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喜欢这位爱管闲事、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缘起:民生新闻寻求突破,都市观众渴望贴近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名牌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创办已经五年多了。“都市快报”作为陕西电视荧屏上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创造了陕西地区第一的收视佳绩,受到了观众的赞誉,获得了全国百佳电视栏目的称号,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第一桶金”。五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民生新闻依然居于很多城市的众多节目之首,但发展的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专业人士分析,这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然过程,甜蜜期已成昨日的回忆,天花板效应已经到来。民生新闻正在经历着从第一个生命周期向第二个生命周期过渡的化蝶之旅,在深度与互动方面,急需创新,亟待提高。所有的栏目工作者都在思索着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取长补短,创新、创新、再创新,深化、深化、再深化!
  几年的经验积累让大家在短片的拍摄上日臻成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短、平、快一直以来都是“都市快报”栏目固有的播出风格,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市热线”栏目也是继续在这种快餐式的新闻风格上再拓疆土。但是,新闻短片的特点也造成了此类节目拍摄技法相对粗糙,叙事手法逐渐显得老套,新闻选题也由于日积月累的重复而变得不再新鲜,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已经成了不能回避的现实。
  对于节目所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也都意识到了。然而,一方面是新闻类节目固有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一方面是电视人对于选题深度挖掘的意愿,观众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贴近的渴望,所有这些,都让都市青春频道的这群年轻的电视人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他们常常面对一个绝好的选题而不得不“半途而废”;常常面对一个同期声不可或缺但节目却太长而犹豫不定;常常想要渲染节目气氛却总不能酣畅淋漓……当工作中的这些“遭遇”越来越多的时候,蓦然回首,大家突然意识到,停留在新闻表面的时间似乎太久了。
  “守得云开见月明”,当新闻媒体“三贴近”的口号再次被叫响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感觉到了寻求出路的方向,那就是在完成电视节目信息性、娱乐性、审美性等功能的同时,不能忘记“服务百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总监胡劲涛在栏目创办五周年时发表感言,坦陈在当初策划“都市快报”的时候,就希望它成为一种专为民众服务的电视产品。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第一次被提到了陕西电视台的议事日程上来,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艰苦的探索,陕西电视历史上第一档帮忙类节目“周姐帮忙”横空出世。
  
  策划过程:痛并快乐着
  
  一、 观察社会结构,研究收视市场
  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所以,新闻媒体就同时肩负着见证社会变革的重大责任。2003年,我国进入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阶段。据国外的一些权威经济学家讲,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社会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矛盾多发期的社会转型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虽然国外这种说法只是根据拉美现象得出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应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群众的利益要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因此会出现大量“不和谐”现象。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中,我们的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够坚定不移地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这种社会现实给媒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观察社会结构、分析社会现状、研究收视市场是电视节目走向成熟、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领导班子对目前陕西的社会现状、收视人群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希望能有针对性地做出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二、 把握观众需求,推出相关节目
  2005年“都市快报”改版的时候,在“第一现场”的板块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记者出镜的节目样态——“记者跑街”,让跑街记者通过24小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不间断地搜寻发现新鲜事,亲历亲为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由于跑街是以记者出镜的形式完成的,出镜记者实际上就变成了外景主持,而出镜记者的所作所为就成为推动事件进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会变成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记者跑街”的新闻风格是轻松幽默、人情味浓,所以跑街记者给观众的普遍印象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跟其他主持人一起外出做活动时,观众往往更关注出镜的跑街记者,这些出镜记者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和力,在观众中的人气很旺。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分钟的“记者跑街”会大受欢迎呢?都市青春频道的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社会背景和观众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和乡镇不断城市化,原有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在城市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在新旧制度的更替中,市民和“新市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摩擦和冲突中,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民生新闻就在这种恰当的时候以一种恰当的姿态出现在百姓的视野之中,媒体成了老百姓可以信赖和倾诉的一个渠道。也正是由于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媒体的出现,对政府行使行政职能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让市民生活也更加透明化,而民生新闻中的出镜记者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从收视数据上看,“记者跑街”也成为“都市快报”中收视最高的部分。此后,这一节目样态迅速被省内外电视民生新闻争相克隆,成为了屡试不爽的收视法宝。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记者跑街”的新鲜感似乎有所褪色,在其他同质化栏目的冲击下,“跑街”的独特魅力也逐渐被稀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推陈出新才能夺回观众。
  三、 分析现有资源,找准节目定位
  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都市青春频道的电视人发现,“跑街”与一般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记者现场反应迅速,有忙必帮,散发着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但是由于每天发片要赶速度,往往不是细节表现得不够充分,就是事件展开与延续都不到位。既然记者帮忙这么受欢迎,那么能不能再把“跑街”的风格延续下来,把“小事不想帮、大事帮不了”的情况彻底扭转呢?经过再三讨论,不断改进,“记者跑街”的加强版“周姐帮忙”全新亮相。
  这是为出镜记者周鹤龄量身定做的一个板块,跟“跑街记者”轮流值班跑街不同的是,记者周鹤龄以专业造型师为其设计的“周姐”形象出现,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在都市青春频道下午六点档的大型综合直播节目“都市热线”中出现,帮助形形色色的人解决形形色色的困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栏目围绕周姐组建了一个由五名记者组成的帮忙小组,各尽其力,在幕后协助周姐完成帮忙任务。
  
