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i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关联的、层次化的结构性认识。结构化教学以“课堂开放—资源捕捉—动态生成—过程互动”为展开逻辑,关注学生“渴望学习—主动加工—深度理解—自主建构”的结构化教学样态,注重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形成学科关键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结构化教学能见智、育智、促思。结构化教学要遵循“回溯数学之源不可缺,建构数学之模是关键,触摸数学之思是核心”的思想;要基于学生本位,凸显数学的本质;要在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中,助力学生思维的自然生长,促进核心素养的自然提升。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数学之源;数学之模;数学之思
  结构化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追求知识的主动加工、深度理解和不断的自我反思,形成知识结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的有意义的教学。它以的课堂以“课堂开放—资源捕捉—动态生成—过程互动”为展开逻辑,关注学生“渴望学习—主动加工—深度理解—自主建构”的结构化教学样态,注重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形成学科关键能力,注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所获。
  数学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思维和素养。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结构化教学,可以把知识的碎片编织起来,把每颗数学知识的“珍珠”,用数学思想串成美丽的“项链”,用本原性逻辑驱动数学理解;可以让学习不断发生,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一、结构化,数学之源不可缺
  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而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静态的,是以结果性的状态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追溯数学之源,让学生真正地融入知识的学习,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结构化的思想,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变成思维生长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除法的起点,还原除法的生成过程,让他们了解数学之源,在结构中生成除法运算。
  (一)回溯知识之源,呈现思维
  关注知识生成的源头,实际上就是关注学科的本质。而对数学本质缺乏认识,是数学知识生成的源头被回避或悬置的根本缘由,往往会导致教学活动浮于表面,学生只有“身动”而缺少“心动”,这样很难让他们对数学有深度地理解。很多时候,知识生成的源头往往会变成教学的盲点,学生因缺乏对源头的认识,容易导致概念的割裂、思维的断层,缺乏情感的卷入、探究的心向。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盲从及屈从的习惯也会应运而生,学生容易养成接受式学习的心态,而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
  呈现思维,让思维发展,不能简单地“去头掐尾烧中段”,要回溯到知识生成的源头,让学生经历连减算式产生的过程,重新去理解除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也才更有意义、更有力量。
  (二)了解认知起点,激活思维
  要从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努力完善和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其充分感受及把握数学的知识、过程、方法结构;要用结构的力量,激活思维生长,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究根溯源的习惯,使他们能清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自然地形成学习的内生力,提升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到本课中,有如下课例分享。
  师:老师带来了8个苹果,分掉1个,还剩多少?你会列算式吗?
  生:8-1=7。
  师:8个苹果,分掉1个,再分掉3个,再分掉4个,这样就正好分完。你也能列算式表示吗?
  生:8-1-3-4。
  生:我补充,8-1-3-4等于0,表示正好分完。(教师板书:8-1-3-4=0)
  师:你们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
  师: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支?这个过程可以怎么分?把你的思考过程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想一想可以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
  生:10-2-2-2-2-2,10-5-5。
  师:到底哪个算式正确?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分的过程,平均分给2个人,每次拿出几支来分?第二次又拿出几只来分?需要减去几?相互说一说。
  生:第一个对,平均分2個人,每次减去2。
  生:我也觉得第一个对,我可以来分一分。(结合分法,边分边解释)
  师:你们都同意吗?说给同桌听一听。(擦去错的)从10里面连续减去几个2?可以分给几个人?你心里想的是哪句口诀?
