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为动词是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一类特殊的言语行为动词,俄语动词的体范畴也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了解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一般的语法意义,但是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的体的语用意义则与其对应的语法范畴的意义不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将施为动词的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综合归纳的研究方法,阐述施为动词的定义,陈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最后分析总结出施为动词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时体特点,施为概念丰富了俄语动词的时体意义。
关键词:施为动词;言语行为理论;未完成体;完成体;时体意义
1. 俄语施为动词概述
1.1俄语施为动词的定义
施为概念首先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施为动词是语用学中的一个范畴,施为动词这一概念发端于英国,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题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的语言学讲座中提出,奥斯汀区分了施为句和叙述句的概念。这一思想引导着施为动词理论和施为句理论的产生,并且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斯汀认为施为动词本身的词义表明了话语所实施的行为,即言有所为。奥斯汀把那些能够在句中通过所有显性施行话语检验标准的动词称为显性施行式动词(施为动词)。[ ]近些年来,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的语言学家对施为动词的概念也有了新的界定。张家骅在《俄罗斯当代语义学》中对施为动词给出这样的定义:施为动词指的是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特殊一类言语意向动词,施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在于准确无误地表达交际者的意图,是说话者具体语势的表现形式,也是语句施为化的标志。它们构成施为句,表达各种言语行为,语句的施为性就是依靠作谓语的施为动词来实现的。[ ]
孙淑芳认为施为动词是指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一类特殊的言语意向动词。[ ]郭聿楷对施为动词的定义是在施为句中可充当谓语的那类特殊动词。[ ]成晓光、熊佳娟认为施为动词是在显性话语中使用的动词。[ ]通过以上的几个对施为动词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施为动词的定义大多都是通过施为句来进行阐释,但是,我们都知道,施为动词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所以我们对施为动词下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范畴出发,如语义范畴,句法范畴和语用范畴。
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施为动词范畴单独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都把施为动词置于施为句中进行研究,或者借助于其他的术语如施为性,施为句,言语行为动词等语用学范畴的术语对施为动词进行研究,在奧斯汀、塞尔等人对言语行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都用了大致相同的言语意向动词作为言语行为分析的例证,这点说明,每一类言语行为都对应于一些固定的意向动词,虽然言语意向动词不等同于施为动词,只有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言语意向动词才是施为动词,但是这就涉及到在哪种情况下言语意向动词属于施为动词。
1.2俄语施为动词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施为句成立的条件就是施为动词用陈述式、主动态、未完成体、现在时、第一人称,但是用于施为意义的施为动词的形式不止于此。例如:Падучёва曾经指出:“我们发现,当人们说施为性用法要求主体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指的是指物意义上的第一人称,而并不是语法形式上的第一人称,因为说话人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放弃用第一人称形式称谓自己的权利。”这种非典型的情况用于施为句的施为动词的形式Апресян归纳为以下几种 [ ]:
1)施为动词可以不用未完成体现在时,而用完成体将来时形式;
2)说话者可以不以单数第一人称形式,而是以单数第三人称形式或以表示不定意义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出现
3)施为动词可以不用主动语态,而用被动态形式
4)施为动词可以不用陈述式而用假定式形式
5)施为动词可以不用人称形式,而用不定式形式。
2.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注意到了这种类型的语句,他认为,这种类型的语句是语言表达式的一个特别的类型,其实本质是行为,他们把之称为“施为句”,在总结了语句的施为性之后,奥斯汀创立了语言学中一个新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
