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郊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郊建设和发展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受到相关制度不健全、资金缺乏等原因,阻碍了城郊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党中央最近指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城郊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郊建设和发展;基本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更好地发展城郊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如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及发展城郊建设,更好地促进城郊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我国广大农村
  在新一轮建设中唱响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之一。
  
  一、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郊建设和发展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造就了许多全国闻名的明星村,但也出现了有的村是农非农、是城非城的局面,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新一轮“三农”建设中所需要引起关注的。
  福州市建新镇淮安村是福州市较早建设农民新村的一个自然村。1992年印尼华侨李绍良向福建省市政府提出征地建设集旅游、别墅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淮安村成为了征用对象,于1992年7月8日奠基,准备用5年时间完成(到目前为止还未动工),征地费开始是5700万后又追加1300万总共是7000万,费用全部用于盖新村。表面上看农民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淮安村曾经成为了福州市典型的新农村示范村。但失去土地的农民得到了什么,村集体又是如何运作的,在这场改革,农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农民最大的困惑是所谓的“三二八”工程与实际6000多亩地不符,而且在未征得村委同意和村民签字的情况下,土地就被征走了。虽然1997年省政府将1亿7800万元补偿款下拨给村民,但这个有600多户居民,2000千多人口的自然村的老百姓最为担心的是以后如何生活。过去还有厂房、石山、果树、市场出租,以此来发放农民的生活费:小孩每人每月30-45元,青年60元,老人是80-100元,这种状况也只能维持1年了。所以,淮安老百姓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农村变城市,农民没土地,这代有饭吃,下代无着落”,这是农民心声的真实写照。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是农民却没有土地,是城里人又未享受城里人的待遇。
  另一个是五四北新店镇杨廷村,该村有260多户居民,人口500多,是个小自然村。2005年该村农用地被征,共有400多亩用于中加合作项目,每亩补偿款十几万(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招拍挂规定》中明确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补偿款的大部份成了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而村里只得到十几万,其中的90%发放给村民,10%归集体,山地承包、厂房出租成为了村委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也只够用于老人的退休金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现在,村庄基础设施差,特别是道路和房子建设不规范。
  
  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郊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两个村的基层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城郊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维护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和行政服务滞后及文教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各级政府对村集体资产特别是土地指导性服务不够,村民对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确,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导致无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涉农社区新建的文化活动场所甚少,大多数社区都是利用旧场地进行改建、维修,设备陈旧、简陋,设施设备配置不全,面积远远小于所规定的标准;与城区教育资源相比,涉农区域存在生源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以及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管理落后等问题。涉农区域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存在原有基层卫生预防保健网络不健全、新的卫生资源规划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郊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基层政府和干部对落实中央政策有顾虑,创新意识不足,特别是受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导致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难以实现,而且农村土地征用政策不规范。地方政府在弹性范围内如何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避免地方政府执政不力,避免出现这种政策成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施舍和地方强制性行政行为的现象,将是我们破解新一轮“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中,各地补偿标准不一致,一些标准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征地补偿安置中,普遍存在先拆迁过渡,后建房安置,不仅带来了征地成本的增加,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农转非后的原农村居民大多数处于无业状态,靠少量的房租和原征地补偿款度日,时间一长,坐吃山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隐患。
  第三,摆脱依赖于行政执行的路径,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总体上看,目前统筹城郊发展的各项工作和举措大多靠行政式的推动和临时性的政策,尚未形成长效性的机制,尚未形成整体性、长期性的城郊平等的制度。另外,农民自身对技能培训的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劳动者接受培训和就业愿望不强;政府导向力度仍然不够,政府在具体协调中下达培训目标任务,但是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过于重视数量,缺乏定单、定岗、定向式的培训,造成培训后人员不适应市场需求,无法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对农民权利和能力的尊重的基础上,把农民的参与看成是这次政策落实成败的关键,改变自上而下的政策施舍和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行政,从而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第四,未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村庄规划还是空白。特别是从五四北新店几个自然村来看,房子先建设后拆、道路先通后废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杨廷村现有状况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标准。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迈进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打破原有规划分割的现象,将成为我们探索的问题之一。
  
