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教厚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是每一名历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能力。所以,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做到让初中生学习大于教师教授。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6
  初中历史学习对于初中生的能力要求比初中生的知识要求更加重要,因为历史的学习需要初中生自己的努力,初中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于初中生历史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讲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三点追求。
  一、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相对简单,初中生学习历史的难度较低,所以初中阶段是为初中生未来学习历史打下基础、培养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初中生未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历史;其次是要能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最后是能够学会表达历史。以学习商鞅变法为例,首先初中生要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对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其次是学习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总的意义是使秦国的国力大幅加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还有初中生要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的意义。
  二、培养初中生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历史的过程中,初中生历史学习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初中阶段并不重视对初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认为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阶段更为合适。但实际上,初中阶段也可以说是培养初中生历史素养的起步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会让初中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历史。初中生学习历史主要内容是根据唯物史观来编制的,所以让初中生了解唯物史观能够让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重视历史知识联系
  历史是连续的发展,许多历史事件都有其相似之处,所以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历史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初中生学习历史经常会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分别看待,不去思考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初中生在學习抗日战争时会学习到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而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这两个事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多初中生容易将这两个知识点搞混或者分不清先后顺序。而如果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初中生认识到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差异,初中生就不会将两个历史事件搞混了。所以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初中生重视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要让初中生充分了解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够真正了解历史、学会历史。初中历史教学不能一味靠历史教师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初中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林铃容《浅谈如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考试周刊》2020年第A3期。
  [2] 丁晗婧《探寻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3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仅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多为“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听”,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学生们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历,以二年级学生为目标群体,对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给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教学 探索  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思维较发散,只有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愈发地看重,推行了一系列保护传统文化的策略,并为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小学教育重要任务,让小学教育的有效性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教师想要呈现出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就应对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重视起来。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传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更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理念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读写结合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外,应结合所学内容或周围环境、季节等元素及时督促学生写日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
现代诗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引和激励作用。让现代诗陪伴青少年,让青少年享受诗的陶冶,感受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应该成为当代语文教育的追求。  可事实上,教师与学生对读写现代诗的热情并不高。学校对现代诗的关注仅仅是因为活动的需要,没有建立合理的现代诗课程体系。写作现代诗的初中生人数少,而且诗歌作品中没有注入少年的灵性。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基于青少年的知识和心理发展需求,构建少年现代诗写作课
长相思(其一)  李 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的这首《长相思》在句法上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且一韵到底;从结构上看,本诗以“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一中心句为对称轴,形成了灵动而矫健的“双翼”——“3、3、7、7、7
摘 要: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广大一线教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幕后指导”者。为此,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都应有所调整;有效利用网课特点,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网课时师生与生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充分交流,但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网课 角色转换 榜样力量 自学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摘 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体验、写作特点等,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有效评价,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等,让学生在评价的引领下,认识自我,取长补短,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实现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作文评价 问题 优化策略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如今,为了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国家不断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语文教育。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人们对语文教学评价也有着高度重视,并且在不断地完善。本文将从目前教学评价的问题以及评价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学评价 意义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
摘 要:教会学生慧学、慧做再到慧生活是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新课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只有在课堂中推行慧学教育,我们才能适应未来的智能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慧学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强调。真正的素质教育、慧学教育在课堂上得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深度学习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必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助手。推动课程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革命”,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学探究  蕴含核心素养的历史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以理解为基础,学习新史事,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活动中,在新旧史事之间建立联系,并将已学的史事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