  策划定位: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
  
  一、 栏目定位:事件具体、切入点小、以点带面
  在原来“记者跑街”由多名记者形成的多种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周姐帮忙”是由固定的记者“周姐”一以贯之的在每日的新闻中出现,不仅强化了个人风格,增加了节目的人文色彩,对板块的品牌推广也非常有利。取名“周姐帮忙”,顾名思义其核心内容就是帮忙。帮谁、怎么帮,就成为了节目定位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节目准备样片的阶段,栏目组在众多的线索当中确定了一个选题,就是一位老人向栏目热线电话投诉说自己的寿星证最近在某条公交线路上没有免票作用了。接到投诉后周姐开始寻根问底,不仅全程记录了老人上车后持寿星证被拒的全过程,而且还和老人一道去公交公司讨说法,最终公交公司承认工作中有失误、管理中存在漏洞,并且通告拒认寿星证的公交线路进行改正。这期没有播出的样片应该算是周姐帮的第一个忙。大家经过讨论,认为这样的事情切入点小,但是以点带面,事件具体,记者介入最终解决了问题,像这样的选题应该是“周姐帮忙”选择的目标。“帮忙不分大小、不分地区、不分男女”也因此成为了栏目的宗旨和口号。
  二、 周姐定位: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姐
  在“周姐帮忙”开播的前一个月里,周姐就带领帮忙小组为蓝田县辋川乡双龙小学的孩子们换掉了用了50多年的破旧桌椅;帮助一位身在武汉的观众寻找到了他40年没有音讯的远在西安的老朋友;帮助一位为救母亲种大白菜的孝子卖掉了救命的大白菜;帮助一位将精神病儿子锁了十年的母亲治好了孩子的病,还她一个健康的儿子……
  在所有的帮忙中,周姐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住在华县一个叫做梁梅艳的老人。她是陕西有名的眉户剧梁秋燕的原型,当年冲破封建迷信,反对包办婚姻,要求婚姻自主的代表性人物。因她改编的这出戏直到今天还在被人演唱,许多人也因为演唱这出戏而一炮走红。但是有一天,都市青春频道副总监田文在上班的路上从广播里听到这样一条消息:50年后的今天,《梁秋燕》的原型人物的生活穷困潦倒。
  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忙小组人员第二天就赶到了老人现在居住的华县。在一个只有一间房子的窑洞里,这个当年赫赫有名的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如今百病缠身,因为骨质增生甚至无法正常走路。由于贫困,老人根本没钱看病。三个儿子如今也是离婚的离婚,娶不上媳妇的娶不上媳妇,全部是单身。除大儿子外,一家四口就住在窑洞里的一张床上。全家最值钱的就是一个在城里早已见不到的14寸黑白电视机。老人贫寒的家境深深触动了帮忙小组的成员。
  老人今生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盖房子,给孩子娶媳妇。
  回到西安后帮忙小组经过多方联系,找到商家为老人捐赠了一台29寸彩色电视机;找到演唱眉户剧《梁秋燕》的名家、70多岁的李瑞芳老师一起去看望梁梅艳老人;又联系到了一家治疗骨质增生的医院为老人治病,在老人可以正常行走以后,又找到当地政府,为老人盖上了新房。
  所有的这些帮忙,都印证了栏目对“周姐”的明确定位:一位爱管闲事、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姐。
  
