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粘滑运动的结构特征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笔者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三,论文之一讨论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方应力场特征(环文林等,1994)论文之二讨论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的变形场特征(环文林等1995)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大陆内部数十次6级以上强震的走滑型发震构造的分析,得到几乎所有的走滑型发震断层都具有斜列状分布特生,进而提出了走滑断层粘滑运动的“阻碍体”结构模式,第二部分讨论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由于端部阻碍体
其他文献
以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方法计算Green函数,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MS=6.9地震及5月7日发生的一次MS=5.0余震的长周期体波资料进行了矩张量反演.反演结果表明,MS=5.0余震是一次比较简单的事件,而主震的破裂过程则较为复杂,它至少是由时间相隔约35s的两次事件构成.两次事件的震源机制与余震的一致,都是以逆冲为主的左旋-逆断层滑动,表明共和地震是共和盆地南部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近年来,分享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及新旧动能的转换带
<正> 斑蝥是有毒昆虫,有一定的疗病作用。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多数医生不敢轻易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它在抗癌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如何设法减低它的毒性,发挥它在医疗中的作
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北部海域发生了Ms=6.0和Ms=6.1地震,运用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方法计算格林函数,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两次地震的长周期体波资料,用频率域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了这两次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25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以下简称"4&#183;25"讲话)上有关金融稳定重要讲话的精神,面对中国金融业在世界强劲崛起的新变化,对丰富我国金融学科的理论研
根据精密水准重复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应用地壳形变图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震源及其周围地区震前22年至震后9年间地壳形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地壳不稳定先出现在外围,由外
期刊
目的比较人工镜检、人工图检与图片桥接软件图检在检测抗核抗体(ANA)时将结果传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上的差异,为评价软件图检代替传统的方法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同
针对巨大地震前经常出现的“环形现象”展开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我国及边界地区16次巨大地震与部分强震前的环形分布特征,对其普适性,规则性及预测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巨大地震
首先针对“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建立”项目的需要,阐述了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与必须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强调了强震孕育条件与过程的研究是其中的核心文中先对笔者80年代提出的“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发展作了概述;进而从深部构造、力学分析、破裂实验三个方面论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从华北北部层析成像研究结果看出:强震震源都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接触地带,但偏于高速体一侧.通过硬、软包体力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