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作学习理论阐述
合作学习(CL,Collaborative Learning)也称合作语言学习(CLL,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最大程度地使用两人结对或小组学习的形式实施教学的一种模式。相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通过思考、讨论、咨询和交流,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在课堂上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教师在教授新课时,首先将学生分组(以2~5人为宜),下发学习材料,指定小组成员分工,然后,教师介绍本次学习的任务和开展合作的步骤。学习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提供分组指导,适时解决学习成员存在的困惑。在相应的时间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最终达成合作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结束后,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个体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组织开展学习成效评价和小组表现反馈,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预习纸设计教学实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有难度、有梯度的学习材料乃是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笔者将任教班级的学生分为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Cooperative base groups),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成员,在一学期内长期开展合作,合作中成员相互鼓励和扶持协作。在组织班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立足教材“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深圳版,下同),将预习纸(Pre-learning Worksheet)引入每个单元的授新环节,建构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旧知联系新知以及互助合作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在设计每个单元的预习纸时,笔者将学习任务划分为两个梯度,即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I can do it by myself)需要每个成员课前在家中独立完成。开展预习时,学生播放课文录音,进行跟读练习,并请家长协助监督。到了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基础部分进行互查评价,而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高部分(I can do it with my friends)的任务,并在展示阶段上台表演完成。
以教材四年级第八册Unit 2 Good Manners为例。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会使用表示禁止的祈使句;会使用should / should not描述行为规则;会使用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笔者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了以下预习任务。
Part One: I can do it by myself (基础部分)
1-1. Read it aloud. (大声朗读以下语汇)
■
在这一学习任务中,小组成员各自朗读本课的核心单词和重点句型,两两互读并检查纠错。结束后,同伴将个人未掌握的语汇写在“I can’t read”栏内,以便教师和家长在后来的复习巩固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侧重指导。
1-2.Read and choose the right statements. (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表述)
■
A. Don’t spit.
B. Don’t eat or drink.
C. Please be quiet.
D. Don’t smoke.
E. No parking.
F. No phone calls.
G. Don’t litter.
H. Don’t make noise.
学生在掌握了重点语汇的读音后,该部分任务将侧重点放在对重点句型的语义认知上。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将对应的英文表达填在横线上。对于学困生而言,通过掌握重点词汇(如quiet,make noise等)可以完成该任务;而对于学优生,教师则可进一步要求,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书面语和口头语表达出以上标识。
1-3.Rewrite the above signs using “should / shouldn’t”.(仿照例句,用should/shouldn’t改写以上标识)
A. Don’t spit. e.g. You shouldn’t spit .
B. Please be quiet. You should ________.
C. Don’t eat or drink. __________________.
D. Don’t smoke. __________________.
E. No parking. __________________.
F. No phone calls. __________________.
G. Don’t litter. __________________.
H. Don’t make noise. ___________________.
该部分侧重训练学生对should / should not的语法形态的掌握。为了正确完成任务,学生需明晰should/shouldn’t的意义及在句中后接动词原形的形态构成。当学生概念模糊并犯错时,课上的组内讨论和全班的答案核对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掌握本课的语汇重点。
1-4. Phonics box. (语音箱)
■
基于教材每课E部分的语音知识,语音箱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字母组合在所给单词中的发音,联系以前学习掌握的单词,写出同样组合发音的单词。在这部分,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以往知识,在总结中强化认识了特定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为将来的语言词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小组学生在给定的10分钟内完成了基础部分的学习交流,教师请不同的小组上台展示结果,其他小组则核对答案。四项任务中,教师发现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环节为第三项——仿照例句用should/should not改写,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复习课上要对同类训练有所侧重。 之后的25分钟课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提高部分四项任务的前两项。其中,5~10分钟用于小组讨论创编,15~20分钟用于小组展示表演,每组展示后,其他各组将给出评价及反馈意见。
Part Two: I can do it with my friends (提高部分)
2-1. Guessing game(猜一猜)
Tips:请任意一组同学上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单词,或是小组内分别示范和猜测。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xxx, please./ Very good!/ Sorry, try again. / That’s all. Thank you.
