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用功读书,就和二十四孝一样,总有许多编排得十分动人的辛苦故事。
说来可怜,书原来是让人看的,读了书本来也该是希图愉悦才是,就和饮食男女差不多,只是没那么本能,不属于生存的必需。但也未必就是可有可无的,假如把人单个关在漆黑的铁皮屋子里,管吃管喝,恐怕也有精神错乱的可能,这时候,也许孤灯一盏,读书之类的非本能活动,倒没准儿能够给人救赎,比起充气娃娃的作用,更加昭彰。
无奈的是,世界不是铁皮屋子,所以读书的作用于是变得缥缈起来。好在书除了愉悦功能之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弹性,譬如教人本事云云。这本事细揣起来,花色不少,种树养蚕,是生产技能,连烧书的秦始皇,也知道它的不可或缺,树种不好得吃酸果子,蚕养不好便穿不上好绸缎,生活的质量无疑要下降,那做皇帝还有什么趣儿?
不过,追究起来,书教人的本事,最堂皇又最实在的,还是凭借寒窗苦读,博取封妻荫子的功名。这自然要拜托科举的,在此之前,一介草民要想出人头地,熬辈分是别想,上品哪里会容得布衣寒门。实在的主意,只好是盼着天下大乱,拼死做个混世草头王,风云际会,破釜沉舟,做个改朝换代的豪杰人物,不是个天子也得是个凌烟阁功臣,如此才好混进世族,那时节就逃不脱一场扎扎实实的富贵了。可困难的是,城头变换你唱罢我登场的局面,究竟不是寻常就做得下的事情,忽略掉抛头颅洒热血的变量,皇帝那样的大庄家,轮个座次总不能按照猴子的逻辑明年就挨到自家,天下易帜,终究不是寻常赶得上的事情。再说了,好好的,犯上作乱总是偏锋文章,属于异端程序,算不得真的好。
于是科举真的是大获民心。凭空就给了百姓家芸芸子弟太平时节不必冒生命之虞走正常渠道便可以平步青云晋身豪门的机会,不需一刀一枪的厮杀功名,只要你有解腕刀样锋利的一管毛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隋祚虽然短促,杨家父子也暴戾恣睢,滥于杀戮,但这兴科举一项,则比凿通运河之类的功业,影响远大。当然,天下兴亡,是没来由白白地让百姓得意的,風流人物李世民,在端门暗中看到新科进士昂昂然鱼贯而出,偷着乐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天子重英豪,须是把他们全都扫进自家囊袋里,才是咱家坐天下的意思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不过,英雄甘心被赚,甘心白头,还是因为,在那白头前边,有明晃晃的仕途勾搭着,就算姜太公的肉身垂饵,拔地三尺,口感粗糙,也照样有愿者上钩,范进大叔一声我中了,眨眼间就有人拿着纹银送上门来帮穷,救急扇耳光的屠户岳丈也跟着闹手疼,都是官家锦绣后程硬邦邦顶上来的眼见得实的缘故呢。既然科举可以如此讨得幸福生活,就无怪尔小生们乃至尔小生们的爷叔,不惜身板儿,寒窗寂寞,下帷苦读了。于是,作为激励机制的鲜活案例,苦读的故事便不能不呱呱落地,并且震天价响了。
《太平御览》里,有引了《续晋阳秋》上的故事,说有个叫车胤的孩子,好学不倦,家里面穷寒,买不起灯油,夏天就央及娘亲,缝了白色的练囊,内中盛上数十个萤火虫子,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这段著名的美谈,很让读书的种子们流传,后来还写进了《三字经》,喋喋唱诵不绝,说得上是妇孺皆知了。
这故事就这么一直流传下来,大家一致地景仰,从来没投下丝毫的怀疑。到了康熙爷的时候,他老人家起初跟师傅念书时可能也没有置疑,只是到了在位的最后一年上,才传下谕旨,告诉众大学士,说书上说的不可以全相信,譬如这囊萤照亮读书,就是如此。朕曾在热河捉来几百个萤火,盛在大口袋里,把来照书字画,竟然不能辨认,可见荒唐。
尽信书,不如无书,圣贤早就教导过了,不是什么新话题。依愚钝如我者来看,囊萤照读,原是刺激读书的段子而已,真假本是不大好辨的,也不必辨,譬如那小车,就是曾经捉来萤火晚上用功了,总比晚上不用功强上许多的,清楚与否,何必追究。即便那是曾经的偶然,终究还是该提倡才是。
而且,康熙爷说的,就必是金口玉言的确凿吗?也未必。擅长观察的法布尔,也曾在漆黑的地方,让一只萤火虫在一行印刷出来的字迹上爬动,说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个字母甚至不太长的字词,但在这狭窄的范围之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于是他断言,用这样的灯来阅读,是会很快令人厌烦的。洋人的明察,到底不同,从中也难免发现,连他们那里,也是盛传囊萤之类题材的。只是不知谁更在前,不像火药那样确认领先的自豪。
如此,倒是皇帝的不是了。小车只要是耐得烦恼,终于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可见较真儿原是不好轻易做的。再说了,囊萤的段子,本心是苦读的出发,有利于培养读书种子,有利于国家栋梁之储备,身当君主,本该倡导才是,何苦反倒絮絮追究不实呢?