  三、加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郊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特别是这场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给我们的警示是深刻的。为此,中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结了十大经验,并提出了伟大的发展目标。胡主席特别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所以,面对困难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将成为我们目前的重中之重。如何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扩大内需,而内需的主体主要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所以加强薄弱环节农业的建设,就成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所以在中央十项措施中,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今后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在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理清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城郊建设和发展成败的关键。
  第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郊建设和发展,前提是发展经济。城郊经济一体化,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涉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极为相似的内容。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是农工商一体化在更为广阔范围内突破城郊界限的一种扩大化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联合,城郊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城郊经济局面从其动力机制而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城郊工业化道路以及城市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联合组成城郊经济共同发展的推动力与牵引力,并且形成城郊之间统一的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从而确保城郊一体化的顺利发展。特别是在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配格局上必须向“三农”倾斜,重点投入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城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城郊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二,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郊建设和发展,关键是领导重视及提高城郊规划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党政领导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在财政预算、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兴办社会事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农民作为受惠中心,把城郊作为发展重点。所以在《决定》中指出:“要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同时,政府职能要准确定位,对有关行政管理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革,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扶持农业、城郊发展的支出结构趋于合理,把更多的资源尽快投向城郊,要把城郊规划放到“龙头”地位。现在又有大量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市场。但城郊规划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规划机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这些规划进入市场,一是由于部分城市的规划力量不足,二是由于合理的规划机制还未建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要建立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规划机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要确定哪些规划可以进入市场,哪些不能进入市场,并通过竞争来推动规划设计市场的繁荣。为了提高城市规划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城郊的规划人员均要实行聘任制及建立相适应的职能岗位升降制度,以激发城郊规划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形成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符合我国的国情,既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能满足城郊建设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新机制。
  第三,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郊建设和发展,要把全面改善城郊民生、保障城郊农民共建共享作为创业创新的根本目的。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和举措大多靠行政式的推动和临时性的政策。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市带动城郊的长效机制和城郊平等的发展体制,让城郊的农民群众更加充分地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更加公平地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要深化城郊统筹就业改革,全面实行城郊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强对城郊农民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援助,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尽最大可能促进缺乏创业能力的城郊农民就业。
  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郊建设和发展,核心是统筹发展。要统筹城郊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特别是在农田保护、产业布局、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在空间上的统一考虑,从实际出发,制定较为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不断地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在统一规划中,要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城郊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郊发展基础,把广大城郊纳入城市规划范围,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城郊、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到城郊。基础设施的革新就是要城郊一体化,是指城郊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与城郊的交融发展。这种交融发展,首先必须依靠日益高水平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城郊一体化条件下,不仅对交通状况有着特殊的要求,即必须有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联系城郊,保证城郊生产活动联系的密切性,城郊居民远距离就业以及居民生活消费行为的便利性,而且对通讯手段的革新也有特殊要求,即现代通讯技术必须普及城郊每一角落,才能保证在城郊办企业可以享有与在城市中办企业同等的商业机会,才能使居住在城郊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与城市近似的生活质量,不致出现城郊人口流动方向的单一畸形化。这就要求现有的交通体系和通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就交通而言,包括交通工具、机掏、管理等方面的革新;就通讯技术手段革命而言,包括城郊电话普及率提高到与城市相若的水平,并且建立网络化的信息服务网,信息高速公路不仅实现国内(区域内)联网,而且与国际(其他区域)接轨,实现城郊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郊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关键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而城郊的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三中全会文件称城乡结构造成深层次矛盾突出[EB/OL].中国新闻网,2008-10-19.
  2、何伟.三农问题的症结及出路[J].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3、林增荣.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单位: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教育研究室主任)
其他文献
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由各类激波连接而成的混合激波,其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和时间演化遵循“慢激波—导灭激波—中间激波—导生激波—快激波”链式规则.中间激波将作为混合激
我国的移动通信业至今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国外的SERVQUAL方法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应用于此方法时,应考虑其局限性,结合移动通信服务的特点,设计适于我国
期刊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图书馆要想把大量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期刊特点,掌握信息收集,检索手段.
本文采用多重时空尺度展开的方法,对于不可压缩等温大气,导出了二维情况下低频声重波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讨论了声重波的非线性性质.在垂直方向上,声重波具有可传播性和
【正】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中学物理教学中设计和拟定实验方案、研究物理现象的实验能力,我从1987年开始在电磁学实验中进行了改革尝试,试行了三阶段实验教学法:第一阶段学生先
【正】 NO是奇电子分子.它的11个电子排布在(1σ)~2(2σ)~2(3σ)~2(4σ)~2(1π)~4(5σ)~2(2π)~1.其中(1σ)~2的成键作用与(2σ)~2的反键作用大致抵消,(3σ)~2的成键作用与(5
本文提出,术星磁盘的波状结构可能是由木星等离子体片中存在的大尺度弯曲波引起的。从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建立了一个自洽的稳态木星磁盘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包括了径向等离
本文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同时存在速度剪切和磁场剪切时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K-H)和撕裂模不稳定性(TM)的耦合过程。在雷诺数和磁雷诺数确定时,Alfv&#232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双语教学的目的,进而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分析了《经济学》双语教学的中英文授课比例、教材选用、考核方式和师资培训等环节。为提高我国高
【正】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亭的地点和命名之由,第二段写序外之景,第三段写山中游人和亭中饮宴,第四段写离亭醉归和作记.跳动于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脉搏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