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就业释疑解惑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与挑战,其中,来自就业方面的种种困难最富有挑战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现了许多人上大学的愿望,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令无数莘莘学子焦虑和彷徨。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对口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潜在的丰富人力资源,其充分就业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为大学生就业释疑解惑,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一、大学生要自我塑造,全面发展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首先需要理性地审视自我。大学是人生道路的新阶段,如何顺利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实现角色转换,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健康成长及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自我审视过程中,关键是不越位、不错位、不空位。根据自己的专长、特长、全面塑造自我。在全面塑造自我的过程中,第一要营造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构成才能的基本要素。才能的大小与掌握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学生既然是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自己的天职。面对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所谓点(指专业知识)要深、面(指知识面)要宽、线(指认识程度)要长。同时,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熟练运用知识的技能。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们就业谋职已经出现了体力型一技能型一智能型的发展趋势,知识性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就业的主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将取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在知识经济时代,毕业生求职谋业应把握知识性就业的特点及规律,提高自己的就业指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有实效性的,知识过时就会成为垃圾。应届毕业生应把握好时机,在就业竞争中适时将所学知识在市场中营销,实现知识的最佳卖点,才能使自己在择业市场中增值。第二,用好能力这根“拐杖”。能力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最好拐杖。文凭固然是实现就业的敲门砖,但作用毕竟有限。靠着一纸文凭,可以为某个人找到一个工作、一个铁饭碗,却不能保证让他永远拥有这样的生存保障。一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已经得到的照样可以失去。大学四年,学校可以教会一个大学生许多知识,不过,光有知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能力。换言之,不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不可能对社会、对个人产生多大的作用。向市场要工作,没有能力这个金刚钻,是揽不了多少瓷器活的,也是难以真正实现就业目标的,没有能力这根不离身的“就业拐杖”,根本就不可能跨过人才市场这条竞争淘汰的大江大河,从现阶段来看,就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要就业,就要抛弃以往形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道是“靠山山倒,靠人人倒,凡事莫存依赖心理,依靠自己最好”,大学生要善于将自身固有的能力作为就业拐杖,走自己的路,才最有滋有味,也最心安理得。
  
  二、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模式
  
  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按需培养。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办学准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把握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思想品德、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变“学历教育”为“学力教育”,做到不仅能把学生招进来,还必须能把学生送出去。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再表明,在学生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人才观。一种是直接面对市场需要,培养社会各用人部门直接需要的“对口”人才:另一种则与市场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长远利益出发,着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两种人才观对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前一种人才观通常被企业家和用人部门所接受,而后一种人才观则是教育家所信奉的。这两种人才观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矛盾,也就是教育理论界所说的企业家和教育家之间的矛盾。反映在人才观上,导致了大学在基础与应用、通才与专才、长远利益与短期目标、广度与深度等一系列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问题。但如果仅仅从一所学校来考虑,想要把这些矛盾一股脑全都解决,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需要过于复杂和广泛,任何一个机构都几乎无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所以,对于一个高教系统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三、重视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首先应该树立“服务学生,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其次为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人才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状况,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并通过单独的就业咨询,对比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第三,创建“方便快捷,周到一流”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立就业信息发布网站,全面快速发布各地招聘信息,提供用人单位介绍,并且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获取一手资料。
  
  四、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但高薪、大城市仍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要求仍然颇高。由于就业期望值偏高,虽然高校收到大量小城镇、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就业需求信息,但毕业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一些学生宁愿在大城市当“飘族”,也不愿去小城市就业。有些大学毕业生害怕到基层工作,担心在基层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许多成功人士的实践表明,基层是人才成长的熔炉,基层的实践锻炼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必修课。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古人云:以退为进,能进能退方能成大事。对于那些初次求职的青年人,善于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不为虚荣所累,不与任何人攀比,能够放下架子,敢往“低处”走,到那些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基层岗位去,到需要自己的中小企业去,到乡镇企业去,既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明智选择,又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理性而务实的行动。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为当代中国青年发挥个人潜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在看到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同时,各项社会改革措施的深入,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各地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方面所制订的日见松动的派遣制,档案管理制等,都为大学生提供了日渐进步的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的铝工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突飞猛进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铝工业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农村有这样一部分农民,他们积极顺应市场经济规则,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把企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国外,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柴胡舒肝丸疗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这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作为
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每一个高素质人才都必须掌握的。由于我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几乎每一个经历过初等教育,再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在英语的应用性上却显得明显不足。这也与我国历来的英语教学传统有关,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语法为主要内容,这就偏离了语言的实践性要求。这种不良的倾向尤其表
公交车上:有人对上车的老人、残疾人、抱小孩视而不见、有和他们争抢座位,也有人主动把座位让出来(多是些小学生)。公交车是个小社会,也是一个“道德考场”,一言一行折射出道德冷
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凝聚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三个文明”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
一、策划的动力是需求1.消费者的本质就是需求。消费者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策划人知道消费者的五种需求.就找到了消费者身上五个不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