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人,都像在大雾弥漫的森林中寻寻觅觅、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冲破禁锢。
  ——题记
  (题记起到呼应题目,开门见山的作用。)
  “恭喜你,书法比赛进决赛啦!”如雷的掌声和热情的道贺声把我包围。我内心激动、自豪又纠结:是否继续参赛?如果就此退出,可以拿优胜奖;如果参加决赛,高手如林,获奖概率并不是那么大,万一决赛突围不成功,全盘皆输。我的心思如同墙头的小草,被风吹得左右摇晃。(“激动”“自豪”“纠结”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于是否参加比赛的矛盾心理。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班主任喊我去办公室,她说:“要不,后面的决赛咱就别参加了,拿个优胜奖回来已经很好了!”
  我心里一惊,原以为老师会给我鼓劲儿,让我继续参加比赛,真没料到她会这么说。老师又补充道:“咱们学校从未有人拿过书法大奖,优胜奖已经创纪录了。”我心有不甘,脑子更是一团乱麻,便草草回了一句:“老师,我想再考虑一下。”便匆忙退了出来。(老师的建议让“我”更加犹豫不决。究竟是见好就收,还是放手一搏?)
  回家路上,我问了自己很多遍,是安于现状,还是破釜沉舟?
  暮色四合,夜很安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停下车子,仰面、闭眼,心跳随着自然的感召律动不息。我仿佛看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壮阔,百舸争流、江河入海的澎湃。(“我”此时内心已经隐隐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结局。)这景象令我着迷。可如果这只是幻想,并不能实现,会不会留下遗憾?到底是满足眼前的小成就,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接连两个反问句,表明了“我”心中仍有矛盾,但不再纠结于参不参加比赛,而是关于理想的选择。)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骑车来到壮观的“时空隧道”。熹微的晨光与我一路同行在青春的大道上。银杏树的枝叶将阳光剪得稀碎,统统变成我车轮轧过的痕迹。青青的扇形树叶蜕变成一地灿烂的金黄,它们是否也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和艰难的抉择?(通过描写晨光下银杏树叶的颜色与形态,渲染了温暖、和谐、充满朝气的氛围,烘托“我”此时释然与轻松的心情。借景抒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风儿吹起我的长发,两旁的银杏树金黄耀眼,青春的激流是勇气,亦是坚定的成长。冲出围栏,是希望;安于现状,只能停滯不前!
  “你确定要继续参加比赛?”
  “我确定!”我向前迈了一步,挺了挺身子,深吸一口气,继续微笑着说道,“我肯定且万分确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要笑到最后!”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人生就是石材。要把它雕刻成神的姿态,或是雕刻成魔鬼的样子,悉听个人的自由。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鼓足勇气,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我的成功印下了第一个坚毅、勇敢、自强不息的脚印。(末段在内容上着重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我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有自己的主见。前进,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总  评】  文章着重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我”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达到了一种扣人心弦的效果。文章提及的“终于”并不多,可处处都透露着“终于”的抉择之感。在环境描写上下了不少功夫,让环境的变化与心情的变化交织在一起。
  在细节完备的基础上,文章内容也十分丰富,有详有略。比如侧重描写“我”是如何克服内心的矛盾,迈出成功的一步;“我”的心理由纠结到坚定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令人信服。结构上,本文层次分明,情感变化明了。
  习作的成功还在于引用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也巧妙地与本文主题相结合。最后的总结富有哲理,告诉大家:只有前进,才是一个自强者应对困难的方式。
  (讲评教师 王洪参)
  责任编辑 刘  涛
  电子信箱    14010943@qq.com
其他文献
范文3  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需要能够或阅读,或倾听,或感受它的人。一旦倾听它,你对诗会有不同一般的理解。  灼灼红叶,随意摘下一片,对着秋日细看叶脉的走向,细数精致的脉络,细嗅植物特有的芳香。它似乎在诉说着它的经历,有春天抽拔长叶的欣喜,有夏天狂风暴雨的洗礼,也有饱经风霜而凋落的淡然。倾听它的诉说,不就是倾听一首诗吗?  茫茫大漠,质地细腻的金沙在日光下显得愈发耀眼。捧一手沙,细察它的微小
期刊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就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将诗人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风光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其实,还有一种“爱、自由和美”的人生主题词融入诗中,沉淀在作者徐志摩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被称作“单纯信仰”。  那么,我的“单纯信仰”,也就是我的人生主题词是什么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从一个稚气懵懂的孩童变成了
期刊
十月:秋已深,天渐凉,清露如霜。  暑气散尽,原野望去尽带黄金甲。秋眸深重,俯瞰抑或仰视,总能遇见豁然开朗的一抹,把人心上的旧尘都通通吹散。一季的收获在手,沉淀下的是岁月累积的成熟和丰腴,更是繁华尽处的温润与坦然。  在校园读书,九月算是一个新的起点。蓝天旷远,辉映着一季青春的书页:写下曾经的怀恋,写下崭新的梦想,写下跋涉的脚步,写下肆意流淌的汗水……明月皎皎,浸濡着一颗颗拳拳的赤心:依旧善良执着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  大家知道“画圣”阎立本吗?他是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如今他的画作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他的代表性画作《步辇图》,画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于唐太宗的形象刻画得尤其准确传神。对于不同人物神情、气质、仪态的刻画笔墨也较多,被人誉为“丹青神化”。画人物是如此,写人物也需要如此。  
期刊
“文章西汉两司马”语出于左宗棠的《题卧龙岗诸葛草庐》,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与辞赋家司马相如。这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司马迁(前135—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
期刊
夏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宅——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儿时乐园。回忆的潮,一次又一次地漫上心头,留下了数不尽的珍贵记忆……  一个小男孩闯进了我的心境。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那高耸的心墙,没有抵挡住那男孩的脚步?男孩身旁跟着一个慈祥的老爷子,他用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男孩稚嫩的小手。小男孩慢慢停下脚步,用双手拉住老爷子的手,大力地晃动,用我儿时的声音,向老爷子恳求说:“太姥爷,帮我买匹小马吧,我可想要小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如何写山川之美,绘自然之景。  我们刚学过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对其描写的景物应该是印象颇深吧!全文仅用68个字,抓住了一个“美”,描写了峰、水、石壁、林、竹、雾、猿、 鸟、夕阳、鱼……抓住了山峰的高,流水的清澈,石壁的色彩斑斓,林木的青葱,竹丛的翠绿,晨雾消散,猿鸟鸣叫,夕阳落山
期刊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只有赋予景物以深情,才能让景充满生机和活力,怎样以情驭景、以景传情呢?  1.要带着感情用心观察,突出景物特征。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因此选择带有感情的景致,用心细致观察,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带着感情去观赏景物,并将景物的自身特征充分
期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 析】 本词向来被认为是李煜词的代表作。本词基调低沉,情绪颓伤。它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语言要连贯。  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要紧密,前后一以贯之。连贯的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怎样使文章语言更加连贯?可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  一、话题要一致  前后保持话题一致,是做到语言连贯的基础。文章千言万语、段落多多,都不要离开同一个话题,如此语意表达才能顺畅清晰。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先后四次写到背影,无论哪次写背影,话题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