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言语压力导致临床抗生素滥用

来源 :语言战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当细菌耐药发生,抗生素药物将变得毫无效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及第二大消耗国,我国的抗生素滥用及耐药问题尤为严重.包括MRSA等多种耐药菌株(俗称超级细菌)的耐药率不仅快速攀升,还有一些菌株的耐药率甚至达到全球最高.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并不充分,更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量研究都是从生物医学视角开展,少有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然而,这一看似生物医学属性的问题,实际上与社会文化、医患互动行为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艺术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可是,什么样的语言才算艺术语言呢?生活语言距离艺术语言到底有多远?作为一个从业近30年的话剧演员,我想就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关系谈几点体会。  舞台和生活,哪个更夸张?  舞台语言表达怎样才适度?一位青年演员曾和我探讨:舞台语言一定要那么夸张吗?舞台是表现生活的,太夸张了是不是反而不够“生活”?但是,大家注意过吗,生活中的
期刊
提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和社会对健康的关注范围更广、程度更高,语言作为人类的沟通工具,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厘清语言与健康的多重关系。基于国内外研究语言与健康的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在语言与健康的关系中,语言既是标记,也是媒介和资源。语言表现本身可以指向个体的健康状态,也是构成个体某些健康维度的本体;语言是传播健康信息和进行健康活动的重要媒介;语言还具有辅助个
阐述“思维可视化”的提出和教育价值。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分析“思维可视化”的具体运用。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确定教学步骤,结合问题图示、把握教学方向,对比英汉文本、加深内容理解,从而使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重新理解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的核心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效率。
分析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运用翼课网展开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运用翼课网的优势。指出基于翼课网的小学英语绘本BWA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策略,认为基于翼课网开展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 要 对患者人际互动过程的会话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已获证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患者会话中互动特征、话题特征和语言特征的分析能够有效鉴别临床上不易鉴别的痫性发作和心因性非痫性发作。对汉语痫性发作和心因性非痫性发作患者的会话特征分析证实:患者会话中提供发作信息的主动性、陈述的努力程度、否定性表达的使用等特征对于鉴别诊断痫性发作与心因性非痫性发作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会话分析在医学临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语言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应用语言学下加快构建医学语言学学科.rn医学语言学是语言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医疗卫生领域使用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语言使用者包括两类:一是语言功能正常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二是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医学语言学包括3个分支学科.
期刊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工具.人类使用语言不仅是为了传达信息,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语言也是洞察人们心理健康的窗口.通过语言交流,精神科医师能够诊断出患者的精神障碍;而利用语言大数据,科学家们则可以量化问诊医生的特殊经验,研发精神障碍早期诊断的智能产品;语言学研究者不仅需要通过语言揭示精神健康的信息,还需要探索与之相关的大脑神经机制.
期刊
阐述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观和融合“阅读圈”理念的互惠式阅读教学。以《科林英语》第13级Born to Be Free阅读课教学为例,分析融合“阅读圈”理念的初中英语互惠式阅读教学策略。指出融合“阅读圈”理念的初中英语互惠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创设逼真的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其产生积极的阅读体验,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临床语言学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句法学、语义学等分支学科相比,受到的关注尚显不足.本文主张进一步整合临床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因为很多知识和方法是临床语言学家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的学者共享的.我们首先审视了临床语言学的狭义和广义定义,然后考察了人际交流循环中的关键阶段.该循环展现了话语表达和理解所涉及的认知和语言加工,而语言和交流障碍是该循环中出现的某些故障.在分析语言障碍时,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语篇学等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有所贡献,一系列来自临床受试者(包括儿童
“语言剥夺”这一术语最早用来描述健全儿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缺乏语言刺激,从而无法在生命早期习得人类语言的现象.语言学界公认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只要有充足的语言输入和语言互动,儿童到5岁左右便能自然习得母语.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儿童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全熟练地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对听障儿童来说,由于正常的“听-说”言语链被破坏,所以,他们面临极高的语言剥夺风险.“语言剥夺综合征”不仅对听障儿童的语言习得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造成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后续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