   策划效应: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 收视效应:
  衡量一档电视节目是否成功,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收视率。开播以来,“周姐帮忙”板块的收视率一直是都市热线的第一名,平均为2.5到3.5,市场份额11左右,成为栏目的收视亮点,并且带动了整个“都市热线”节目收视率上扬。现在“周姐帮忙”的最高点分钟数据已经突破了4,成为“都市热线”收视率最高的板块之一。这在我国中西部电视6点档节目当中应该就算是不错的业绩。
  二、 社会效应:
  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周姐的执著和努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赞扬。有人把周姐比做“闲人马大姐”,说周姐有一副热心肠,爱管闲事,但管得有理。“周姐帮忙热线”平均每个月会收到五六千个电话,一万多条短信。有网友在周姐的博客中留言:“拥有爱就拥有了一切,爱充满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用心发现和感受。谢谢周姐让我有了想帮助别人的冲动。”“周姐帮忙”栏目开播的第一天,就引起了陕西省社会公益基金的关注,他们表示,愿意做周姐强大的后盾,希望在适当的时候与周姐一道帮助有难处的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于我国的媒体来说,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节目开播到现在,帮忙小组帮助的成功率为95%。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周姐帮忙”这个小小的平台,让为老百姓服务的部门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以人为本。
  三、 品牌效应:
  “周姐帮忙”是陕西首创的电视帮忙类节目,以实际行动发扬了民生新闻“三贴近”的优势,成为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继全国百佳电视栏目“都市快报”之后的又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节目板块。从简单的帮忙、单纯的解决问题,到对单一主题的深度挖掘、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探寻心灵轨迹,周姐以一名邻家大姐的形象淡化记者身份,零距离接触新闻当事人,从每次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带领观众体味人情冷暖、用实际行动彰显每天的社会责任感,感召社会良知的涌现。随着节目的播出,观众的信任感及美誉度累积,周姐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周姐成了大家的“周姐”,成了栏目、频道乃至电视台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
  (作者陈琦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田文系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副总监)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普渡大学全球传播研究中心、杜克大学中国传媒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系联合主办的全球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暨全球传播学会大会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多位传播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围绕“全球传播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
期刊
10月24日傍晚6点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终于起飞,并发射成功。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时进行直播。卫星发射是很成功,电视转播也很成功,这是十七大后又一重大、重要新闻。当日进行客观报道为第一,但围绕“嫦娥”奔月如何做好此篇文章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策划,需要认真构思与布局。  从当晚电视宣传以及翌日的报纸宣传看,基本面是好的,各报、各媒体都开动了机器进行报道,但在比较中,我很青睐当日中
期刊
2005年可谓是中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元年,面对手机增值业务的迅速增长和3G时代诱人的市场前景,各地移动通信运营商纷纷试水手机电视业务,用户规模一度达到22万人,人们似乎对它的爆发式增长满怀期待。然而,与大多数新事物的创新扩散过程一样,手机电视的发展也“无可避免地呈现出典型的正态S曲线分布”,进入2006年,它迎来了自己的缓慢增长期。受网络带宽、内容和资费等方面的限制,加之标准与主导权的纷争,使得手机
期刊
中国媒体的市场化早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块拥有世界最大受众市场的蛋糕中,各媒体间竞争的大幕已然拉开,传媒市场正在重新洗牌,其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此背景下,媒体间竞争已经由战术层面的竞争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竞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媒介集团化的两个典型代表,都在战略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相同的大趋势之下,他们采取的具体发展策略却是不同的。    一、“新民系
期刊
几个月来,笔者细读了蒋晓丽、殷俊等主编的“21世纪文化产业丛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2007年陆续出齐10卷),感觉非常有分量,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尹韵公先生的评价:整套丛书视野开阔、恢宏大气,精当论述不时闪现①。丛书对传媒产业和文化产业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谭玲、殷俊博士撰写的《动漫产业》就是“21世纪文化产业丛书”的著作之一,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动漫产
期刊
回顾历史,国内电视媒体运营业绩和节目评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是主观评判模式;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客观评价模式;第三阶段是以“绿色收视率”的出现为标志,可以叫做科学评定模式。这实际上已经对电视媒体的综合实力提出了要求,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经营、节目考核机制,是电视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收视考核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目前电视媒
期刊
郭瑞璜(编译)    今年以来,美英传媒业并购进一步升温,已波及更多的世界著名传媒企业。今年4月,创办160年、拥有《洛杉矾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大报的美国论坛集团,被芝加哥有实力的投资家以8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5月15日,加拿大汤姆逊公司以88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具有150多年历史的英国路透社53%的股权,成立了汤姆逊——路透公司。美国传媒大亨默多克,76岁仍然宝刀不老,创业积极性不减当年,被华
期刊
本刊讯 10月25日下午,由今传媒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办,广东格兰仕集团协办,省内媒体《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腾讯网参与的“‘中国制造’国际信任危机应对与传媒责任”西部峰会论坛在西安召开。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境外媒介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境外媒体陆续发表一系列关于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
期刊
本刊讯 11月16日,宝鸡日报社会议室里,少长咸集,议论风生,笑语频频,掌声阵阵。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的专家们和宝鸡日报社50多名编辑记者,进行了一天时间的现场审读交流。这一次,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为《宝鸡日报》登门支招,讲得具体、中肯、实事求是,深受报社上下欢迎。  《宝鸡日报》总编辑张陇得在交流会结束时说:“今天这样扎实的交流在宝鸡日报社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专家的点拨使我们豁然开朗。肯定优点让我
期刊
中国移动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赞助商,在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借助举国关注的这一体育盛事,中国移动开展了中国的营销活动。而“好运北京”体验三部曲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并不是中国移动所做的最大的营销活动,但却通过体验式营销的方式为其品牌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活动概况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和“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主赞助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好运北京”赛事期间精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