华劭也总结过施为句的语言特征:1)由“完成行为词语组成的施为句,既是行为,又是话语”,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有别于陈述句;2)行为是没有真假值的,这对那些沉溺于在每句话中寻求真值的人,无疑是一服清醒剂;3)施为句虽然真假之分,却有使用是否得当、得体之别。[ ](华劭,2003:233)
在后期,奥斯汀开始着眼言语行为本身,他认为,人在说话的同时,实行了三种行为:言说行为(用语句来传达某种思想)、意向行为(用语句来完成某行为)和取效行为(用语句来取得某种效果)。
3.俄语施为动词的时体特点
3.1俄语动词体的意义及用法
《80语法》认为:动词体范畴是由相互对立并具有同类语法意义的动词形式列构成的系统;一列动词形式表示受界限限制的整体行为(完成体动词);另一列动词形式不具有行为受界限限制的整体特征(未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表示的是行为的过程,并不指明行为的界限,它表示的行为不受时间限制,多用于描述事物、一般法则、习惯的动作等。完成体动词则指明行为的界限,表示达到一定的结果的行为,但不表示行为的过程,因此常用它来表示具体的单个完成的行为以及按顺序完成的行为。
3.2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
施为动词的意义就是表示特定的言语行为,含有施为动词的“言语行为”就是奥斯汀最早提出的施为句,他们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代词,一般认为,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用未完成体、单数、第一人称形式。并且,该动词表达的行为能够一次性完成,这里所说的一次性完成是属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说话者语句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针对受话者直接完成的,在时间上无延伸性仅仅是一次性的具体行为,言毕事成。我们归纳施为句中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用法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时间上无延伸性,这里的未完成体现在时形式不用于现实延续意义,因为施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毕事成。
2. 未完成体标识的是一次性的具体的行为
3. 施为句中的未完成体不用于多次、习惯等意义,而是描写唯一的现实情景,相应的语句时间与说话时刻一致。
很明显,在施为句中,未完成体的用法同一般理解的普遍意义上的未完成体用法完全不同,施为动词的体时意义和相对应的语法范畴中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施为动词的未完成体形式具有一般的完成体动词的意义,这是因为施为动词的基本意义“言毕事成”导致的,施为动词表示的行为总是有结果的。
Падучёва对这一现象是这样理解的:“施为动词,从时间的角度看,表示与说话时间同时发生的行为;而从体学的角度来看,则表示不仅在说话开始的时候而且在该时刻完成的行为,即该行为存在于言语行为实施的时间段上”[ ]也就是在说,以未完成体、现在时出现的动词用于完成结果意义。这种特殊的现象也丰富了体的意义,也让我们发现了未完成体的这种特殊的用法。在言语行为中,还存在着未完成体—完成体这样的对偶体,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与相对应的语法范畴中的完成体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在这里,是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大背景对施为句中的完成体动词进行分析的。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模式,多数情况下,一个人说话时往往同时实施了三种言语行为:言说行为、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取效行为区别于意向行为的是,取效行为对受话者产生了实际影响且取得了实际效果。俄罗斯学者在研究取效行为的一个显著成果是他们发现,有些俄语言语意向动词的对应完成体属于取效行为动词。
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对偶体动词中仅未完成体可以用作施为动词,可以作为施为动词的умолять和умолять - умолить中的умолять是两个不同的语义类型,一个是具有完成体动词умолить的类型,在这个类型中умолять表示的是“逐渐完成”例如:Потом она начинала умолять его, чтобы он любил её, не бросал, чтобы пожалел её, бедную и несчастную.(А. Чехов)后来,她开始苦苦哀求他,要他爱她,不要抛弃她。要他怜悯她这个可怜又不幸的人。另一种语义类型是,作为施为动词的умолять没有完成体动詞,其表示“瞬间完成”,即行为的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完成的,言毕事成。同样的,настаивать与умолять类似,настаивать可用作施为动词,但是它没有对应的完成体,用作施为动词的настаивать表达的是言毕事成的瞬间行为。由此,由此,我们也又总结出来了用作施为动词的未完成体的一个特点,即施为动词未完成体可表示瞬间完成意义,因为其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完成的。
Падучёва把施为句中的动词分为时和体两部分研究,在时间上看,施为句中言与行是共时的,但是共时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插入共时和包容共时。需要指出的是公示绝不是时间的完全重合。插入共时指的是时间状语所指时刻在动词所指时刻范围内,成为动词所指时刻的一部分叫做插入共时,例如:Вчера в 10 часов я лежал на диване. Вдруг раздался звонок.昨天十点钟,我正躺在沙发上,突然电话响铃。包容共时指的是时间状语可包容动词的所指时刻,后者成为前者的一部分,叫做包容共时。例如: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я лежал в больнице с восполением лёгких. Меня навещал мой школьный друг.去年我得肺炎住院时,我的同学来看望我。未完成体现在时用于“现实延续意义”时,动词所指时刻可能在说话时间之前或之后,说话时间对行为时间来说是插入共时。从这一点看,施为句中施为动词未完成体现在时意义不同于“现实延续”意义,说话时间对行为时间来说是包容共时,即行为一定在说话时间内完成,不可能早于或晚于说话时刻。