S1:Are you running in the corridors?
S2: Yes, you’re right. / Sorry, try again.
首先是趣味性强的猜测游戏。学生通过表演和表达,创设了语言使用的真实场景。在使用所给的课堂用语现场问答时,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词汇。
2-2. Different rules(不同的规则)
Tips: 不同的场合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根据表格,和小组成员用In the … we should / shouldn’t … 分别介绍。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Watch our show,please.
■
课堂提问:Here are some questions. Listen carefully. Question 1:Should we run in the corridors? Who can answer? xxx, please. Yes, you’re right. / Sorry, try again. /That’s all. Thank you.
在以上小组合作任务中,教师将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和介词短语两项教学目标糅合在一起,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示范和提问解答的方式运用目标语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也适时鼓励学生联想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中需遵循的基本要求,如“禁止喧哗”,该项建议几乎适用所有的场所。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习得了基本的公共场所礼仪。
此外,通过开展一段时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评价他组活动过程中,也积累了某些约定俗成的课堂用语。如:
I think xxx is great because he speaks loudly.
I like xxx’s performance because she is very creative / funny / considerate.
I think xxx needs more practice. He can’t say … right.
Good job, xxx. / Keep it up, xxx. / xxx,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临近结束,教师对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稍作总结后,便将预习纸上最后两项任务布置下去,作为小组课后合作完成的作业,并指出下一堂课将开展小组竞赛,逐次展示汇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于课后的任务设计,在着重语言综合运用的同时,教师更应兼顾趣味性和新颖性,这样,学生在课后方能延续课上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体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为课外合作项。
2-3. Who has good manners?(谁有好礼仪)
Tips: (小组合作形式)课前每个小组自带相机,对校内的学生行为随意拍摄,如学生追赶现象、垃圾处理方式、待人接物礼仪、课间餐现象等等。小组收集整理3~5张电子图片,在课上向全班展示并做出适当评价。如:Look at this boy. He does not have good manners. He should throw rubbish in the bin. 或者:These two girls have good manners. They say “Good morning” to the teacher.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Watch our show.
2-4. How many mistakes can you spot?(你能挑出几处错)
Tips: (小组合作形式)课前每个小组制作一幅包含有实际错误的图画(如小猫在天上飞,树长在窗户上,一家人坐在桌上就餐等),由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图画,请大家挑出错误。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Watch our show, please.
e.g. How many mistakes can you see?I can see one. The bird should not swim in the river./I see another mistake. The apples should not grow under the tree. They should be on the tree.
