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碱食”≠人体“变碱”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体质会致癌、碱性食物能抗癌、环境污染会让体质转酸、癌症患者血液都呈酸性……近年来,“酸性体质” 这个概念不断在“神化”。
  测身体“酸碱度”没有必要,因为该值测量都是约pH7.4。一旦体液pH值低于7.35,就已经属于“酸中毒”,属于非常严重的肺部或者肾脏疾病,需及时就医。网上流行的酸性体质理论,大多是“伪专家”编造的,仅为推销一些所谓能 “排酸”的“保健品”。
  酸性体质“猛于虎”?谣传!
  人体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不容易发生,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健康人的血液是弱碱性pH7.4左右,出生婴儿pH值也是7.4左右。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就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成正常值。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也会通过强大的平衡调节pH值,所以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 (pH<7.0),不存在“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
  还有些人认为“酸性体质”不是指pH<7,而是指中医里类似“阴阳不调”的身体状态。需说明的是,这类理论并没有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结论,也没有客观标准来检测,不能证明“得病了身体就是酸性的,健康人体就是碱性的”。
  另外,“酸中毒”,在临床上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呼吸系统出现病症,无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或者是肾脏出了问题,无法通过尿液排酸,但这只是肺部或者肾脏疾病的急性临床表现之一,和慢性酸性体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而没有这些严重症状,则不用担心自己体内是酸性的。
  事实上,并不是所谓“酸性体质”诱发了肿瘤,而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氧和养料不足。因此,肿瘤细胞缺氧又缺养料,新陈代谢也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较低。
  吃“碱食”≠人体“变碱”
  人体的酸碱度和食物的酸碱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体的酸碱度是靠肺、肾、血液来调整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来改变人体的酸碱度。长期、大量、单一地摄入某种特定食物,只会加重身体的负荷,最终影响酸碱代谢平衡。
  目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还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是简单地靠pH试剂和口感味觉来划分的。例如醋、苹果、柠檬等酸味食物,并不就是酸性食物。因为“碱性食物”的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大多认为除了五谷杂粮外的植物性食品以及水果属于碱性。动物性食品中,只有奶类和动物血属碱性食品,其他都属酸性食品。
  “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又成了“碱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变成“酸性食物”,再变成“碱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利于饮食均衡,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这并不能影响人体正常的pH范围。另外,多吃碱性食物有助于生男孩没有科学依据,因为食物的酸碱性无法影响阴道的酸碱度。
  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临床上建议,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概率”。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煎炸、腌制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避免喝酒精、含糖饮料、营养品和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平时注意饮水,一天需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走黄是指中医疔疮引起的败血症,若治疗护理不当,常可致毒邪走散,入于营血,内攻脏腑,引起走黄危证.若治疗及时,多能转危为安,逐渐向愈.而其间病情转机的辨认,笔者通过临床治疗
期刊
雨才下了两天多,人就厌雨了,嫌雨下得太多了。当云开日出,艳阳高照时,我们感觉世界都亮了,禁不住要欢呼起来。  漫步在阳光下,享受着阳光轻柔地抚摸,任它用光芒的潮水将我们掩埋。沐浴在阳光里,心中的黑暗与烦躁都会被冲洗得一干二净,内心蓦然涌出一种温暖而又安全的感觉。阳光依旧美丽,同时也会让人感叹风云的变幻。风雨、阳光的交替出现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如人生一样,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辈子噩运不断。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