3.3 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俄语中动词的体的范畴对表达言语行为的影响极为重要,有一部分言语行为动词的对偶体分别与“意向行为—取效行为”相对应。在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不仅表示言语行为的完成还表示该言语行为的取效结果,即在说完了话之后,对受话者施加了实际影响,并且产生了实际效果。уверять-уверить就属于这类动词,уверять的意向目的是“借助于语词使受话者相信说话者”。而完成体уверить意味着这一目的达到,受话者相信说话者,例如:
(1) Уж очень настойчиво все меня в этом уверяют. (М. Алданов)
所有人都努力让我相信这件事。
(2) Кити не только уверила его, что она его любит, но даже объяснила ему, за что.(Л. Толстой)
基蒂不但使他确信了她爱他,而且甚至向他说明了她之所以爱他的理由。
完成体的语义特征是“结果性”且“语气较强烈”(Падучёва,1996:70),[ ]言语行为和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共同决定体的选择。例如“请求”的言语行为,如果希望这种行为可以实现则只能使用完成体,而不允许使用未完成体。因为请求这个行为不能被看做是受情景制约的,对于建议、命令和要求等言语行为,需要使用完成体形式,而鼓励,允许和礼貌的建议,则倾向于使用未完成体。
Апресян指出,当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是完成体将来时或者假定式时,他们本身的体态时式的意义趋于消失,完成体将来时表示的是最生硬的请求,假定式则表示的是最礼貌的请求。例如: Ты нездорова, душа моя? Я бы посоветовал тебе прилечь, право(И. Турненев)
“你不舒服,我的心肝儿?我建议你躺一会儿,真的”
结论:通过全文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施为动词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时体特点,施为概念丰富了俄语动词的时体意义,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在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区别于一般的语法范畴中的时体意义。其次,我们总结出了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在时间上无延伸性
2.未完成体现在时形式不用于现实延续意义,因为施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毕事成。
3.未完成体标识的是一次性的具体的行为
4.施为句中的未完成体不用于多次、习惯等意义,而是描写唯一的现实情景,相应的语句时间与说话时刻一致。
5. 未完成体施为动词具备完成体所特有的“行为完成的意义”。
6. 对偶体中仅未完成体可以用作施为动词的情况下,未完成体表示言毕事成的瞬间行为,即行为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发生的。
施为动词完成体的体的时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成体施为动词对应对偶体中的取效行为动词,在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不仅表示言语行为的完成还表示该言语行为的取效结果,即在说完了话之后,对受话者施加了实际影响,并且产生了实际效果。
2.完成体施为动词表结果性,并且语气较为强烈。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施为性丰富了俄语动词的时体意义,了解了这些会让我们更加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语言现象,运用这些施为动词。
参考文献:
Austin 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12.
张家骅,俄罗斯当代语义学,2003. 第572页.
孙淑芳.俄语施为现象探析[J]. 外语研究,2003. 第11页.
郭聿楷. 施为动词与施为句[J]. 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第1期.
成晓光,熊佳娟.施为动词的语用一语法双维度分析. 外语研究,2010. 第8页.
Апресян Ю. Д. Перформативы в грамматике и в словаре. Известия АН ССР. Серия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языка. Т45, 第3期,第38页.
华劭. 语言经纬[M].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3页.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Вид и время 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го шлагола.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реч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1994,Москва Наука. 41.