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两项任务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热爱表演的小组,在校园里四处抓拍各项违规行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只为追求喜剧效果。而擅长绘画的小组,则将第四项任务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查阅几米的漫画书寻找灵感,有的借助杂志或绘本展开奇思妙想(如《最奇妙的蛋》《David goes to school》等),甚至还有电影爱好者动用家长资源,搜集各大影片拍摄中的穿帮效果(如《无极》中的地面对讲机),只为了在成果展示时大显身手,一举制胜。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兴趣盎然。如此,也印证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三、教学心得与困惑
在设计预习纸开展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明确预习目标,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合作方法。随后,教师利用预习纸编排任务,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探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并反馈预习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
有学者指出,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最好是随意编组,且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组成,并以不存在领导者为宜。与侧重相互竞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合作学习需要个体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在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同时,合作学习看重的乃是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尊重和互惠合作。
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引入英语课堂之初,教师首当其冲需要建立班级的合作常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真正理解和学会思考的起始;其次,为了设法营造一个目标语的沟通环境,教师也应首先教会学生常用的基本课堂用语。例如,如何用英语表达不会的单词(How do you say …?How do you spell …),如何提出自己的质疑(I have a question. / I don’t know …),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I agree. / I think you’re right. / I don’t think so. / How do you think…),如何表达发言的次序(I go first. Then your turn),如何评价,等等。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当学生将这些课堂用语作为工具掌握并能熟练使用时,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才能尽可能地实现纯英文沟通,并收获语言综合应用的最大效益。
笔者在一个学期内坚持每课自行设计预习纸,并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期结束时,笔者也设计了相应的题为“我所理解的合作学习”的匿名问卷调查表,下发给学生回答。班级50个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对于自己最喜爱的课堂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小组展示、他组反馈与教师评价、课后学习5个环节),所有学生都认为是小组上台展示,而对于自己最讨厌的环节,4人回答没有,22人(48%)认为是课前自主预习(原因有待探究),13人(28%)选择课堂合作(因为不喜欢组内的某个成员或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等),6人(13%)选择课后学习(因为迟做或忘做而受到批评),5人(11%)选择反馈与评价(因为觉得某些组在评价时不公平)。同时,44名学生(88%)认为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47名学生(94%)认为自己更勇于上台展示了,41名学生(82%)认为自己比以往能说更多的英语了,36名学生(72%)认为自己还需要更多的课堂操练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尽管如此,在实践操作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些具体的课堂英文表达,但在讨论中仍然倾向使用母语而非目标语展开合作任务。而某些学优生,尽管能在起初坚持用目标语解决问题,但往往讨论了几番后,也深受他人影响而改用母语交流了。同时,通过预习纸的合作学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仍不得而知。如此看来,怎样营造更为自然的使用目标语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效益落实到可量化的书面或口语测评中,如何改善课前预习作业使之在保证量足的前提下同时收获质高的喜悦,等等,这些仍是一线教师需努力探究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Jack C. R. & Theodore S. R.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英语[M]. 深圳: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佐藤学著,钟启泉译.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符 洁)
合作学习(CL,Collaborative Learning)也称合作语言学习(CLL,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最大程度地使用两人结对或小组学习的形式实施教学的一种模式。相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通过思考、讨论、咨询和交流,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在课堂上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教师在教授新课时,首先将学生分组(以2~5人为宜),下发学习材料,指定小组成员分工,然后,教师介绍本次学习的任务和开展合作的步骤。学习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提供分组指导,适时解决学习成员存在的困惑。在相应的时间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最终达成合作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结束后,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个体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组织开展学习成效评价和小组表现反馈,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预习纸设计教学实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有难度、有梯度的学习材料乃是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笔者将任教班级的学生分为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Cooperative base groups),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成员,在一学期内长期开展合作,合作中成员相互鼓励和扶持协作。在组织班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立足教材“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深圳版,下同),将预习纸(Pre-learning Worksheet)引入每个单元的授新环节,建构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旧知联系新知以及互助合作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在设计每个单元的预习纸时,笔者将学习任务划分为两个梯度,即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I can do it by myself)需要每个成员课前在家中独立完成。开展预习时,学生播放课文录音,进行跟读练习,并请家长协助监督。到了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基础部分进行互查评价,而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高部分(I can do it with my friends)的任务,并在展示阶段上台表演完成。
以教材四年级第八册Unit 2 Good Manners为例。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会使用表示禁止的祈使句;会使用should / should not描述行为规则;会使用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笔者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了以下预习任务。
Part One: I can do it by myself (基础部分)
1-1. Read it aloud. (大声朗读以下语汇)
■
在这一学习任务中,小组成员各自朗读本课的核心单词和重点句型,两两互读并检查纠错。结束后,同伴将个人未掌握的语汇写在“I can’t read”栏内,以便教师和家长在后来的复习巩固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侧重指导。
1-2.Read and choose the right statements. (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表述)
