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优质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应利用优质资源来满足小学生特强的好奇心。电教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一、借助多媒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的优质资源包括录音、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尤以投影效果昀佳。投影图像清晰,色彩逼真,操作简便,具有替代板书,放大图像,展示过程,显现内容,谊染情境等多种功能。教学时,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如教学《春联》时,先让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学生充分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可谓事半功倍。
  二、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积累词语
  
  词语的理解与积累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词语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幼小理解课文,积累词语。
  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蓬蓬勃勃”一词时,先让学生看景色图投影。学生看到樟树的长势,就很快明白了“蓬蓬勃勃”就是非常繁荣、旺盛的意思。教学《观潮》一课,教师首先以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导入。那雄伟壮观的大潮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充满对那种雄伟景象的赞叹,赞叹这人间的奇迹,欣赏这天下奇观!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体
  味。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样的教法是让雄伟的钱塘江大潮先入为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
  传统的说话训练,一般是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学生往往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学生眼
  前有活生生的情境,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加上教师提供合适的句式,就会水到渠成。
  如在教学《水乡歌》一文,在阅读第一段时,多媒体演示水乡的水,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此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我看到水乡的水渠真多!”有时说:“我看到了很多河。 ”有的说:“水乡的池塘真多! ”还有的说:“水乡的水真清!真甜!又如在教学《登鹤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时,我让学生看着投影说说: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昀后怎么样了?学生看了投影,说:“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落下去,昀后完全落到了山的背后。”这样,学生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了课文内容,形象地理解了“依”、“尽”的意思。
  四、借助借助多媒体激发思维,突破训练难点
  语言训练要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电教媒体可以把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清
  晰地再现,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的掌握知识。
  《闹花灯》一课中的第二段重点介绍了形态各异而生动有趣的花灯,难点是理解耍花灯。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1、让学生先找出写了哪些花灯? 2、这些灯各有什么特点? 3、找出写花灯的句子,读一读。 4、放录音,理解:上下翻飞,不停地摆动,金光闪闪。 5、利用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优质资源,构建和谐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评价是班主任成长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班主任队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量化遮蔽了双眼。目前的班主任评价制度主要采用量化法,这种量化式的评价虽然能有效地促进班主任发展,但它很难照顾到所有方面。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好班级内部关系,还要处理好班级与外部环境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迫切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这些变化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必然推动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必须改变那种单纯追求“学历”的偏向,从社会未来的需要出发,从培养具有未来适应农村城市化的创造精神的人才出发来关注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应有以下新追求:  一、教师应该具有较
期刊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语文教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言源自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学习是不真实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却存在唯教材、唯教师、唯教参的现象,使语文教学低效高负,学生没有能从“课文这个例子”,”得到“知识世界”的点化,关照并刷新自己的“生活世界”,找到语
期刊
去年暑期,我认真拜读了高万祥老师撰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高老师从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中,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中,从不断的阅读、观察、思考中,总结提炼了优秀教师在专业修炼、职业提升和事业追求过程中,都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的九件事:读书修身,读书致远;仰望星空,自我反思;教育科研,拯救自己;大爱圣心,大德厚生;一流口才,莲花巧舌;我写我心,我思我在;生活教育,注重细节;家校沟通,必有
期刊
如何把语文课真正教出“语文味”?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还语文一片宁静的天空,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引导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杨再隋语)我们坚信,这朴素的原点,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正是语文课堂走出低迷走向有效的光明之路。  一、书声琅琅,彰显语文的“读味”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朗读。“读”在
期刊
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基本实现了从教育理念到课程结构以及编制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本着坚持“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使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更好地实现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为我们勾画了新时期的幼儿园新型教师的形象。  一、实施“三个”理念,明确幼儿教师价值取向  《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儿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些都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的学习方式中
期刊
课堂上师生的问与答分为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上的问与答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昀常用的方法,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反馈答案”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究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思想交流中有序推进。但是,当下我们的课堂问答行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昀活跃、昀现实的部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可见兴趣是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内趋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第一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好似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这种特点,我们应该调整课堂设计,在40分钟里创设多个兴奋点,张弛结合,有效提升一堂课的教
期刊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小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昀重要的过程,也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个性化朗读是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人的比较固定的朗读特性。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朗读的重视仅停留在浅层上,只注重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增加朗读的时间和次数等,规定太多,绕得过死,直接影响学生朗读个性的发展。要使课堂朗读能够具有个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朗读目标应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