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阈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来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人才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多途径助力农业人才培养,对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农业人才培养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规则—治理目标(4G)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分析法,分析农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剖析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实践案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产品导向型、职业学徒式、研学一体化和利益共享制4种典型模式,培养了大批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绿色生产型、经营管理型和技能服务型农业人才,提升了人才的生态环保能力、职业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各个典型模式已形成多元主体互动衔接协同、差异化培养方式逐渐适配契合、培养规则不断完善规范趋同、提高管理效率目标与追求经济利益双重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多中心治理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优化与推广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单一政府主导转变为与市场和社会主体协同、推动多元主体治理方式不断契合衔接、促进多元主体创新规范治理规则趋同一致、兼顾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益的双重治理目标导向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展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重点和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新发展格局需要提振农村内需、扩大农村投资、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优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域与可能.面向新发展格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为研究芸苔素内酯对糜子苯唑·二甲钠药害的缓解效果,于2020年6—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以“榆糜2号”糜子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糜子幼苗长至3~4叶期时,喷施0.6 kg·hm-2苯唑·二甲钠防除杂草,药后3 d分别叶面喷施0.06、0.08、0.10 mg·L-1的芸苔素内酯,调查除草剂药害和杂草防效,研究糜子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06、0.08、0.10 mg·L-1芸苔素内酯后除草剂药害指数显著下降,分别较单施除草剂降低了11.34、13.26、12.7
为探讨不同植物镉(Cd)的积累特征及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筛选便于推广的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Cd特性的水稻、油菜、油葵和伴矿景天等植物进行组合轮作,对土壤Cd有效性、植物不同部位Cd含量、富集系数、Cd积累量及移除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对土壤Cd的积累能力较强,除伴矿景天外,植物不同部位Cd的富集系数为1.03~8.82,不同轮作模式两茬植物地上部Cd积累量分别为13.81~81.34 g·hm-2和21.54~74.12 g·hm-2.不同轮作模式C
以脱水污泥和玉米秸秆堆肥为对照,采用实验室规模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微生物菌剂(VT菌剂)和含磷添加剂(过磷酸钙和磷石膏)对污泥堆肥腐熟度、污染气体排放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添加显著促进堆肥腐熟,最终种子发芽率指数为126%~158%.菌剂和两种含磷添加剂混合添加可更大程度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其中菌剂和过磷酸钙联合添加可减少63.3%的NH3和42.8%的H2S排放量,菌剂和磷石膏联合添加可减少97.6%的NH3和54.4%的H2S排放量.添加剂处理均可降低CH4的排放.添加菌剂可以降低30.7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
为探究天然有机酸对伴矿景天吸收和富集Cd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伴矿景天组培苗和扦插苗作为2种供试景天苗,并设计不施强化剂处理和基施5 mmol·kg-1柠檬酸、基施5 mmol·kg-1苹果酸2种强化剂施用处理,监测了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和伴矿景天生物量、Cd含量及根系微区Cd2+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与不施强化剂的对照组相比,基施5 mmol·kg-1柠檬酸或苹果酸均可以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有效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以及提高根部微区Cd2+吸收速率,分别使伴矿景天组培苗地上部C
在土地质量退化、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土壤改良剂应用已成为土地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沙化土地改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致使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也上升为研究热点.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部分布面积最广,且该区域大面积耕地也处于不同程度的沙化状态.因此,开展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对土地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充分梳理了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种类、研发及应用等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了沙化土壤改良剂分类及其对土壤质量提升、植物生长促进效益,分析了沙化土壤改良剂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为土壤
为探讨铁改性生物炭对水稻土中砷(As)/铁(Fe)形态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某矿区周边As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对照组(CK)、生物炭(CS)、铁改性生物炭(CFS)和蒽醌-2,6-二磺酸盐(AQDS,AS)4个处理对As/Fe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至49 d时,各处理中释放的As(Ⅲ)浓度为CS(383.6μg·L-1)>AS(335.7μg·L-1)>CK(296.9μg·L-1)>CFS(109.7μg·L-1);Fe(Ⅱ)浓度为CFS(166.3 mg·L-1)>A
冬小麦叶面吸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途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化学分离法将冬小麦叶角质层分为7个不同组分,通过比较不同角质层组分对菲和芘吸附的影响,揭示角质层分离组分的组成和结构对菲(Phenanthrene,PHE)和芘(Pyrene,PYR)吸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冬小麦叶角质层中除可提取脂质蜡质外,还含有丰富的聚合脂质角质,其含量是蜡质的1.3倍.角质层中被糖类包裹的角碳并非连续分布,而角质则连续分布.角质层各组分元素
还田秸秆腐解不及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下茬作物生长,但长期秸秆还田是否能富集秸秆腐解微生物从而促进秸秆进一步降解尚未系统阐明.本研究依托江苏省典型稻麦轮作种植区的长期秸秆还田试验(10 a),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最后通过秸秆埋盆试验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小麦秸秆的降解潜力.结果表明:与未还田土壤相比,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pH而提高了电导率,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总磷和总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3%、24%和2%.此外,秸秆还田明显改变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