■
A. Don’t spit.
B. Don’t eat or drink.
C. Please be quiet.
D. Don’t smoke.
E. No parking.
F. No phone calls.
G. Don’t litter.
H. Don’t make noise.
学生在掌握了重点语汇的读音后,该部分任务将侧重点放在对重点句型的语义认知上。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将对应的英文表达填在横线上。对于学困生而言,通过掌握重点词汇(如quiet,make noise等)可以完成该任务;而对于学优生,教师则可进一步要求,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书面语和口头语表达出以上标识。
1-3.Rewrite the above signs using “should / shouldn’t”.(仿照例句,用should/shouldn’t改写以上标识)
A. Don’t spit. e.g. You shouldn’t spit .
B. Please be quiet. You should ________.
C. Don’t eat or drink. __________________.
D. Don’t smoke. __________________.
E. No parking. __________________.
F. No phone calls. __________________.
G. Don’t litter. __________________.
H. Don’t make noise. ___________________.
该部分侧重训练学生对should / should not的语法形态的掌握。为了正确完成任务,学生需明晰should/shouldn’t的意义及在句中后接动词原形的形态构成。当学生概念模糊并犯错时,课上的组内讨论和全班的答案核对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掌握本课的语汇重点。
1-4. Phonics box. (语音箱)
■
基于教材每课E部分的语音知识,语音箱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字母组合在所给单词中的发音,联系以前学习掌握的单词,写出同样组合发音的单词。在这部分,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以往知识,在总结中强化认识了特定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为将来的语言词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小组学生在给定的10分钟内完成了基础部分的学习交流,教师请不同的小组上台展示结果,其他小组则核对答案。四项任务中,教师发现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环节为第三项——仿照例句用should/should not改写,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复习课上要对同类训练有所侧重。 之后的25分钟课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提高部分四项任务的前两项。其中,5~10分钟用于小组讨论创编,15~20分钟用于小组展示表演,每组展示后,其他各组将给出评价及反馈意见。
Part Two: I can do it with my friends (提高部分)
2-1. Guessing game(猜一猜)
Tips:请任意一组同学上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单词,或是小组内分别示范和猜测。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xxx, please./ Very good!/ Sorry, try again. / That’s all. Thank you.
S1:Are you running in the corridors?
S2: Yes, you’re right. / Sorry, try again.
首先是趣味性强的猜测游戏。学生通过表演和表达,创设了语言使用的真实场景。在使用所给的课堂用语现场问答时,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词汇。
2-2. Different rules(不同的规则)
Tips: 不同的场合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根据表格,和小组成员用In the … we should / shouldn’t … 分别介绍。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Watch our show,please.
■
课堂提问:Here are some questions. Listen carefully. Question 1:Should we run in the corridors? Who can answer? xxx, please. Yes, you’re right. / Sorry, try again. /That’s all. Thank you.
在以上小组合作任务中,教师将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和介词短语两项教学目标糅合在一起,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示范和提问解答的方式运用目标语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也适时鼓励学生联想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中需遵循的基本要求,如“禁止喧哗”,该项建议几乎适用所有的场所。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习得了基本的公共场所礼仪。
此外,通过开展一段时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评价他组活动过程中,也积累了某些约定俗成的课堂用语。如:
I think xxx is great because he speaks loudly.
I like xxx’s performance because she is very creative / funny / considerate.
I think xxx needs more practice. He can’t say … right.
Good job, xxx. / Keep it up, xxx. / xxx,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临近结束,教师对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稍作总结后,便将预习纸上最后两项任务布置下去,作为小组课后合作完成的作业,并指出下一堂课将开展小组竞赛,逐次展示汇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于课后的任务设计,在着重语言综合运用的同时,教师更应兼顾趣味性和新颖性,这样,学生在课后方能延续课上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体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为课外合作项。
2-3. Who has good manners?(谁有好礼仪)
Tips: (小组合作形式)课前每个小组自带相机,对校内的学生行为随意拍摄,如学生追赶现象、垃圾处理方式、待人接物礼仪、课间餐现象等等。小组收集整理3~5张电子图片,在课上向全班展示并做出适当评价。如:Look at this boy. He does not have good manners. He should throw rubbish in the bin. 或者:These two girls have good manners. They say “Good morning” to the teacher.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 Watch our show.
