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正如《超牢记忆法:成功学习的有效方法》里所说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现在使用的教学或学习方法都不够高效,但只需要在现行方法上做一些简单的改变,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事中职教育11年以来,我注意到学生的对专业课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而且很容易忘记专业知识,总是记不牢。如果要熟练掌握一门专业课至少要通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的漫长?这么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一直以来我不断尝试用更科学的方法,甚至去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直到去年,我尝试了改变教学策略并做了半年的教学实践,從实践中渐渐的看到了效果,这让我非常惊喜。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知识回顾 ;化整为零; 及时互动
第一,设计教学细节有方法,学生记得牢。
首先,知识回顾有方法。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不能看书本和笔记,要靠自己的记忆回想,给全班1-2分钟的时间回想,然后随机抽查。给全部的同学1-2分钟的时间回忆,是保证全班的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隐性的思考: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思考,但是没有表达出来),随机抽查,给学生一个暗示:谁都有可能被抽查到,确保全部同学都有思考。或者还有一种更有效果的途径,比如说对于比较重要的课程复习课上,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回顾知识。恰恰就是这一环节可以促进学生记牢知识。根据研究,我们人的大脑要把工作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是需要多次练习和提取的,提取的次数越多,记忆通道就越宽,就越容易提取。在去年整整一个学期里,服装品牌鉴赏课我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的。通过比较,我发现学生能记住的品牌背景、品牌简介、品牌发展状况的掌握情况超出预期。由于这门课一周只上一次,以往,在没有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到了第二节课的开始,学生对于我提问简直忘光了。但是,使用了这种方法之后,部分学生竟能对答如流。
第二,知识化整为零有方法。我上的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制图公式多,步骤多,非常繁琐。以往,我是先将一小节一整个制图的内容讲完然后让学生实训。但是效果不佳,一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寥寥无几。我苦思冥想,明明是第一节课理论,第二节实训课学生还是没办法完成任务呢?而且很多同学还会忘记步骤或者无从下笔。直到我看到了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我们是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由于上课的时间有40分钟,而人的工作记忆能记住时间的内容非常短,这就导致了学生到了第二节课已经把第一节课的一些步骤忘记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策略,我要求学生上课时准备好实训的工具,我把整个结构图分为很多小步骤,讲完一个步骤,让学生跟着操作,并标上序号,直到一个结构完成。这样,班上除了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全部按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就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学生进步显著,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第三,课上及时互动,把主场还给学生,多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的实时状况,及时纠正。我演示完毕一小步以后由学生实操,这时我利用学生实操的时间到下面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状况,对于操作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操作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纠正,这有效地防止错误认识一直留在学生的脑海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第四,下课前的5分钟,总结有方法。抓住这关键的5分钟,要求学生对我上课的整个内容进行回顾,并把主要内容写在笔记本上面,然后叫1-2个学生起来总结。进行这部分还有要求:学生不能看书,不能看笔记,黑板的内容也擦了。要学生通过回忆,把当堂学到的内容记下来,确保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有在思考、回忆。这一个步骤非常有效果,全体同学不得不思考、回忆。正是这个思考环节,又再次促进学生对这节课的长期记忆,至少他们在回去复习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上课的内容。
第五,布置作业有讲究。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和再次完成实训内容。这样,学生对一小节的内容就进行了2次手脑并用的实操以及2次回忆。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将每小节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据专家研究得出,一个事物接触得越多次,学生就记得越牢固。我就遵循了这样的记忆规律。事实证明,这样上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相比以往好几届学生,这届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了解非常彻底,能灵活应用,能举一反三,对答如流。
第六,复习得当有方法。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看到一些专家型教师对选手的点评,往往讶异于专家为什么知识面那么广,那么全,知道得这么多。其实,用对了方法,学生一样可以做到!这个方法就是在复习时灵活使用结构框架图,使知识体系更加连贯。我经常要求学生自制当堂课或刚学过的一整章课本的思维导图,要学生将本节课的新知识加入到其总结的思维导图的大家庭,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促进学生的认识,方便学生的回顾复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新内容再也不是一座座孤岛,更不是土耳其烤肉模式的知识。而是深度的学习。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上网去寻找更新知识相关的更多拓展资料。学生了解越多就记得越牢,学生了解越多就越发感兴趣。
第七,测试有讲究。我的测试是上完一大章就进行一次测试,而且测试的内容不仅仅涵盖本章内容,还包括一小部分前面所学的重点知识。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要考试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内容,那试卷里面包含80%第三章的内容,20%的内容是包括前面两章的内容的。这既是对第三章内容的考查,还考查前面所学的内容,又再次要求学生回去复习,是对长期记忆的提取,据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存储量巨大,但是提取非常难,只有多次提取,才能拓宽提取的通道。而这样设计考试内容,恰恰符合这条规律。这样,到了期末复习,学生学习压力减少,考试轻松通过。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太有效果了!