  生:从10里面连续减去5个2,可以分给5个人。
  生:我补充,10里面就是有5个2,心里想的是“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教师板书:5个2)
  师:(小结)我把得数表示在这个图的下面。10-2-2-2-2,从10里面连续减去5个2后正好分完,每人就分到了几支?(5支)错误的同学请快速修改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知道要分得公平,必须每份同样多,但是如何实现用算式表示,需进一步清晰路径。从总数里面去掉几部分用连减来计算,是学生已有的基础,但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去掉几个相同的数,正好去完,去了几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理解和积累。上述教学从“任意连续减”开始,到“每人分几个”,或”平均分几人”(教材中两种分法是割裂的,本课把 “等份分” 和 “包含分”两种路径的平均分融入其中,整体感悟),牢牢抓住“减法表示分的过程”这一认知基础,追溯除法生成的源头,引发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成源头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二、结构化,数学之模是关键
  获取结论,不能必然地生成思维,而让学生探寻知识背后的根据,使他们经历知识增长的过程,才能启迪其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激活抽象的文本知识,使其由静态到动态,由抽象到具体,由结论到过程。要构建知识结构,开放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的天性,再现 “研究过程”,让他们的体验更具体,经验更丰富,以此促进其思维的生长。   (一)创设建构性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飞”
  要设计有智慧含量的,具有统摄性、内核性、衍生性的建构性问题;要问到学生思维的盲点处、建构处;要从知识结构,走向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开放、动态的认知结构。核心的、本质的问题会直抵数学知识的内含,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震撼力,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穿透力,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力。在建构性问题的“放”“收”过程中,要让思維能“飞”,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形成数学建模的自觉意识,获得数学建模的能力,进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引领逻辑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多“飞”
  学习的过程是旧平衡的打破、新平衡建立的过程,是不断地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生长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当认知结构中的某一结点被激活时,它会带动学生整个认知结构的充实、调整、发展、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凸显知识结构,要变“散”为“连”;引领思考序列,要由“浅”入“深”。在引领逻辑性思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但能“飞”,而且能多“飞”,学生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更乐于、善于学习,从而养成结构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具体到本课中,有如下课例分享。
  师:如果是21支铅笔,每人3支,分给几人正好分完?如果是36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几支?不画图,把想的过程放在心里,并用连减算式来表示。(同时板演)
  师:再增加总数。如果有100支铅笔,每人分5支,分给几人正好分完?会列出连减算式吗?
  生:5减得太多了,我都不知道减了几个,还要一边数一边减,一边算,太麻烦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写写算式。
  生:100-5-5-5-5……-5,到底要减多少个5?
  师:要减去这么多5啊,确实太麻烦了。数学就是这样,发现繁琐了,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写成乘法比较简便,那么像这样的总数连续减去一些相同的减数,有什么简便算式来表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介绍各部分名称、读法)
  师:上面的这些算式,哪些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自己写一写。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师:仔细观察,能写成除法形式的连减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减数相同。
  生:从总数中连减相同的减数,这样的算式能写成除法算式。
  师:怎么分的情况下减数就会相同,可以用除法表示呢?
  生:每几个分一人,可以用除法。
  生:平均分给几人,也可以用除法。
  生:这两种分,都是平均分。
  生:像这样每( )个一份或是平均分成( )份,两种平均分(也就是公平分),都可以写成除法。
  师: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除法与减法的联系?
  在上面的结构化教学中,展开探索的过程,起初减的次数不多,冲突不够,随着平均分的总数不断增加,学生不断地感受到用减法表示的繁琐,二次探索成为了必然,这样就逻辑地生成出了除法运算的需求。教师设计的一系列建构性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深入思考,从少到多,从繁到简,保护了学生的连续性思维,激发了简洁表达的需求,自然地生成了除法运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将操作与算式进行了沟通,让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使他们感悟到了数学的联系之美和简洁之美。
  三、结构化,数学之思是核心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品质,形成对各种学习进行不断反思并内化的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一)设计挑战性练习,将思维引向深入
  要精心设计了有挑战性的练习,以知识为载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达到课堂中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展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习得知识,形成结构,发展思维,把知识的内在智慧转化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力量。结构化能促进学生思考,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其知识增长与思维生长的均衡发展。
  (二)提供学习的时空,使思维深入浅出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思维适时地跟进和准确地表达,激发他们探究的勇气和创造的自信,引导他们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提升其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启迪其思维的生长。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创设机会,给予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氛围和时空,充分激活其原有的经验,引导他们通过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向认知结构的再形成,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到本课中,有如下课例分享。
  师:(指学生列的减法算式)8-1-3-4,它可以改写成除法吗?为什么?
