼地把试管从沸水中取出,等待其冷却至50℃后,把水相和油相进行混合,原先透明的液态物质随着混合变成了乳白色,雪花膏总算是略具雏形了。
  看着配置好的溶液逐渐冷却凝固,由原先的液态逐渐变成胶状,我第一次感受到,化学,可以离我这么近,离现实生活这么近!
  实验完成,看着我装在鼓鼓的透明袋子里的洁白的雪花膏,未报化工专业的同学纷纷抢着要我“分他们一杯羹”!
  今天,在实验室里,我第一次一个人动手称量配置化学药品,第一次见证皂化反应的发生,第一次自己进行水浴加热,第一次了解到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护肤品的制作过程……
  如果科学仅仅停留于理论,那么它必然是暗淡无光的。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的是知识,是“是什么”,如果缺少了实践,我们就很难知道如何运用知识,很难学会“怎么做”。
  在课堂上,我被告知丙三醇是黏稠状的液体,直到经过这次走校,我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黏稠;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我觉得水浴加热并不那么困难,直到这次亲自体验,才发现连操作试管夹都并非易事。
  有位大师曾说过,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如果我们永远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课本,满足于“知道就好”,我们最多只能无限接近满分,却永远无法达到甚至超过满分。
  如果忽视了实践,而单纯追求分数,我想,那化学课本上的东西,最多只会转化成答题纸上的文字。
  我感到幸运,因为通过这次走校活动,课本上的丙三醇成了“我的”丙三醇,课本上的水浴加热成了“我的”水浴加热。
  夕阳西下,一天的社会实践课程即将结束之时,漫步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校园里,这里的学长还不忘向我们介绍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
  或许将来考大学时,我不会报化工专业,但这次走校体验将成为我永远的珍藏。
  (指导教师:李克刚)
其他文献
“你有把握?”  “我没有。”  “我这一生中,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事先觉得有把握的。”  “可是你每件事都做成了。”  “就因为我没有把握,所以我总是特别谨慎小心。”  屋子盖好就是为了要拆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准备要死的。  聪明人总是时常有烦恼。  有烦恼至少比没有烦恼的好。  因为世上只有死人才真的没有烦恼。  相思本就是种烦恼,所以才令人老。  可是你若是多想一想,仔细一想,就会知道还有人可
期刊
人教版第三册和苏教版必修二中,教材编写者都选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在《祝福》这篇小说中,作者这样叙述阿毛的故事:  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
期刊
流淌于山间的小溪哗哗作响,收纳百川的大海却平静无澜;跳跃于灌木丛的燕雀叽叽喳喳,翱翔于青云的鹏鸟却一语不发;肚子里半瓶水晃荡的人慷慨激昂,胸中有沟壑的人却少言寡语。  今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面对媒体不断闪烁的镁光灯和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话筒,不但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反而愈发谦逊。她从不刻意卖弄自己的学识,在她看来,她所做的无非是将中医中很小的一部分加以延伸开来,让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将
期刊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如是说,亦践行之。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
期刊
暑气未消,雨后初晴,我们几个沉迷大自然野趣的发烧者驱车前往开化。沿着蜿蜒的池淮河,行走在彩虹出没的山谷间。  奔向高高西山   长虹乡如一片芭蕉叶片,池淮河就是叶的主脉。雨后的树枝与草叶,雾气升腾,露珠在乍晴的阳光里闪烁点点光影。时令早已过了处暑,茶园逼人的翠绿却丝毫不减。戴着遮阳帽、护袖套的中年妇女,悠闲地在茶垄间采茶。年轻的采茶姑娘哪儿去了?问过之后才知道,和这些清香的茶一样,都去了繁华的大都
期刊
一盘好菜,绝不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酸要酸得动人,甜要甜得清冽,苦要苦得劲道,辣要辣得深入,咸要咸得有味。同样的道理,一篇好的作文,绝不能缺少打动人的地方。上一篇中我谈了“酸”与“甜”,这篇就谈谈“苦”“辣”“咸”。  苦  提起“苦”似乎都让人皱眉,“苦”字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个繁荣和谐的社会上。事实上,苦的食品往往带给人的却是健康,苦尽甘来的感受往往更加美好。能够大胆地去写“苦”的文章更容易
期刊
青年的幽默: “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借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兄”,幽默地表达了对自身命运安排的不满。这只猪身上发生的怪事越多,就越证明那个时代的荒谬,可猪最后跑了,“我”却依然固守原地,恐怕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不出来了。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
期刊
从小到大,我读过古今中外许多人的作品,但让我回味无穷,在我的青春年华中留下最浓厚的一笔的,要数J.R.R.托尔金的作品了。更让我喜爱的则是他的巅峰之作《魔戒》。作为世界奇幻小说之父的托尔金,用这部作品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到他的中土世界,也让全世界的读者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虚幻世界——中洲。  一枚神奇的指环,一个充满了世间所有的邪恶、贪婪和欲望的戒指,给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带来了一次惊险的旅程。生活在夏尔
期刊
当失约变得稀松平常,当怀疑淡漠成为必备的社交常识,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在这个社会,仍有为守约抱柱而死的尾生,有为一言九鼎践诺而放弃收益的商人,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人们。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诚信的缺失,才更需要我们诚实守信,才更彰显了诚信的价值。台湾某地有人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这种互相信任的人情氛围多么可贵。而
期刊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如果把观点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写作材料根据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事实材料,二是观点材料。用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会显得内容丰富,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一对矛盾值得关注:文章中需要材料来支撑观点,但所运用的材料往往无法准确地表现主题。下面笔者以温州市高三八校联考的作文题“走进高三”为例,谈谈一些关于材料运用的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