第八,课外实践,让学习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也许,学生学了2年还不如到工厂待一周学习得多。课本的知识固然重要,把知识用于实践才是最终目的。记得去年带学生去参观一家服装工厂的时候,学生在工厂看到了一切都是新鲜的,那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那种想确定又不敢确定的感觉,最后都一一得到了答案的爽劲。我都一一看在眼里,学生离开工厂时的自信的眼神。回到教室,学生开始翻书,对自己的认识再次调整、纠正到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得到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我自从改变了教学策略以后,上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再也不用愁学生的专业课了。
参考文献
[1]《如何设计教学细节》[美]詹姆斯·M.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5月第5次印刷
从事中职教育11年以来,我注意到学生的对专业课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而且很容易忘记专业知识,总是记不牢。如果要熟练掌握一门专业课至少要通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的漫长?这么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一直以来我不断尝试用更科学的方法,甚至去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直到去年,我尝试了改变教学策略并做了半年的教学实践,從实践中渐渐的看到了效果,这让我非常惊喜。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知识回顾 ;化整为零; 及时互动
第一,设计教学细节有方法,学生记得牢。
首先,知识回顾有方法。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不能看书本和笔记,要靠自己的记忆回想,给全班1-2分钟的时间回想,然后随机抽查。给全部的同学1-2分钟的时间回忆,是保证全班的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隐性的思考: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思考,但是没有表达出来),随机抽查,给学生一个暗示:谁都有可能被抽查到,确保全部同学都有思考。或者还有一种更有效果的途径,比如说对于比较重要的课程复习课上,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回顾知识。恰恰就是这一环节可以促进学生记牢知识。根据研究,我们人的大脑要把工作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是需要多次练习和提取的,提取的次数越多,记忆通道就越宽,就越容易提取。在去年整整一个学期里,服装品牌鉴赏课我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的。通过比较,我发现学生能记住的品牌背景、品牌简介、品牌发展状况的掌握情况超出预期。由于这门课一周只上一次,以往,在没有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到了第二节课的开始,学生对于我提问简直忘光了。但是,使用了这种方法之后,部分学生竟能对答如流。
第二,知识化整为零有方法。我上的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制图公式多,步骤多,非常繁琐。以往,我是先将一小节一整个制图的内容讲完然后让学生实训。但是效果不佳,一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寥寥无几。我苦思冥想,明明是第一节课理论,第二节实训课学生还是没办法完成任务呢?而且很多同学还会忘记步骤或者无从下笔。直到我看到了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我们是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由于上课的时间有40分钟,而人的工作记忆能记住时间的内容非常短,这就导致了学生到了第二节课已经把第一节课的一些步骤忘记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策略,我要求学生上课时准备好实训的工具,我把整个结构图分为很多小步骤,讲完一个步骤,让学生跟着操作,并标上序号,直到一个结构完成。这样,班上除了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全部按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就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学生进步显著,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第三,课上及时互动,把主场还给学生,多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的实时状况,及时纠正。我演示完毕一小步以后由学生实操,这时我利用学生实操的时间到下面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状况,对于操作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操作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纠正,这有效地防止错误认识一直留在学生的脑海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第四,下课前的5分钟,总结有方法。抓住这关键的5分钟,要求学生对我上课的整个内容进行回顾,并把主要内容写在笔记本上面,然后叫1-2个学生起来总结。进行这部分还有要求:学生不能看书,不能看笔记,黑板的内容也擦了。要学生通过回忆,把当堂学到的内容记下来,确保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有在思考、回忆。这一个步骤非常有效果,全体同学不得不思考、回忆。正是这个思考环节,又再次促进学生对这节课的长期记忆,至少他们在回去复习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上课的内容。
第五,布置作业有讲究。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和再次完成实训内容。这样,学生对一小节的内容就进行了2次手脑并用的实操以及2次回忆。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将每小节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据专家研究得出,一个事物接触得越多次,学生就记得越牢固。我就遵循了这样的记忆规律。事实证明,这样上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相比以往好几届学生,这届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了解非常彻底,能灵活应用,能举一反三,对答如流。
第六,复习得当有方法。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看到一些专家型教师对选手的点评,往往讶异于专家为什么知识面那么广,那么全,知道得这么多。其实,用对了方法,学生一样可以做到!这个方法就是在复习时灵活使用结构框架图,使知识体系更加连贯。我经常要求学生自制当堂课或刚学过的一整章课本的思维导图,要学生将本节课的新知识加入到其总结的思维导图的大家庭,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促进学生的认识,方便学生的回顾复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新内容再也不是一座座孤岛,更不是土耳其烤肉模式的知识。而是深度的学习。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上网去寻找更新知识相关的更多拓展资料。学生了解越多就记得越牢,学生了解越多就越发感兴趣。
第七,测试有讲究。我的测试是上完一大章就进行一次测试,而且测试的内容不仅仅涵盖本章内容,还包括一小部分前面所学的重点知识。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要考试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内容,那试卷里面包含80%第三章的内容,20%的内容是包括前面两章的内容的。这既是对第三章内容的考查,还考查前面所学的内容,又再次要求学生回去复习,是对长期记忆的提取,据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存储量巨大,但是提取非常难,只有多次提取,才能拓宽提取的通道。而这样设计考试内容,恰恰符合这条规律。这样,到了期末复习,学生学习压力减少,考试轻松通过。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太有效果了!
第八,课外实践,让学习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也许,学生学了2年还不如到工厂待一周学习得多。课本的知识固然重要,把知识用于实践才是最终目的。记得去年带学生去参观一家服装工厂的时候,学生在工厂看到了一切都是新鲜的,那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那种想确定又不敢确定的感觉,最后都一一得到了答案的爽劲。我都一一看在眼里,学生离开工厂时的自信的眼神。回到教室,学生开始翻书,对自己的认识再次调整、纠正到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得到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我自从改变了教学策略以后,上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再也不用愁学生的专业课了。
参考文献
[1]《如何设计教学细节》[美]詹姆斯·M.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5月第5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