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想象 体会情感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童话。课文先叙述了圣诞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景,最后讲小女孩冻死街头。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使这种种幻象与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童话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设计理念: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童心与诗才开启了一个童话的天地,予文学一个新的式样与时空。”文本通篇充满幻想性、象征性、诗意性是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典型特征。阅读这篇童话,应该让学生品味其幻想美和诗意美的同时,经历一次审视光明与黑暗、幸福与悲惨体验旅程。因此,要基于童话的特点教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让儿童在童话中徜徉。童话阅读的方式应该是想象的,儿童也擅长以想象的方式把握文本,所以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地感受人物形象,以获得文学审美体验。在体验中唤醒文本的情感意蕴,追寻人物的内心去实现移情体验。另外,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让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思考,对字词句作适度的品析,这样既教出了童话味,也品出了语文味,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能读写烤、灌、焰、烘、填等生字,能理解并学习运用哆哆嗦嗦、冻僵、灌进来、火焰、填满、暖烘烘等新词。
  2 领悟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展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通过诵读、想象和体验,感受文中的小女孩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挖掘作品中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 能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5~6课时。
  一、诗歌激情,整体感知课文
  1 同学们,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创作了一首题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的诗歌,感情真挚,扣人心弦,富有爱心,这首诗歌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诗歌内容: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挡风寒,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1)教师激情朗读示范。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交流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2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刘倩倩同学为什么要让读者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吗?(稍停)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难读的字词句段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以诵读儿童诗歌导入课文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并受到诗歌作者善良和同情心的感染和熏陶。学生读后,带着“小作者为什么要让读者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的疑问切入文本阅读,读后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实现学生与诗歌、课文的心灵对话。)
  二、品味“冷”字,感受悲惨生活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画出带“冷”字的句子,然后想一想“冷”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学生默读,勾画,批注。
  (2)指名依次读句子,说感受,悟含义。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引导学生想象“冷极了”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板书:天气寒冷)
  ②“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的衣着、动作、表情等。板书:身体冰冷。)
  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引导学生想象爸爸会怎样打?打得怎么样?板书:亲人冷酷)
  ④“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板书:家庭凄冷)
  ⑤“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冲过去,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引导学生想象那辆马车是怎样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横冲直闯的?板书:社会冷漠)
  2 作者从多个侧面描写包围在小女孩身边的那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的“冷”,可谓是费尽心思,别具一格。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那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冷。
  (指导学生品读句子,抒发感情。)
  3 是啊,那冷不仅是寒彻骨,更是冷透心。请展开你的想象,前年、去年、今年,春天、夏天、秋天……小女孩还经历了怎样一些让她肌肤受冻,内心寒冷的事情呀?
  (学生想象,自由交流。)
  4 假如,你们就是那个小女孩,会觉得再这样冷下去会怎么样啊?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冷到极点 身陷绝境)
  5 此时此刻,在这无边无际的冷中,小女孩最渴望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从“冷”字着手,引导学生多角度个性化地品味其含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多侧面地烘托渲染冷,展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环境。此环节重在启发想象和组织交流。学生通过想象、品味、诵读、交流,走进文本,融入文本,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融情想象,体验美好幻境
  1 童话是多么奇妙呀!小女孩渴望的情景还真的出现在她的眼前了。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境句子,想一想小女孩到底在幻想什么?
  (1)学生默读,勾画,批注。
  (2)教师引读,学生想象画面,领悟象征含义。
  ①同学们,假如你们是那个美丽的小女孩,在那无边的寒冷中你们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渴望和梦想。你们想啊想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你擦燃火柴的时候,一幅美妙的情景出现了——(指名读描写火炉幻景的句子,其他学生想象画面。)那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畅谈。板书:火炉——温暖)
  ②可是你刚伸出脚,那一根小小的火柴灭了,温暖的火炉随之不见了,有的只是无尽的冷,于是你再次擦燃了火柴,又一幅美妙的情景出现了——(指名读描写烤鹅幻景的句子,其他学生想象画面。)那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描述。板书:烤鹅——食物)
  ③可是那烤鹅刚要走到你的面前,那小小的火柴又灭了,烤鹅也随之不见了,有的只是无边的冷,于是你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又出现了一幅美妙的情景——(指名读关于圣诞树的幻想部分,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那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板书:圣诞树——美好快乐)
  ④可是你刚要去摘,那小小的火柴又灭了,美丽的圣诞树消失了,有的只是无穷的冷,于是你继续擦燃了火柴,擦燃了所有的火柴,慈祥温和的奶奶出现了——(指名读描写奶奶出现的幻景,其他学生想象画面。)那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板书:奶奶——亲情关爱)
  2 多么美好的情景呀!让我们再次沉浸其中吧!