  生:不能。
  生:能。
  (教室里开始争论起来)
  师:不能,是为什么?能,又是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生:不能,是因为这个算式里的减数不同。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能。因为虽然现在减数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把减数变成相同的。比如,8-1-3-4,可以变成8-4-4,减数就变成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改写成除法算式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片刻,学生纷纷鼓起掌来)
  师:可以改成怎样的除法算式?相互说一说。
  师:这些算式能改写成除法吗?试着在作业纸上写一写。16-4-4-8,15-3-3-3-3-6。
  生:16-4-4-8可以改写成16÷4=4。
  师:明明减数不同,你为什么可以写成16除以4?
  生:我把16-4-4-8的算式变成了16-4-4-4-4。
  师:真棒,这样减数就相等,可以改写成除法了。再想一想,可以让减数都变成4,还可以把减数变成几?一起说算式。
  生:16-8-8。
  师:15-3-3-3-3-6的交流,左边同学说给右边同学听。像这样的特殊情况,也可以变成减去相同的减数,改写成除法。
  上述课例中,教师并没有止于除法和减法的简单转换,而是通过回应课始8-1-3-4这个算式,进一步灵活地转换除法与减法,再通过精心设计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问题思考与解决的多种可能。通过结构化地从减法生成除法的过程,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得到了发展,他们看到题目后,更愿意去深度思考。这样,他们就能够透过减数不同的表面,自主转化成减数相同的情况,而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不满足于一种转换。这种学习是用知识去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了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结构化,能见智、育智、促思。关注数学之源、数学之模、数学之思,回到知识生成的源头,实现知识深度建构,能够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因此,结构化教学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任景业.结构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议新课标中的隐含关键词[J].辽宁教育,2012(17).
  [3]戴厚祥,周善伟.数学生态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8(5).
  [4]戴厚祥,从思维课堂走向生命课堂[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
  [5]戴厚祥,数学生态型核心要义的实践体现[J].江苏教育,2012(6).
  [6]戴厚祥.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新授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走向为学而教的新授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19(13).
  [7]戴厚祥.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新授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9(5).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当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已完成一轮。期间,语文教师一边参加关于新教材的各级培训,一边在教学实践中感知、研究、挖掘其区别于过去教材的“新”特点,应该说大部分教师对于我们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新”在何处,都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新”特点,打造“新”课堂,让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单元的视野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各地中小学纷纷延迟春季开学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鼓励各地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支持。为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两个坚持”: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将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停课不停学”是一种广义的学习方式,其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育人目标。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知,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绥中县秋子沟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是一所富有山村特色的九年一贯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探究报告册。教师可以报告册为载体,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智能发展的轨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果展示平台。探究报告册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多元潜能。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
期刊
摘要:对于校本化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避免教学的无目的性。美术教师不仅要对校本课程建设有高度的敏感性,还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时下,美术教师可以在抗“疫”中提取生动的教育素材,以战“疫”为主题,以美术创作为载体,以校本化学习为方式,构建战“疫”探究性课程。  关键词:校本化学习;美术创作;战“疫”;课程设计  今年1月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严峻阻击战。战“疫”中涌现出的一幕
期刊
摘要: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绘制防疫海报,普及防疫知识”综合实践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此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掌握防疫知识,了解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人物,绘制防疫海报,传递抗击疫情正能量。综合实践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分为确定项目主题、整理项目资源、制定项目计划、设置项目评价方案、实施项目过程、展示学习成果六个部分。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多种能力,更是
期刊
为参加观摩课比赛,我与同事选取了北师版《义务教育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磨课,最后确定通过从“激发冲突,引发数对必要性——抽象写法”“明确数对简洁性——巩固练习”“了解数对生活化”三个环节授课。比赛时,赢得了不少掌声。  近一年来,随着对数学深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等理念的深度理解,我回顾一年前教学的“确定位置”一课时发现,学生虽然可以从生活中抽象出方格图,达到了该
期刊
欢迎订阅2021年《辽宁教育》(上、下半月)  《辽宁教育》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资助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由辽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管、辽宁爱德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辽宁教育编辑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与认知水平,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为例,教师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内在逻辑,设计适合学生“做中学”的
期刊
摘要: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释放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激趣,在活动中亲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应该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找准活动的“动点”,设计合适的“动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