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用什么样的标签身份来定义李江呢?创业者?商人?都对。也许他会更喜欢另一个词—“导师”。在商印网推出的网络印刷培训中,李江充当着主讲老师的角色,他应该是很乐意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
“我不怕错,很多观点,即使不能得到认同,但说出来引发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也是有莫大价值的。”
带着思考的心态来分享商印网模式,才会有更多收获。
李江也曾经评估过淘宝模式的可行性。在印刷业搭建细分的类似淘宝的第三方平台?他很快就推翻了这一想法,“看起来似乎简单,平台建好后,把流量和品牌做起来就成了。但千万家设备相同、工艺相同、材料相同的印刷企业汇集在同一个平台,最终的出路可能就是靠价格厮杀来拼抢订单”。
“IT+订单”的网络印刷服务商,李江对商印网模式有信心,当然,他也在冒险。新兴的数码个性化定制印刷,是商印网与客户共同面对的主要市场,这个市场究竟能做到多大,怎么做大,关乎生死。尽管有“海量”做憧憬,有“耐心培育”做安慰,多数人还是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也许这样的情境更能烘托商印网的存在价值。在一个必须要做,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领域,人们多么需要一个引领者和帮扶者。李江这样总结自己的商印网创业历程,“三年多来,我说过很多设想,在别人的见证下一点点慢慢实现,原来看不懂的东西,大家一起慢慢看明白”。
李江爱拿CTP在中国市场走过的“培育、推广普及、爆发增长”式成长路径做参照对比。网络印刷可能也要经历类似的阶段。
“在国内,最早尝试个性定制网络印刷的企业,已经倒掉了一批,有的被我们记住,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被人们认识。但在残酷的生死游戏中,毕竟还有企业存活下来,现在的个性定制网络印刷市场,已经有企业做到至少不亏钱,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李江将最近三年,看作是这个市场的最后进入期。想“玩”的人,要尽快动身了,战机不可待。混沌初开的洗牌转型时期,大家机会反而均等,更多的中小企业会发起革命性的颠覆行动。
不管是传统印刷,还是数码印刷,李江都有长期经验,学企业管理出身的李江又修读了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是企业信息管理师。懂印刷、懂IT、懂互联网,这样的李江,堪当“导师”。
李江和他的同道中人所做的一切都致力于引导正确方向,至于最后的成功者会是谁,真的不知道。
针对网络印刷,李老师的一些观点与见解,值得思量。
第一,先做区域内第一名。在李江看来,印刷企业想做全国性的网络印刷巨头,短期内还较难成功,这对企业要求太高。“当本地居民有了网络印刷需求,能首先想到你”,李江认为,这是企业首先要争取实现的。建立区域品牌,是较容易获得突破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服务体系、物流配送等方面更好驾驭。
第二,更多地服务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所有想做网络印刷的企业,我都会和他们交流同一个问题,想服务什么样的客户。但是很多企业的想法让我非常吃惊”,李江说得有些沉重,“一些实力不错的大企业,想投入几千万元的设备,承接广告公司等中间商或者网易等平台的个性定制业务。这到底是想做网络印刷,还是想给网络印刷做配套呢?印刷企业难道就这么甘于只做生产加工”?