Падучева.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емантика времени и вида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Семантика нарратива. Москва: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6,第70頁.
作者简介:
查欢(1996—),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方向。
关键词:施为动词;言语行为理论;未完成体;完成体;时体意义
1. 俄语施为动词概述
1.1俄语施为动词的定义
施为概念首先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施为动词是语用学中的一个范畴,施为动词这一概念发端于英国,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题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的语言学讲座中提出,奥斯汀区分了施为句和叙述句的概念。这一思想引导着施为动词理论和施为句理论的产生,并且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斯汀认为施为动词本身的词义表明了话语所实施的行为,即言有所为。奥斯汀把那些能够在句中通过所有显性施行话语检验标准的动词称为显性施行式动词(施为动词)。[ ]近些年来,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的语言学家对施为动词的概念也有了新的界定。张家骅在《俄罗斯当代语义学》中对施为动词给出这样的定义:施为动词指的是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特殊一类言语意向动词,施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在于准确无误地表达交际者的意图,是说话者具体语势的表现形式,也是语句施为化的标志。它们构成施为句,表达各种言语行为,语句的施为性就是依靠作谓语的施为动词来实现的。[ ]
孙淑芳认为施为动词是指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一类特殊的言语意向动词。[ ]郭聿楷对施为动词的定义是在施为句中可充当谓语的那类特殊动词。[ ]成晓光、熊佳娟认为施为动词是在显性话语中使用的动词。[ ]通过以上的几个对施为动词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施为动词的定义大多都是通过施为句来进行阐释,但是,我们都知道,施为动词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所以我们对施为动词下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范畴出发,如语义范畴,句法范畴和语用范畴。
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施为动词范畴单独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都把施为动词置于施为句中进行研究,或者借助于其他的术语如施为性,施为句,言语行为动词等语用学范畴的术语对施为动词进行研究,在奧斯汀、塞尔等人对言语行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都用了大致相同的言语意向动词作为言语行为分析的例证,这点说明,每一类言语行为都对应于一些固定的意向动词,虽然言语意向动词不等同于施为动词,只有在施为句中作谓语的言语意向动词才是施为动词,但是这就涉及到在哪种情况下言语意向动词属于施为动词。
1.2俄语施为动词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施为句成立的条件就是施为动词用陈述式、主动态、未完成体、现在时、第一人称,但是用于施为意义的施为动词的形式不止于此。例如:Падучёва曾经指出:“我们发现,当人们说施为性用法要求主体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指的是指物意义上的第一人称,而并不是语法形式上的第一人称,因为说话人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放弃用第一人称形式称谓自己的权利。”这种非典型的情况用于施为句的施为动词的形式Апресян归纳为以下几种 [ ]:
1)施为动词可以不用未完成体现在时,而用完成体将来时形式;
2)说话者可以不以单数第一人称形式,而是以单数第三人称形式或以表示不定意义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出现
3)施为动词可以不用主动语态,而用被动态形式
4)施为动词可以不用陈述式而用假定式形式
5)施为动词可以不用人称形式,而用不定式形式。
2.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注意到了这种类型的语句,他认为,这种类型的语句是语言表达式的一个特别的类型,其实本质是行为,他们把之称为“施为句”,在总结了语句的施为性之后,奥斯汀创立了语言学中一个新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
华劭也总结过施为句的语言特征:1)由“完成行为词语组成的施为句,既是行为,又是话语”,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有别于陈述句;2)行为是没有真假值的,这对那些沉溺于在每句话中寻求真值的人,无疑是一服清醒剂;3)施为句虽然真假之分,却有使用是否得当、得体之别。[ ](华劭,2003:233)
在后期,奥斯汀开始着眼言语行为本身,他认为,人在说话的同时,实行了三种行为:言说行为(用语句来传达某种思想)、意向行为(用语句来完成某行为)和取效行为(用语句来取得某种效果)。
3.俄语施为动词的时体特点
3.1俄语动词体的意义及用法