再到了作人周二先生,又翻出新的质疑。他倒不似康熙皇帝那般做量化的搜集实验,而是使用的让步破解,说即使囊萤可用,那白天花了工夫去捉,却来晚上用功,岂非徒劳?而且风雨时有,也是无法。此老一向眼光刁钻,竟能从苦读的界面上,瞧看出白天晚上用功不均的底细来,结论正可以直奔命题立意的是非,果然不凡。
实在的,若死死认真起来,则不仅这囊萤,许多故事都可能是不堪的。譬如也是苦读情节的头悬梁锥刺股,听着和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上刑差不多,其实不能天天如此,那保不准会虚脱的,或许那厮原本偶一为之,别人看见,便拿来做了天天如此的鼓励事由,风言风语,三人成虎,其中掺和些张扬和生发,在所难免。再譬如凿壁偷光。姑且不论那匡衡在墙上掏的小洞,到底能透进来多大多亮的光来——墙那边也不过就是豆大的烛光,不是后来的强光电灯,就算那光亮比萤火结实,果然照得字清,这掏洞的作为,也大有破墙穿窬的盗贼嫌疑了,起码偷窥隐私是几乎坐实了的不争事实。别管本意如何,非礼的结果在那里摆着。这竟是做人的原则问题了,远比苦读与否严重,哪怕日后雁塔题名游街夸耀的时候,也有被揪住翻旧账的烦恼,朝廷知道了,褫夺了功名都是有的,所以马虎不得。
如此,则竟是糊涂些的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道了,才方便办得事情。囊萤的故事,原来不仅关于苦读的。杀了亲爹亲哥的隋炀帝,喜欢豪奢,富丽堂皇的事儿折腾多了,要出新奇,让人捉来几十斗的萤火,到山里夜游的时候,抖放出来,一时间山谷里流光铺遍,闪闪烁烁,煞是风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丝毫的疑惑,犯不着给后人学术讨论的机会。这样的创意,也该说是并不糜费,还有放生的福田,属于资源共享,果然聪明,无怪乎他照镜子时,要自叹好头颅了。没办法,爹妈给的呀。
说来可怜,书原来是让人看的,读了书本来也该是希图愉悦才是,就和饮食男女差不多,只是没那么本能,不属于生存的必需。但也未必就是可有可无的,假如把人单个关在漆黑的铁皮屋子里,管吃管喝,恐怕也有精神错乱的可能,这时候,也许孤灯一盏,读书之类的非本能活动,倒没准儿能够给人救赎,比起充气娃娃的作用,更加昭彰。
无奈的是,世界不是铁皮屋子,所以读书的作用于是变得缥缈起来。好在书除了愉悦功能之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弹性,譬如教人本事云云。这本事细揣起来,花色不少,种树养蚕,是生产技能,连烧书的秦始皇,也知道它的不可或缺,树种不好得吃酸果子,蚕养不好便穿不上好绸缎,生活的质量无疑要下降,那做皇帝还有什么趣儿?
不过,追究起来,书教人的本事,最堂皇又最实在的,还是凭借寒窗苦读,博取封妻荫子的功名。这自然要拜托科举的,在此之前,一介草民要想出人头地,熬辈分是别想,上品哪里会容得布衣寒门。实在的主意,只好是盼着天下大乱,拼死做个混世草头王,风云际会,破釜沉舟,做个改朝换代的豪杰人物,不是个天子也得是个凌烟阁功臣,如此才好混进世族,那时节就逃不脱一场扎扎实实的富贵了。可困难的是,城头变换你唱罢我登场的局面,究竟不是寻常就做得下的事情,忽略掉抛头颅洒热血的变量,皇帝那样的大庄家,轮个座次总不能按照猴子的逻辑明年就挨到自家,天下易帜,终究不是寻常赶得上的事情。再说了,好好的,犯上作乱总是偏锋文章,属于异端程序,算不得真的好。
于是科举真的是大获民心。凭空就给了百姓家芸芸子弟太平时节不必冒生命之虞走正常渠道便可以平步青云晋身豪门的机会,不需一刀一枪的厮杀功名,只要你有解腕刀样锋利的一管毛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隋祚虽然短促,杨家父子也暴戾恣睢,滥于杀戮,但这兴科举一项,则比凿通运河之类的功业,影响远大。当然,天下兴亡,是没来由白白地让百姓得意的,風流人物李世民,在端门暗中看到新科进士昂昂然鱼贯而出,偷着乐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天子重英豪,须是把他们全都扫进自家囊袋里,才是咱家坐天下的意思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不过,英雄甘心被赚,甘心白头,还是因为,在那白头前边,有明晃晃的仕途勾搭着,就算姜太公的肉身垂饵,拔地三尺,口感粗糙,也照样有愿者上钩,范进大叔一声我中了,眨眼间就有人拿着纹银送上门来帮穷,救急扇耳光的屠户岳丈也跟着闹手疼,都是官家锦绣后程硬邦邦顶上来的眼见得实的缘故呢。既然科举可以如此讨得幸福生活,就无怪尔小生们乃至尔小生们的爷叔,不惜身板儿,寒窗寂寞,下帷苦读了。于是,作为激励机制的鲜活案例,苦读的故事便不能不呱呱落地,并且震天价响了。
