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营造一种大的语文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不行了。课外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当今教育体系下,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外阅读已不再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不尽相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激发兴趣,点燃阅读激情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是从情感共鸣出发,通过教师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做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效仿;二是从知识本身出发,通过师生共读佳篇名作,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介绍阅读作品,引起兴趣
文学作品种类繁多,介绍性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产生阅读兴趣。介绍性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利用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环节创设阅读悬念,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介绍阅读《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等与林冲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进一步体会人物品格,感悟作者精妙的描述;利用名人简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系列作品,学了《莫泊桑拜师》,介绍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进一步了解莫泊桑,拓展阅读面;利用科学求知欲,引导学生阅读科幻、科普读物;利用阅读兴趣及阅读现状,引导学生阅读优秀动漫作品、游戏小说等。
2.指导阅读方法,拓展兴趣
阅读的主要方法是“读、记、思”。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懂得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阅读兴趣。阅读诵读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协同活动,令作品语言声情并茂地有声化;阅读记叙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运用复述、归纳记叙要素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阅读思考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圈划批注、联系生活等方法,层层深入、理解品味、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思考方式,深入阅读,学会鉴赏。
3.开展阅读活动,维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就、渴望交往、抒发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被欣赏、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为了阅读兴趣的稳定与保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展示活动,如通过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沙龙”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外读物介绍会” “语文课外阅读之星评比”“我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并促进阅读需求,帮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使学生从多元化的活动中切实感受阅读乐趣与收获。
二、培养习惯,提升阅读动力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便根深蒂固,与人的性格、气质相融合成为本能或自觉行为。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自觉行为,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1.定向推荐,指导选择阅读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应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作为指导教师,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学校编撰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课外经典诵读课程标准》中,按不同年段拟定了阅读课程标准、诵读书目等。如在高年级段诵读书目中加入古文诵读、优美散文、人物传记、经典长篇名著等。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阅读,久而久之,学生提高了自身阅读鉴别能力,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2.读写结合,形成良好阅读行为
读书动笔一方面可以随时记下自己阅读时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写读书笔记不求千篇一律。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文艺作品,试着评论文本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二次创作。读书笔记形式是多样的,但不必面面俱到,要讲究实效,重点突出。
3.家校联动,创设立体阅读时空
深化家校联动,一是沟通合作,搭建桥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沟通渠道,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籍,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实现家校共管,定期举办学校阅读讲座,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二是亲子互动,营造氛围。向家长建议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倡导亲子共读,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等,在活动中促进情感交流,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巩固学生阅读习惯。
三、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指导课外阅读,必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结合,将课内外阅读整合,在课上落实阅读训练项目,教会阅读方法,在课外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达成课内外阅读互补;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与听、说、读、写的结合,通过写读后感、写日记、摘抄批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指导有多种课型。一是阅读推荐课,即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片段、美文推荐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指导;二是阅读指导课,即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如何摘抄、批注、写读后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高理解力、评价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力;三是阅读鉴赏课,即指导学生鉴赏阅读材料,运用舞台表演、配乐朗诵等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鉴赏,收获美的感染和熏陶;四是阅读分享课,即指导学生在自身阅读基础上汇报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阅读分享。
2.指导课外阅读精读与略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对于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学生可以采用浏览式的阅读方法,而对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则可采用品味式精读,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遣词造句之妙。高年级由于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阅读方法,因而更侧重于学会深入领会文本的类型特点,作者的语言风格,尝试迁移运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水平的两条平行线。丰富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雪.对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1(1).
[2]严晓岚.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外阅读已不再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不尽相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激发兴趣,点燃阅读激情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是从情感共鸣出发,通过教师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做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效仿;二是从知识本身出发,通过师生共读佳篇名作,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介绍阅读作品,引起兴趣
文学作品种类繁多,介绍性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产生阅读兴趣。介绍性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利用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环节创设阅读悬念,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介绍阅读《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等与林冲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进一步体会人物品格,感悟作者精妙的描述;利用名人简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系列作品,学了《莫泊桑拜师》,介绍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进一步了解莫泊桑,拓展阅读面;利用科学求知欲,引导学生阅读科幻、科普读物;利用阅读兴趣及阅读现状,引导学生阅读优秀动漫作品、游戏小说等。
2.指导阅读方法,拓展兴趣
阅读的主要方法是“读、记、思”。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懂得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阅读兴趣。阅读诵读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协同活动,令作品语言声情并茂地有声化;阅读记叙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运用复述、归纳记叙要素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阅读思考式作品时,可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圈划批注、联系生活等方法,层层深入、理解品味、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思考方式,深入阅读,学会鉴赏。
3.开展阅读活动,维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就、渴望交往、抒发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被欣赏、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为了阅读兴趣的稳定与保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展示活动,如通过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沙龙”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外读物介绍会” “语文课外阅读之星评比”“我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并促进阅读需求,帮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使学生从多元化的活动中切实感受阅读乐趣与收获。
二、培养习惯,提升阅读动力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便根深蒂固,与人的性格、气质相融合成为本能或自觉行为。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自觉行为,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1.定向推荐,指导选择阅读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应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作为指导教师,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学校编撰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课外经典诵读课程标准》中,按不同年段拟定了阅读课程标准、诵读书目等。如在高年级段诵读书目中加入古文诵读、优美散文、人物传记、经典长篇名著等。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阅读,久而久之,学生提高了自身阅读鉴别能力,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2.读写结合,形成良好阅读行为
读书动笔一方面可以随时记下自己阅读时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写读书笔记不求千篇一律。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文艺作品,试着评论文本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二次创作。读书笔记形式是多样的,但不必面面俱到,要讲究实效,重点突出。
3.家校联动,创设立体阅读时空
深化家校联动,一是沟通合作,搭建桥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沟通渠道,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籍,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实现家校共管,定期举办学校阅读讲座,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二是亲子互动,营造氛围。向家长建议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倡导亲子共读,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等,在活动中促进情感交流,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巩固学生阅读习惯。
三、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指导课外阅读,必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结合,将课内外阅读整合,在课上落实阅读训练项目,教会阅读方法,在课外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达成课内外阅读互补;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与听、说、读、写的结合,通过写读后感、写日记、摘抄批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指导有多种课型。一是阅读推荐课,即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片段、美文推荐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指导;二是阅读指导课,即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如何摘抄、批注、写读后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高理解力、评价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力;三是阅读鉴赏课,即指导学生鉴赏阅读材料,运用舞台表演、配乐朗诵等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鉴赏,收获美的感染和熏陶;四是阅读分享课,即指导学生在自身阅读基础上汇报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阅读分享。
2.指导课外阅读精读与略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对于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学生可以采用浏览式的阅读方法,而对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则可采用品味式精读,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遣词造句之妙。高年级由于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阅读方法,因而更侧重于学会深入领会文本的类型特点,作者的语言风格,尝试迁移运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水平的两条平行线。丰富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雪.对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1(1).
[2]严晓岚.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