2-4. How many mistakes can you spot?(你能挑出几处错)
Tips: (小组合作形式)课前每个小组制作一幅包含有实际错误的图画(如小猫在天上飞,树长在窗户上,一家人坐在桌上就餐等),由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图画,请大家挑出错误。
课堂用语:Good morning. We are Group…. Watch our show, please.
e.g. How many mistakes can you see?I can see one. The bird should not swim in the river./I see another mistake. The apples should not grow under the tree. They should be on the tree.
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两项任务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热爱表演的小组,在校园里四处抓拍各项违规行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只为追求喜剧效果。而擅长绘画的小组,则将第四项任务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查阅几米的漫画书寻找灵感,有的借助杂志或绘本展开奇思妙想(如《最奇妙的蛋》《David goes to school》等),甚至还有电影爱好者动用家长资源,搜集各大影片拍摄中的穿帮效果(如《无极》中的地面对讲机),只为了在成果展示时大显身手,一举制胜。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兴趣盎然。如此,也印证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三、教学心得与困惑
在设计预习纸开展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明确预习目标,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合作方法。随后,教师利用预习纸编排任务,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探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并反馈预习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
有学者指出,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最好是随意编组,且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组成,并以不存在领导者为宜。与侧重相互竞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合作学习需要个体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在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同时,合作学习看重的乃是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尊重和互惠合作。
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引入英语课堂之初,教师首当其冲需要建立班级的合作常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真正理解和学会思考的起始;其次,为了设法营造一个目标语的沟通环境,教师也应首先教会学生常用的基本课堂用语。例如,如何用英语表达不会的单词(How do you say …?How do you spell …),如何提出自己的质疑(I have a question. / I don’t know …),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I agree. / I think you’re right. / I don’t think so. / How do you think…),如何表达发言的次序(I go first. Then your turn),如何评价,等等。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当学生将这些课堂用语作为工具掌握并能熟练使用时,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才能尽可能地实现纯英文沟通,并收获语言综合应用的最大效益。
笔者在一个学期内坚持每课自行设计预习纸,并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期结束时,笔者也设计了相应的题为“我所理解的合作学习”的匿名问卷调查表,下发给学生回答。班级50个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对于自己最喜爱的课堂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小组展示、他组反馈与教师评价、课后学习5个环节),所有学生都认为是小组上台展示,而对于自己最讨厌的环节,4人回答没有,22人(48%)认为是课前自主预习(原因有待探究),13人(28%)选择课堂合作(因为不喜欢组内的某个成员或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等),6人(13%)选择课后学习(因为迟做或忘做而受到批评),5人(11%)选择反馈与评价(因为觉得某些组在评价时不公平)。同时,44名学生(88%)认为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47名学生(94%)认为自己更勇于上台展示了,41名学生(82%)认为自己比以往能说更多的英语了,36名学生(72%)认为自己还需要更多的课堂操练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尽管如此,在实践操作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些具体的课堂英文表达,但在讨论中仍然倾向使用母语而非目标语展开合作任务。而某些学优生,尽管能在起初坚持用目标语解决问题,但往往讨论了几番后,也深受他人影响而改用母语交流了。同时,通过预习纸的合作学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仍不得而知。如此看来,怎样营造更为自然的使用目标语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效益落实到可量化的书面或口语测评中,如何改善课前预习作业使之在保证量足的前提下同时收获质高的喜悦,等等,这些仍是一线教师需努力探究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Jack C. R. & Theodore S. R.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英语[M]. 深圳: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佐藤学著,钟启泉译.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