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信息,把握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1.捕捉错误,把握生成
  新课标的阅读目标中提到: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感悟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的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教学《雪儿》一文时,我让学生读一读作者放飞雪儿时说的话。有一名叫张欢的学生是这样读的:“雪儿、雪儿、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名学生把“雪儿”连读三遍,因为紧张而读错了。有个别学生轻声嘲笑,我发现后就问:同学们,你觉得张欢这样读有道理吗?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见解。
  生1:把雪儿连读三遍,说明了小作者和雪儿心灵相通,所以他舍不得雪儿离开,伤心地连喊三声。
  生2:还可以表现雪儿离开时,我很伤心,可又希望雪儿自由的矛盾心情。说明张欢也舍不得小作者离开雪儿。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既理解小作者的心,也理解张欢的心。
  张欢虽然读错了,但我相信他以后读书一定会更细心。我们要感谢张欢,他的错误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可以说,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抓住张欢读书时的一个小错误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与雪儿的深厚感情。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与小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对小作者美好的心灵、可爱的形象理解得更为深入。
  2.捕捉意外,把握生成
  学生在完成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并非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知识演进路线前进,也不一定运用常用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在听一位教师上《长城和运河》一文时,他本想抓住“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升华他们内在的爱国情感。没想到,当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时,突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把问号写成了逗号。”老师故意问:“真的吗?在哪里呀?”学生响亮地说:“在‘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后应该是问号,你写成了逗号。”老师说:“老师认为在这儿也可以用逗号,没错呀?能改吗?如果可以请你说出你的理由,让我心服口服。”学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因为它是在发出疑问,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疑问的语气所以应该是问号。”老师顺势让他读一读句子,看看是否真的有疑问语气,生充满感情地读这一句。
  师:那作者问了这句话,该由谁来回答呢?老师想来回答行不行?
  生(马上反应):不行,不行,他是在自己问自己答。
  师:其实这种自问自答的疑问,我们给它们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设问”。那我们一起来自问自答一次,说说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回答时都很自豪,因为那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奇迹。
  生:我体会到了我们回答时都觉得很光荣,因为那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的奇迹。
  师(顺势利导):其实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又何止长城和运河,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奇迹,你知道吗?
  生:北京的故宫,圆明园建筑艺术卓绝,里面收藏着许多稀世珍宝。
  ……
  面对这出乎意料的见解,教师巧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这一“意外”资源,引导学生在文中找正确答案,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句子懂得了“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设问句,并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体会到中国了不起,中国人民了不起,从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让孩子的体会尽显个性。
  这种意外精彩,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可以在动态中生成。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意外惊喜,认真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节外生枝”,在课堂上多一份睿智,多一份成熟,果断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互动的精彩空间。
  3.捕捉疑问,把握生成
  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课堂也会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当学生理解文中的“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我发现这里有点不对劲儿,这场大江保卫战明明是狂风、暴雨带来的,可战士们为什么还在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一问题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设的,而学生提到了,让我感到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故作惊讶的样子说:喔,你发现了,老师也发现了,大家也发现了吗?生(很多人说):发现了。师:看样子,这里真的有问题喽。我立即让大家围绕这一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成了他们真正的舞台。
  生1:不,没有问题,虽然洪水是暴雨造成的,但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大堤!”他们高喊这句话是在为自己鼓劲。
  生2:我倒觉得这一喊声,不仅能看出我们的战士不怕苦难、不派牺牲的英雄气概,还能看出他们很乐观。他们把狂风这个强大的“敌人”当作呐喊加油的伙伴。
  师:说得真好。战士们化“苦难”为勇气,化“危险”为斗志,坚强地保卫着大江,保卫着老百姓。
  生:本来我认为这里有些不真实,现在我觉得这样写太好了。
  师:(赞许点点头)说说你的理由。
  生:战士们这样一喊,狂风听到了,知道吹不倒他们,就会变小了;暴雨看到吓不倒他们就会停止了;巨浪看到冲不垮他们就会退回去了。所以,这场洪水大战在解放军战士的保卫下取得了胜利。
  知识起于疑,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很好地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了精彩而独到的智慧火花,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子弟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本色及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缔造精彩。
其他文献
朱自清在《春》中写道:“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多么富有灵性的野花,它们生活得多么惬意!孩子,是独立的有生命力的个体,是大自然的孩子。冰心老人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利用“野生”呢?答案是立足常态教学,以学定教。  一、以学定教的基础  1.小荷才露尖尖角——启发之时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是直观、生动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感官享受陪伴许多孩子成长,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拿起书本安静地阅读时,许多孩子无法适应这种抽象的、无声的学习模式。没有了兴趣,阅读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何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借助课堂力量推动课外阅读?  一、抓住感觉,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而心情愉悦时,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那么,
数量关系是数学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和运用,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这种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对数量关系教学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义务课程数学标准十分重视数学课堂的构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为兴趣而学”。现行一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十分突出了学生的“看”、 “想”、 “做”。下面,我就如何构建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趣学课堂”谈谈几点实践做法。  一、“看一看”, 让学生趣学在情景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进行正规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小学的品德课教学的“真”源于何处呢?品德教学的课堂要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世界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当前的一些思品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局限于书本上所陈列的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善于鼓励、呵护学生
经过九年系统的语文学科学习,大多数聋生毕业后写出来的句子仍然语序颠倒,词不达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沟通交往。聋生说、读、写的能力低是摆在聋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聋生学语言亦如此,唯有通过自身的语言实践,加强读、说和写的训练,才能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一、读得充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  存在着语言障碍的聋孩子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吗?其实尽管聋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地挖掘快乐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尽量实施快乐的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语言丰富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乐学环境,使学生在英语课中“乐”起来,以乐激趣,以趣促学。  一、教学语言丰富化,使学生笑着乐  1.声音语言  呆板、单一的语调以及浑浊的声
故事教学法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为例对英语故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满足了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故事教学法是在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听故事的
有三位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第一位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画……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  第二位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教师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第三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