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和反应顺序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铝与酸、碱反应顺序不同,生成相同的氢氧化铝时,消耗原料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参加、离子电荷高低及双水解反应等所致。
  关键词:试剂和反应顺序;理论依据;实践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8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34
  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下面这个问题:
  故甲消耗原料最多,丙消耗原料最少,答案为D。
  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可这种解释和答案,而且很多教辅资料中也年复一年的把这个问题作为典型问题进行分析。那么,为何甲和乙方案中只是铝和酸、碱反应顺序不同,原料消耗就不一样了呢?
  1. 题指的“消耗原料”仅局限于“酸碱消耗”
  以1molAl为例来制备Al(OH)3进行分析:
  按照甲方案,首先需要1.5molH2SO4作为氧化剂才能生成0.5molAl2(SO4)3,进而消耗3molNaOH,生成1molAl(OH)3。
  按照乙方案,首先需要3molH2O作为氧化剂才能生成1molNaAlO2,2Al 2NaOH 6H2O[=]2NaAlO2
  3H2↑ 4H2O净消耗1molNaOH和1.5molH2O。进而消耗0.5molH2SO4,生成1molAl(OH)3。也就是说甲消耗了酸和碱,而乙除了消耗酸碱外还消耗水。可见水也是乙方案中的原料之一。
  传统分析中所谓“原料消耗”仅局限于铝、酸和碱的消耗,并没有考虑水。
  2. “反应顺序”不同,“消耗酸碱”不同的原因
  甲方案中将1molAl变成Al3 (铝元素为正三价),全靠H 去氧化,而乙方案中1molAl变成AlO2-(铝元素亦为正三价),全靠H2O去氧化,NaOH对Al与水的反应起促进作用。
  可见甲和乙方案中酸和碱的消耗总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水做了氧化剂。
  另外1molAl分别变成Al3 、AlO2-,在与碱、酸反应生成Al(OH)3时,因离子电荷数不同,导致该过程中消耗的碱、酸的量也不同。
  丙方案中后两步中均消耗了水;且最后一步通过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时,Al3 和AlO2-之间双水解可看做酸碱间的反应,从而使消耗的酸碱比甲、乙方案更少。
  甲、乙、丙三个方案中消耗酸、碱的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参加、离子电荷高低和双水解反应等原因综合所致。这是用铝制备氢氧化铝中试剂和反应顺序优化选择的理论依据。
  教师如果仅仅问学生哪种方案消耗原料多还是少,结果只能是机械地训练学生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除了让学生熟悉物质间的转化外,更应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顺序不同(或者方案不一样)就出现原料消耗的不同。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很少会用铝去制备氢氧化铝,上述问题也只具有理论分析和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但在工业生产氢氧化铝时,工艺流程中(下图,苏教版必修1)涉及到原料和反应顺序选择的优化,恰恰体现了上述理论思想。
  我们不难发现酸溶法消耗酸、碱的量要几倍于碱溶法,将使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可见不同工艺的本质差异正是因为离子电荷高低不同等因素,导致该过程中消耗的碱、酸的量也不同。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用一些具体问题作为载体,从理论上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思辨的分析,但教师更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跳出机械的操作训练的模式,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引领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追寻学科思想的真实性,提升学生思维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益. 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核心和重点,2011,(2):1-4
  [1] 戴建良,王海富. 一道有关氢氧化铝的习题的深度剖析[J]. 化学教学,2012,(2):67-68
其他文献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文章通过快乐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体验实验快乐和快乐的惩罚四个策略,使学生学会快乐、收获快乐、体验快乐,实现化学教学的快乐化。  关键词:快乐;教学;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17
摘要: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介绍了在“素养为本”视角下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的几个环节。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反应方向;理论性知识;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6-003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
摘要:探索用最少的试剂、最简易的装置、最便捷的操作制备氢氧化亚铁,用于课堂演示。利用注射器提供的封闭环境可以制得象棉花团一样的洁白蓬松固体,并能长时间保存。  关键词: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注射器;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8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27  氢氧
摘要:海带提碘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定性实验,在现行教材中,通常用氯水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为促进学生更深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基于数字传感器,选取氯水、双氧水、铁离子这三种氧化剂来滴定海带提取液,比较其氧化性强弱,并结合实验室、工业上海带提碘流程的区别,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海带提碘;氧化还原滴定;电位传感器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1)01-0075-0
摘要:文章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入手,结合宏观、微观两方面谈论了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和环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宏观;微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28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更能突
摘要:利用数字传感技术对铁钉锈蚀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并以此实验背景编制原创实验题,尝试在区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将实验操作考查与纸笔测试有机融合。  关键词:实验;探究;检测;评价;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03  当前,核心素养模
【栏目要求】  1. 将学生习作根据中考分值给出成绩; 2. 在应该修改的地方划线并标注序号;  3. 根据所标序号进行修改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4. 给学生习作点评;  5. 請点评名师提供简历一份,包括:学校、职务、职称、荣誉、教研教学成果、照片一张。  投稿邮箱: zxsyy2007@163.com或whzxsyy@163.com  来稿请寄: 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学生英语
摘要:高中化学概念庞杂、规律繁多,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弄清概念,熟悉规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相似、相同、相近、相反、抽象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理论、结构、性质、用途、原理、装置、操作、条件、现象、习题及解法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掌握知识内涵,发展比较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效的提高。  关键词:概念;规律;化学比较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28-04
摘要:“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为例,对无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无网络平台;翻转课堂;化学教学;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2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翻转课堂”,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保
摘要:以“溶解度曲线及应用”为例,呈现九年级二轮复习中采用“主题式复习”的流程和意义,希望利用“主题式复习”的方式改善原先“知识点呈现—重难点分析—典型例题剖析—解题方法归纳—变式练习巩固”五步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化学课堂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题式复习;溶解度;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6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