《80语法》认为:动词体范畴是由相互对立并具有同类语法意义的动词形式列构成的系统;一列动词形式表示受界限限制的整体行为(完成体动词);另一列动词形式不具有行为受界限限制的整体特征(未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表示的是行为的过程,并不指明行为的界限,它表示的行为不受时间限制,多用于描述事物、一般法则、习惯的动作等。完成体动词则指明行为的界限,表示达到一定的结果的行为,但不表示行为的过程,因此常用它来表示具体的单个完成的行为以及按顺序完成的行为。
3.2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
施为动词的意义就是表示特定的言语行为,含有施为动词的“言语行为”就是奥斯汀最早提出的施为句,他们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代词,一般认为,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用未完成体、单数、第一人称形式。并且,该动词表达的行为能够一次性完成,这里所说的一次性完成是属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说话者语句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针对受话者直接完成的,在时间上无延伸性仅仅是一次性的具体行为,言毕事成。我们归纳施为句中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用法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时间上无延伸性,这里的未完成体现在时形式不用于现实延续意义,因为施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毕事成。
2. 未完成体标识的是一次性的具体的行为
3. 施为句中的未完成体不用于多次、习惯等意义,而是描写唯一的现实情景,相应的语句时间与说话时刻一致。
很明显,在施为句中,未完成体的用法同一般理解的普遍意义上的未完成体用法完全不同,施为动词的体时意义和相对应的语法范畴中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施为动词的未完成体形式具有一般的完成体动词的意义,这是因为施为动词的基本意义“言毕事成”导致的,施为动词表示的行为总是有结果的。
Падучёва对这一现象是这样理解的:“施为动词,从时间的角度看,表示与说话时间同时发生的行为;而从体学的角度来看,则表示不仅在说话开始的时候而且在该时刻完成的行为,即该行为存在于言语行为实施的时间段上”[ ]也就是在说,以未完成体、现在时出现的动词用于完成结果意义。这种特殊的现象也丰富了体的意义,也让我们发现了未完成体的这种特殊的用法。在言语行为中,还存在着未完成体—完成体这样的对偶体,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与相对应的语法范畴中的完成体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在这里,是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大背景对施为句中的完成体动词进行分析的。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模式,多数情况下,一个人说话时往往同时实施了三种言语行为:言说行为、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取效行为区别于意向行为的是,取效行为对受话者产生了实际影响且取得了实际效果。俄罗斯学者在研究取效行为的一个显著成果是他们发现,有些俄语言语意向动词的对应完成体属于取效行为动词。
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对偶体动词中仅未完成体可以用作施为动词,可以作为施为动词的умолять和умолять - умолить中的умолять是两个不同的语义类型,一个是具有完成体动词умолить的类型,在这个类型中умолять表示的是“逐渐完成”例如:Потом она начинала умолять его, чтобы он любил её, не бросал, чтобы пожалел её, бедную и несчастную.(А. Чехов)后来,她开始苦苦哀求他,要他爱她,不要抛弃她。要他怜悯她这个可怜又不幸的人。另一种语义类型是,作为施为动词的умолять没有完成体动詞,其表示“瞬间完成”,即行为的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完成的,言毕事成。同样的,настаивать与умолять类似,настаивать可用作施为动词,但是它没有对应的完成体,用作施为动词的настаивать表达的是言毕事成的瞬间行为。由此,由此,我们也又总结出来了用作施为动词的未完成体的一个特点,即施为动词未完成体可表示瞬间完成意义,因为其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完成的。
Падучёва把施为句中的动词分为时和体两部分研究,在时间上看,施为句中言与行是共时的,但是共时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插入共时和包容共时。需要指出的是公示绝不是时间的完全重合。插入共时指的是时间状语所指时刻在动词所指时刻范围内,成为动词所指时刻的一部分叫做插入共时,例如:Вчера в 10 часов я лежал на диване. Вдруг раздался звонок.昨天十点钟,我正躺在沙发上,突然电话响铃。包容共时指的是时间状语可包容动词的所指时刻,后者成为前者的一部分,叫做包容共时。例如: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я лежал в больнице с восполением лёгких. Меня навещал мой школьный друг.去年我得肺炎住院时,我的同学来看望我。未完成体现在时用于“现实延续意义”时,动词所指时刻可能在说话时间之前或之后,说话时间对行为时间来说是插入共时。从这一点看,施为句中施为动词未完成体现在时意义不同于“现实延续”意义,说话时间对行为时间来说是包容共时,即行为一定在说话时间内完成,不可能早于或晚于说话时刻。