《太平御览》里,有引了《续晋阳秋》上的故事,说有个叫车胤的孩子,好学不倦,家里面穷寒,买不起灯油,夏天就央及娘亲,缝了白色的练囊,内中盛上数十个萤火虫子,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这段著名的美谈,很让读书的种子们流传,后来还写进了《三字经》,喋喋唱诵不绝,说得上是妇孺皆知了。
这故事就这么一直流传下来,大家一致地景仰,从来没投下丝毫的怀疑。到了康熙爷的时候,他老人家起初跟师傅念书时可能也没有置疑,只是到了在位的最后一年上,才传下谕旨,告诉众大学士,说书上说的不可以全相信,譬如这囊萤照亮读书,就是如此。朕曾在热河捉来几百个萤火,盛在大口袋里,把来照书字画,竟然不能辨认,可见荒唐。
尽信书,不如无书,圣贤早就教导过了,不是什么新话题。依愚钝如我者来看,囊萤照读,原是刺激读书的段子而已,真假本是不大好辨的,也不必辨,譬如那小车,就是曾经捉来萤火晚上用功了,总比晚上不用功强上许多的,清楚与否,何必追究。即便那是曾经的偶然,终究还是该提倡才是。
而且,康熙爷说的,就必是金口玉言的确凿吗?也未必。擅长观察的法布尔,也曾在漆黑的地方,让一只萤火虫在一行印刷出来的字迹上爬动,说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个字母甚至不太长的字词,但在这狭窄的范围之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于是他断言,用这样的灯来阅读,是会很快令人厌烦的。洋人的明察,到底不同,从中也难免发现,连他们那里,也是盛传囊萤之类题材的。只是不知谁更在前,不像火药那样确认领先的自豪。
如此,倒是皇帝的不是了。小车只要是耐得烦恼,终于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可见较真儿原是不好轻易做的。再说了,囊萤的段子,本心是苦读的出发,有利于培养读书种子,有利于国家栋梁之储备,身当君主,本该倡导才是,何苦反倒絮絮追究不实呢?
再到了作人周二先生,又翻出新的质疑。他倒不似康熙皇帝那般做量化的搜集实验,而是使用的让步破解,说即使囊萤可用,那白天花了工夫去捉,却来晚上用功,岂非徒劳?而且风雨时有,也是无法。此老一向眼光刁钻,竟能从苦读的界面上,瞧看出白天晚上用功不均的底细来,结论正可以直奔命题立意的是非,果然不凡。
实在的,若死死认真起来,则不仅这囊萤,许多故事都可能是不堪的。譬如也是苦读情节的头悬梁锥刺股,听着和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上刑差不多,其实不能天天如此,那保不准会虚脱的,或许那厮原本偶一为之,别人看见,便拿来做了天天如此的鼓励事由,风言风语,三人成虎,其中掺和些张扬和生发,在所难免。再譬如凿壁偷光。姑且不论那匡衡在墙上掏的小洞,到底能透进来多大多亮的光来——墙那边也不过就是豆大的烛光,不是后来的强光电灯,就算那光亮比萤火结实,果然照得字清,这掏洞的作为,也大有破墙穿窬的盗贼嫌疑了,起码偷窥隐私是几乎坐实了的不争事实。别管本意如何,非礼的结果在那里摆着。这竟是做人的原则问题了,远比苦读与否严重,哪怕日后雁塔题名游街夸耀的时候,也有被揪住翻旧账的烦恼,朝廷知道了,褫夺了功名都是有的,所以马虎不得。
如此,则竟是糊涂些的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道了,才方便办得事情。囊萤的故事,原来不仅关于苦读的。杀了亲爹亲哥的隋炀帝,喜欢豪奢,富丽堂皇的事儿折腾多了,要出新奇,让人捉来几十斗的萤火,到山里夜游的时候,抖放出来,一时间山谷里流光铺遍,闪闪烁烁,煞是风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丝毫的疑惑,犯不着给后人学术讨论的机会。这样的创意,也该说是并不糜费,还有放生的福田,属于资源共享,果然聪明,无怪乎他照镜子时,要自叹好头颅了。没办法,爹妈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