如果印刷企业禁锢在传统配套加工的思维中,那就永远也触碰不到网络印刷的真谛。生产加工是次要的、低端的环节,做网络印刷,真正要谋划的是赢取订单的品牌推广和营销能力,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合理服务体系的搭建。不把这个命题想明白,那也就不必在网络印刷方面浪费精力了。
当然,服务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还要看印刷企业有没有能力和实力,商印网希望能助企业一臂之力。“撇开中间商,印刷企业直接接触邮政、学校、婚庆、旅游等领域的客户,就能从源头上卡住更多订单,印刷企业可以运用IT技术更好地对接直接客户。”李江介绍,商印网正在开发各种细分市场解决方案,帮助印刷企业利用互联网和IT技术,加强与直接客户的对话。
第三,投资方向由“硬”转“软”。几年前,琢磨着创业的李江对自己说,“未来谁掌握了软实力,谁就能真正办成点事”。“国内有不少印刷企业,有资金、有资源,投资硬件设备毫不吝啬,不带眨眼的”,李江笑道,但是做网络印刷,更多的还是需要“软”投入,企业要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软”基因和“网”基因。
“我不怕错,很多观点,即使不能得到认同,但说出来引发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也是有莫大价值的。”
带着思考的心态来分享商印网模式,才会有更多收获。
李江也曾经评估过淘宝模式的可行性。在印刷业搭建细分的类似淘宝的第三方平台?他很快就推翻了这一想法,“看起来似乎简单,平台建好后,把流量和品牌做起来就成了。但千万家设备相同、工艺相同、材料相同的印刷企业汇集在同一个平台,最终的出路可能就是靠价格厮杀来拼抢订单”。
“IT+订单”的网络印刷服务商,李江对商印网模式有信心,当然,他也在冒险。新兴的数码个性化定制印刷,是商印网与客户共同面对的主要市场,这个市场究竟能做到多大,怎么做大,关乎生死。尽管有“海量”做憧憬,有“耐心培育”做安慰,多数人还是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也许这样的情境更能烘托商印网的存在价值。在一个必须要做,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领域,人们多么需要一个引领者和帮扶者。李江这样总结自己的商印网创业历程,“三年多来,我说过很多设想,在别人的见证下一点点慢慢实现,原来看不懂的东西,大家一起慢慢看明白”。
李江爱拿CTP在中国市场走过的“培育、推广普及、爆发增长”式成长路径做参照对比。网络印刷可能也要经历类似的阶段。
“在国内,最早尝试个性定制网络印刷的企业,已经倒掉了一批,有的被我们记住,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被人们认识。但在残酷的生死游戏中,毕竟还有企业存活下来,现在的个性定制网络印刷市场,已经有企业做到至少不亏钱,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李江将最近三年,看作是这个市场的最后进入期。想“玩”的人,要尽快动身了,战机不可待。混沌初开的洗牌转型时期,大家机会反而均等,更多的中小企业会发起革命性的颠覆行动。
不管是传统印刷,还是数码印刷,李江都有长期经验,学企业管理出身的李江又修读了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是企业信息管理师。懂印刷、懂IT、懂互联网,这样的李江,堪当“导师”。
李江和他的同道中人所做的一切都致力于引导正确方向,至于最后的成功者会是谁,真的不知道。
针对网络印刷,李老师的一些观点与见解,值得思量。
第一,先做区域内第一名。在李江看来,印刷企业想做全国性的网络印刷巨头,短期内还较难成功,这对企业要求太高。“当本地居民有了网络印刷需求,能首先想到你”,李江认为,这是企业首先要争取实现的。建立区域品牌,是较容易获得突破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服务体系、物流配送等方面更好驾驭。
第二,更多地服务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所有想做网络印刷的企业,我都会和他们交流同一个问题,想服务什么样的客户。但是很多企业的想法让我非常吃惊”,李江说得有些沉重,“一些实力不错的大企业,想投入几千万元的设备,承接广告公司等中间商或者网易等平台的个性定制业务。这到底是想做网络印刷,还是想给网络印刷做配套呢?印刷企业难道就这么甘于只做生产加工”?
如果印刷企业禁锢在传统配套加工的思维中,那就永远也触碰不到网络印刷的真谛。生产加工是次要的、低端的环节,做网络印刷,真正要谋划的是赢取订单的品牌推广和营销能力,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合理服务体系的搭建。不把这个命题想明白,那也就不必在网络印刷方面浪费精力了。
当然,服务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还要看印刷企业有没有能力和实力,商印网希望能助企业一臂之力。“撇开中间商,印刷企业直接接触邮政、学校、婚庆、旅游等领域的客户,就能从源头上卡住更多订单,印刷企业可以运用IT技术更好地对接直接客户。”李江介绍,商印网正在开发各种细分市场解决方案,帮助印刷企业利用互联网和IT技术,加强与直接客户的对话。
第三,投资方向由“硬”转“软”。几年前,琢磨着创业的李江对自己说,“未来谁掌握了软实力,谁就能真正办成点事”。“国内有不少印刷企业,有资金、有资源,投资硬件设备毫不吝啬,不带眨眼的”,李江笑道,但是做网络印刷,更多的还是需要“软”投入,企业要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软”基因和“网”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