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综合体中的复合需求动线策略的分析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综合体模式下的商业混合趋势及其对设计的影响,并归纳多样商业形态组合的一些基本特点,提出三种能够产生更多富于设计价值的空间的动线连接策略。
  前言
  如今,商业地产的开发进入“综合体时代”。具备现代商业意义的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欧美国家历经了至少40年的演变周期。而在中国,短短10年间,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以往单一功能的产品类型不断减少,复合化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强,可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土地开发的产业需求变得更加复合与多样。
  一、综合体模式下的商业混合趋势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对产品效率的追求是根本的原因之一。这一效率,从最初城市化中土地开发效率开始,随后反映为开发产品的匹配效率,直至构成良性的城市效率。仿佛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综合体各个产品板块之间互相依存,其资源共享的意义大于不同功能的简单叠加。
  由于当前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发所呈现出来的城市土地复合开发特征,纯粹单一形态的功能体很难再见,商业比重的高密度、大容量是商业地产开发要面对的难题。人们发现,由于可销售街铺的低密性,将有限的土地全部转化为可售街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而必然会出现整体化、高楼层的大体量商业形态空间。如此一来,出现一些在尺度感上失衡的“庞然大物”也成为常态。对于一些品牌商业地产开发商而言,跟随城市化的进程逐步进入二三线城市,但对于完全持有类型的商业有些不太适应,因此他们也进行调整,由完全的持有型商业模式转化为更加实际的持有与销售混合的模式。
  由此可见,在近5年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商业综合体运营模式的转变动机可以简要概况为从单一商业形态的综合体转变为多样商业复合类型的综合体,这样的趋势会对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产生何种影响?
  首先,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中,复合性常常是设计关注的重点。这方面可以用平衡价值、和谐逻辑来概括分析。其中的每一个功能部分本身既有一套设计成立的原则、规律,但多个功能的统一综合不等于多个设计逻辑的叠加,必然存在主次定位的问题。
  其次,相对于商业综合体而言,对商业部分的理解、分析有助于形成相对清晰定位的综合体项目的设计逻辑,可以满足各功能层面的需求,进而实现项目开发利益的价值最大化,并最终涵盖城市综合体的全面价值,即社会属性的公共利益与开发商的经济利益。
  所以,出于当前商业地产项目中运营模式的变化,建筑师的设计分析工作将随之面临不小的调整,对商业多样性的再思考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多样的商业类型构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未来趋势,那么基于以往持有的单纯集中商业动线模式,或者基于销售的商业街的实践经验,将从“非此即彼”的选择,演化为“彼此共存”的混合。
  二、多样商业形态的有机组合策略
  从商业混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近年来的综合体案例大致归纳为两方面特点。其一,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持有型商业与销售型商业大量共存,两者在容量上不再像以往那样一边倒,在一些中高端项目中销售型商业所占比重更大。持有型商业也不完全表现为集中商业的形态,街铺化的持有型商业也有出现。其二,两种商业类型反映到规划格局中时,由于持有型商业主要体现出的高楼层特征和销售型商业体现出的分散商铺低楼层特征,二者在整个商业综合体规划中所覆盖的用地范围相当,销售型商铺的布局对整个场地的影响大于集中商业。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在设计层面引发的思考是否如前述将两种商业设计实践经验嫁接就可行了呢?所谓“mall+商街”的思路是否妥当呢?本文接下来阐述当前持有型集中商业与销售为主的商业街各自动线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经验。
  集中商业的动线规划分为外部动线与内部动线,从外部人行、车行、货运以及内部的水平与垂直动线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原则与经验,但其核心是营造内部的商业条件,形成封闭的室内商业环境。这样的设计原则缺少了对商业综合体其他功能的关注,缺少了对片区、城市的理解,也出现了不少备受诟病的案例。
  对商业街的设计则更关注街道尺度、节点、空间形态、商铺单元的分析,具备更多对广场、街道、城市生活以及开放空间的理解,但因其低密度、低容量、业态规划局限,很难在城市地段价值大的区域单一存在。
  多样商业形态的有机组合一定是基于对集中商业、商业街两者各自成熟的设计原则下的实践结果。多样商业形态的综合体动线模式将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其一,持有商业的吸引力。
  其二,特定节点空间将内外联结。
  其三,联结动线清晰。
  其四,节点空间的汇聚价值。
  其五,梯级变化的动线层次。
  其六,关键点的持有。
  其七,城市功能的叠加。
  三、CCDI工程案例及典型设计手法应对
  前文的七种动线模式并非彼此独立,结合具体的设计手法,会形成更容易感知的商业界面。接下来简述的三个实例,分别在其中一项或多项动线策略上实现了设计层面的突破。
  1.苏宁芜湖城市之光——逐层退台的外挂商铺形成梯级变化的动线层次
  苏宁芜湖城市之光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8万 m2,包含集中商业、沿湖商业街区与高层公寓。在城市中,滨水公共空间是市民生活的休闲场所。建筑师通过设计一个滨水广场,一方面强化了公共空间的场所价值,另一方面也作为集中商业与沿湖商业街区之间的特定节点空间。滨水广场设计注重的是其公共开放性。在集中商业靠近沿湖商业街区一侧设计了一至四层逐层退台的外挂商铺,二层退台空间是主要联系集中商业与沿湖商业街区的人流交通层。逐层退台的外挂商铺拥有独立的室外交通,集中商业的室内各层人流也可到达。
  2.深圳一方中心——与下沉广场叠合的地下商业形成城市功能的叠加
  深圳一方中心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包含大型集中商业、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项目具有地铁换乘站点与公交场站的交通优势。对地下商业的设计尤其注重,通过采用偏移地下的方式与地上集中商业错开的方式,将地下商业区域叠合到城市街道与下沉广场区域,形成激活“地铁—集中商业—城市(下沉)广场”的联合作用,而集中商业与地下商業在下沉广场处连结。这样,通过设计使下沉广场同时具有了商业价值、交通价值与城市生活价值。
  四、结语
