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为语文课堂插上翅膀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语的设计与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对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否顺利实现等发挥重要作用。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固的基础。为此,常有教师将导入设计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导入设计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教学;策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应试教育已经落幕,素质教育日益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承担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心筹划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课堂导入”。好的导入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则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果,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打开奠定好基础。
  一、创设闲聊情境,让导入润无声
  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强调师生关系间的融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从看似很随意的交谈中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当学生处于放松状态时,他们的情感也能够逐渐愉悦起来。
  例如,在分析课文《阿房宫赋》时,教师先和学生交流,然后再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将他们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一些困惑说出来。这样,能在不经意间实现进入课文重点字词如“气候”“兀”等实词的理解之中,学生也能轻松进入到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氛围之中。闲谈导入也可借助故事的形式。再如,在探究文章《我与地坛》时,则可用“割股疗亲”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古代孝子们的可敬行为,再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孝敬父母的一些事,由于受故事的感染,学生也会发出对生命的感慨、对伟大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背景激情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说,一般性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如果学生能清晰的认知创作背景,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必定会大大提升。而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统一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因此,在导入环节,一定要能够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比方说,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作品的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作为导入切入点,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题。当教师在向学生提供这些背景等材料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而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当学生了解作品所处背景后,再导入新课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三、音乐导入法
  导入艺术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节课顺利开展的基础,音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动听的乐曲可以感染人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歌曲,不但能让课堂氛围活跃,增进师生关系,还能释放学生的心灵,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悟新知识,进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如学习《再别康桥》这课时,我就尝试用黄磊的歌曲《再别康桥》进行导入新课,再加上多媒体上展示的康桥风光,同学们很快的就被吸引了过来。在教授《鸿门宴》时,我又找了一段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当音乐声响起,学生们马上就被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给深深吸引住了,紧接着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又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样的一种下场呢?就让我们大家来看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告诉我们的。”这样话锋一转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了学习文本的轨道之上,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角色。
  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导入
  现如今的多媒体课件早已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为导入新课开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考虑到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对爱情的好奇与敏感,但在认识上的理解又不够深刻的情况,刚上课,我就先播放了一段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画面,随后又播放了音乐《梁祝》,与此同时又设计了如下导语:人们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怦然心动。可是,在这些故事当中,美好的爱情总遭遇挫折,让人心碎。但是,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真正的爱情而奋斗努力,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代爱情故事的诗歌——《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丝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可以说,多媒体课件导入加强了视觉效果。在上课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使得教学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指导,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必须要避免刻板单调的纯讲述式导入方式,围绕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让新课导入变得更加新颖多样,创设多样化的导入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能明确学习的要点。教师在导入环节也要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新导入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总之,巧妙运用导入教学,使导语——这个教学的“第一锤”能真正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并且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尹松琴.论导入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9).
  [2]吴瑕,汪玲,杜慧勇.五分钟“抓住”学生——浅谈教学导入语设计[J].企业导报,2011(15).
  [3]邰国安.文无定法绘“凤头”——略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個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
一个喜欢为国事操心的朋友忧心忡忡地说,东南西北的倒塌之声将会成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最为主要的音响。它们将会震痛你的耳朵。这个结论是不是下得太武断,我们一时还无法确定。但是几年来,全国各地倒塌的房屋,垮掉的桥梁,烂掉的公路,却已然令我们触目惊心。  这真是一个人命关天的话题。没有任何疑问,所有人都会一口确定,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房屋倒,桥梁垮,公路烂,原因只有一个:腐败。腐敗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
【真题回放】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考题解析】  针对“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个全命题作文,审题时应在全面、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对其中每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把握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如“没想到,真没想到”,可以看做反复修辞的使用(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复),既然是反复,就有强调的意味。结合题目,“没想到”,就是有了
“古诗比较鉴赏”,就是将內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这类题在2010—2017年高考中有多个省市考查,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如下三点:  一、审清题干信息  只有审清题干信息,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确保回答有的放矢。比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摘要】在盲校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辅助技术,创设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及动力需要,从而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设定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最后达成教育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口语交际;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善了教学
【原题呈现】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考场原作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似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老腔
入初三,诸事不顺,几次小考,自信心丧失殆尽。  “小A,你怎么回事儿?”体育老师手掐卷尺瞪着我,“我警告你,立定跳远你还有一次测试机会,再不及格,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脸在发烧。  “小A,你怎么回事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学老师毫不留情地数落我,“平时测试挺不错的,一到模拟考试就不行……学好数学得用脑子,懂吗?脑子!”  我仍然无言以对,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小A,你
“倾听岁月的故事,回忆生命的感动。”——翻开我的相册,扉页便是这样的两行字。  看着百天的我笑得如此灿烂,心中竟有一丝忌妒和感动。我穿着姑姑编织的鹅黄色毛衣,胸前是绿的荷叶点缀着两朵红的荷花,头上是蓝色的平顶小帽,乍看像个小精灵。我坐在妈妈腿上,旁边是爸爸,他们脸上都充溢着幸福的微笑。  四岁的我似乎就开始耍酷了。我穿着“白雪公主裙”,足足有八层呢!一只小手伸在脸旁,两个手指张成一个直立的V字,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06)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金字塔尖”的状元,则是优中之优(如宋朝每届有40万考生应试,40万人中才能出一个状元),独占鳌头,荣耀无限。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