  (教师激情朗读描写四次幻景的句段,学生想象画面,沉浸其中。)
  3 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座怎样的房子?那房子里有怎样的装饰?屋内是怎样的情景?一些怎样的人围绕在小女孩身边?……请把你看到的写下来。
  (学生以“我看到了……”为开头小练笔,写后交流。)
  4 此情此景,你会由衷地赞叹……
  (1)学生自由畅说。(教师板书:美到极致 心存美好)
  (2)指名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幻境的句子。
  5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让小女孩烤得温暖了,吃到烤鹅了,摘到画片了,和奶奶永远在一起了,而是一次又一次让火柴熄灭呢?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分组讨论。
  (2)师生交流。(提示:最美的东西一再出现,又都在最美好的时候消失,不禁让人叹息,让人扼腕,让人痛苦。这也暗示着那是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从而让小女孩在现实与幻想的轮回中,受尽精神的折磨。同时也更加反衬出了小女孩所处现实环境的残酷和悲惨,即以乐景写哀景。)
  6 是呀!那是幻想,那是小女孩不可拥有和实现的幻想,小女孩有的依旧是那没有穷尽的冷。让我们再来感受围绕着小女孩的那些冷。
  教师引读:当小女孩看到那温暖的火炉时,有的只是——(生接读);当小女孩看到那喷香的烤鹅时,有的只是——(生接读);当小女孩看到那美丽的圣诞树时,有的只是——(生接读);当小女孩看到慈爱的奶奶时,有的只是——(生接读)。
  (设计意图:通过融情想象、诵读体味、角色体验、引读吟诵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不断沉浸和陶醉在那无比美好的幻境之中,体验小女孩心存的美好,感受到美到极致的情景。然后在最美的时候,回到现实中,回到那无边的寒冷中,真正体会小女孩在美景与寒冷的交替出现中受尽折磨,轮回痛苦,凄惨至极。)
  四、辨析“笑”义,激发独立思考
  1 在像海一样无边,像山一样深重的冰冷中,小女孩走完了她的一生,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学生读。
  (2)讨论:小女孩冻死了,嘴角还带着笑,那笑是怎样的笑?在笑什么呢?(也许是那一个美好的幻境让她笑,开心地笑——曾经多么幸福;也许是因为离开了这充满寒冷、痛苦、饥饿的人世间让她笑,欣慰地笑——走向幻想的新年的幸福中去。)
  2 曾经有外国作家认为,让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结局太残酷,太残忍了。建议改为让小女孩去到了人间天堂——在美国的富有的奶奶来到了丹麦,把她接到美国去过幸福无忧的生活去了。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给这篇童话写个结尾,你会怎样写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1)学生写。
  (2)交流。
  3 同学们,人生多磨难,无论在什么时候,心存美好、善良、同情、关爱是我们应有的品质。让我们再次诵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小女孩的“笑”品味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含义,并引领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站在人生的角度思考,唤醒学生心中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激发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单位
  陆良县板桥镇长湖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雨》,叙述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两幅彩图描绘了与课文对应的雷雨时和雷雨后的景色。文章语言通俗浅显,具体形象;画面色彩鲜明,景点清晰。教学可通过联系生活使内容活化、画面动化,引导学生走进情境,理解内容,体会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  一、联系生活,进入情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期刊
在写作数学教学论文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写出的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才能吸引读者。  “文章的创造过程是一个谜,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谜”,这个“谜”至今无人能解。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中,会有意无意地实践和观察到一些教学现象,产生一些体验和想法,以及对于事实、事件、人物、图景的感受,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想法、体验记录下来,凝聚在一起,就能成为分析、提炼论文主题的素材。  笔者有幸
期刊
《再见了,亲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魏巍用动情的笔调,再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文章以话别的口吻,满怀深情地追述了大娘送打糕累昏、救伤员失孙,小金花救老王失母,大嫂挖野菜致残等几件感人泪下的往事,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
期刊
一、说教材,揭示课文主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这篇优美散文是对生命存在的诗意表达。台湾作者杏林子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用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第一个,飞蛾求生的事,揭示了生命既是一碰就碎的美丽纤细之物,又是执著地朝向光明和永恒的伟大个体;第二个,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向我们述说,任何生命都会在冥冥之中坚守着被称为生命的任务,那就是萌芽,成长,向上,向上;第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编的,主要讲了(吴)周瑜妒忌(蜀)诸葛亮的才干,借口作战所需,要赶造十万支箭,以此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则巧妙地用草船向(魏)曹操“借”十万支箭,挫败周瑜的阴谋。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一、教材特点  1 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是情节完整生动。本文虽是《三国演
期刊
“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尖上”,新课改倡导的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认为学生只要通过动手操作,就能自然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将通过操作获得的直观形象和经验与概念进行必要的整合,没有充分发挥表象在认知发展中的桥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架设从操作到结论的桥梁,实现操作活动内化”的教学策略。
期刊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例4和例5及相关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
期刊
教材简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宫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耗费13年时间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是一曲“愤”歌成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课堂
期刊
一  ——“我”衣锦还乡,特地去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其时,老师正在办公,“我”不经意翻到邻桌上一篇三年级学生的作文:  “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警察,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警察。我的梦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期刊
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我对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进行了调研。  一、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某日下午,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正在讨论明天准备上的“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t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教学重点一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的(实例)图片作为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象它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二是要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