3.3 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俄语中动词的体的范畴对表达言语行为的影响极为重要,有一部分言语行为动词的对偶体分别与“意向行为—取效行为”相对应。在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不仅表示言语行为的完成还表示该言语行为的取效结果,即在说完了话之后,对受话者施加了实际影响,并且产生了实际效果。уверять-уверить就属于这类动词,уверять的意向目的是“借助于语词使受话者相信说话者”。而完成体уверить意味着这一目的达到,受话者相信说话者,例如:
(1) Уж очень настойчиво все меня в этом уверяют. (М. Алданов)
所有人都努力让我相信这件事。
(2) Кити не только уверила его, что она его любит, но даже объяснила ему, за что.(Л. Толстой)
基蒂不但使他确信了她爱他,而且甚至向他说明了她之所以爱他的理由。
完成体的语义特征是“结果性”且“语气较强烈”(Падучёва,1996:70),[ ]言语行为和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共同决定体的选择。例如“请求”的言语行为,如果希望这种行为可以实现则只能使用完成体,而不允许使用未完成体。因为请求这个行为不能被看做是受情景制约的,对于建议、命令和要求等言语行为,需要使用完成体形式,而鼓励,允许和礼貌的建议,则倾向于使用未完成体。
Апресян指出,当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是完成体将来时或者假定式时,他们本身的体态时式的意义趋于消失,完成体将来时表示的是最生硬的请求,假定式则表示的是最礼貌的请求。例如: Ты нездорова, душа моя? Я бы посоветовал тебе прилечь, право(И. Турненев)
“你不舒服,我的心肝儿?我建议你躺一会儿,真的”
结论:通过全文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施为动词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时体特点,施为概念丰富了俄语动词的时体意义,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在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区别于一般的语法范畴中的时体意义。其次,我们总结出了未完成体施为动词的时体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在时间上无延伸性
2.未完成体现在时形式不用于现实延续意义,因为施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毕事成。
3.未完成体标识的是一次性的具体的行为
4.施为句中的未完成体不用于多次、习惯等意义,而是描写唯一的现实情景,相应的语句时间与说话时刻一致。
5. 未完成体施为动词具备完成体所特有的“行为完成的意义”。
6. 对偶体中仅未完成体可以用作施为动词的情况下,未完成体表示言毕事成的瞬间行为,即行为开始和结束是同时发生的。
施为动词完成体的体的时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成体施为动词对应对偶体中的取效行为动词,在这里的完成体动词不仅表示言语行为的完成还表示该言语行为的取效结果,即在说完了话之后,对受话者施加了实际影响,并且产生了实际效果。
2.完成体施为动词表结果性,并且语气较为强烈。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施为性丰富了俄语动词的时体意义,了解了这些会让我们更加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语言现象,运用这些施为动词。
参考文献:
Austin 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12.
张家骅,俄罗斯当代语义学,2003. 第572页.
孙淑芳.俄语施为现象探析[J]. 外语研究,2003. 第11页.
郭聿楷. 施为动词与施为句[J]. 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第1期.
成晓光,熊佳娟.施为动词的语用一语法双维度分析. 外语研究,2010. 第8页.
Апресян Ю. Д. Перформативы в грамматике и в словаре. Известия АН ССР. Серия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языка. Т45, 第3期,第38页.
华劭. 语言经纬[M].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3页.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Вид и время 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го шлагола.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реч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1994,Москва Наука. 41.
Падучева.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емантика времени и вида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Семантика нарратива. Москва: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6,第70頁.
作者简介:
查欢(1996—),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