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瘤误诊为颈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55岁。发现左颈部包块10余年,声嘶3个月人院。入院前10年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无红肿、疼痛及其他不适,未予治疗,包块逐渐长大,3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声音嘶哑而就诊,拟诊为左侧颈动脉瘤于2010年3月收入华西医院。否认心脏病史及外伤史。查体:左颈部可触及约7cm×6cm大小包块,质软,有搏动感,无压痛,与周围组织间隙不清。

其他文献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潜在危险因素很多,在检查治疗的各个时期均可能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我们建立围手术期监护体系的体会,介绍如下。
患者 女,46岁,因发现鼻小柱右侧肿物1年于2010年7月到我科就诊.肿物呈类圆形、暗红色,起初如黄豆大小,后进行性增大,质地较硬,无压痛.发病以来无发热等不适,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患者2006年5月曾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6次,共半年.体格检查:右侧鼻前庭及鼻小柱表面隆起,可见肿物,呈暗红色,几乎完全阻塞右侧鼻孔,肿物表面光滑无破溃,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腋窝等处未扪
咽喉部是性器官之外较为常见的梅毒发病部位,发病隐匿,特别是早期梅毒,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患者往往隐瞒病史,而非性病专业的临床医师缺乏对此病的诊断经验,故常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我们诊治的1例.
患者 男,51岁。声嘶并进行性呼吸困难3年余于2010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稍感呼吸不畅.无咽喉疼痛、咳嗽等,在当地医院按“咽喉炎”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年来声嘶逐渐加重,并进行性呼吸困难;2010年11月15日在外院行喉CT检查考虑喉软骨瘤。查体:吸入性呼吸困难3度;电子喉镜检查见右侧声门上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突向左侧喉腔,
2011年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发展百年。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免疫治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相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也逐年增加。但南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各地区、各医院开展免疫治疗的情况极不平衡,大家对于免疫治疗的认识也不甚统一。
患者 女,54岁,因“左鼻反复涕中带血3个月余”于2009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无血尿、无腹部肿块、无肾区疼痛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庭史无特殊。体检:左侧下鼻道充满淡红色半透明新生物,表面呈乳头状,质软,触之易出血(图1a)。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示:左侧下鼻道充满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左侧下鼻甲、下鼻道外侧壁及底壁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图2)。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许多行业和领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直接增加了各行各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电力供应,我国的电力部门和企业应该保障供电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整个电力供应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确保其能够工作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该篇文章对配电线路
期刊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与各种鼻炎(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相关的慢性咳嗽,既往曾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ostnasal drainage syndrome,PNDS)。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口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指征和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内镜辅助经口入路颌下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慢性颌下腺炎8例(2例含涎石),多形性腺瘤3例,颌下腺囊肿1例。所有病例术前经影像学评估,其中8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确诊。结果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的舌体麻木和舌体运动障碍,1~3个月后完全缓解;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个月未损害面容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为10
儿童变应性鼻炎(AR)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表明,儿童AR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呈持续流行增加趋势H0,在我国AR的患病率约为10%,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儿童AR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其对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