  综合来说,多样商业形态下的综合体动线在特定节点空间的连接愈发呈现多层次化的趋势,反映出集中形态商业与街区形态商业之间的多种组合关系,从前文分析的七类动线模式和三个设计实例可以看出,综合体中的城市商业街区、空中商街、屋顶购物公园等比较时尚的商业形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这些商业形态将会催生出更多富于设计感的空间,进而为都市综合体带来更好、更持久的商业氛围和盈利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施工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作业的技术越来越高,所以必须要住重视对公路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的质量和要点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关键部位;施工技术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公路工程正在兴建,公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被搬到了建筑行业的首要位置,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那么如何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时代为之改变,电子信息技术凭借其独特快捷、便利、准确的特点,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极
期刊
摘要: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的发展日益迅速,城市的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在公共政策下,建立一个怎样的城市规划评估模式还是一个需要完善的课题,当今的城市规划评估模式尚不完善,在此,笔者根据调查,将从当前城市规划的评估模式出发,分析它所存在的弊端和完善的措施,希望能为公共政策下城市规划的评估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评估;评估模式  早在2008年,我国就颁布并不断完善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期刊
摘要:水作为公路路基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对公路质量和使用品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避免水对路基路面的不利影响,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优化设计原则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优化设计要点,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优化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优化设计  1.基于路基路面排水的优化设计原则研究  在路基路面排
期刊
摘要:石流坑水库属小(二)型水库,总库容11.21万m3,坝下输水方涵存在接触渗漏问题。本次除险加固设计选用了定向钻放水洞的设计方案,在临海是首次采用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除险加固;方案比选;石流坑水库  1、工程概况  石流坑水库位于临海市东塍镇桐坑村石流坑溪,距离临海市区约55km。工程于1972年开始动工兴建,于1982年基本建成受益。水库集雨面积0.816km2,最大坝高1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市政给水管应用的趋势,分析了当前市政给水管线建设活动中的一些不利现象,并且指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研究  1 市政给水管应用的趋势  市政给水管网是城市给水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固定资产可占整个给水企业固定资产的70﹪至80﹪,而如何选用管材管件,将影响整个给水管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及技术先进性。塑料管材具有多项独特的优点,是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种类,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大体积混凝土的种类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的加快,水利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水利工程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随着水利工程条件的复杂性及施工技术要求的越来越
期刊
摘要:隨着国外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不断的进入国内交通市场,对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桥梁施工管理的创新,增加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以我国公路桥梁工程预制梁施工管理中对预制梁场地的选择原则、预制梁施工技术以及其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等做简要的阐述,为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制梁;施工技术;管理  1公路桥梁工程预制梁场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竖向的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使得高层建筑“底层大空间、高层小空间”的结构要求越来越多,使得转换层的存在成为了一种必然。本文明确提出转换层主要设计要点,重点分析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主要从梁式转换层的构件转换梁、框支柱、落地剪力墙、上层剪力墙、上层框架和楼板各专业数据进行考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转换梁;结构设计  1.概述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
期刊
摘要: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结构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多,如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钢结构等。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此类结构具有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结构失穏现象,因此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克服钢结构所存在的缺陷,避免结构出现变形现象以及保证结构稳定、安全,本文对建筑钢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建筑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稳定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