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雪(外二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经意间写到的雪,下在我的故乡,一个叫石板店的小镇。木椽青瓦上,雪白如当年我离开的日子。那时候,屋檐上布局的蜘蛛,每天都算着时辰生活。喜鹊的童年多半与抑郁有关,而芳草是用来打发肚腹的粮草。
  那时候,我们有比较简单的童年,以及生活。一个铁环就能滚出欢乐的笑声,一个木牛的旋转,鞭梢就能抽出一串梦想,就能让寒冷走散成云朵。一把豌豆花塞进肚腹,就能唤醒一个春天。
  此刻,我在4000公里外写下的故乡,不经意的雪一下就是三十余年。它们化为盐,研磨旧痂,折磨新伤。吐字不关风的父亲,与他说话全凭喊的父亲,落雪的日子已接近尾声。
  而此刻,我只能,只能在异乡以文字取暖,以一场心灵的雪打开一扇窗口,去迎接日暮的夕阳。

人字桥


  一个正午就这样悄然来临。我们走过一座飞架东西的大桥。此刻,淡淡的薄雾笼罩河面,白雪覆盖原野。结冰的河面下,水流缓缓远去,鱼儿自由游弋。
  而我探寻的人字桥,它的真名字叫皮里青大桥。附近村庄的农家说,这座大桥的梁柱,就像站立的人,于是,他们就叫它人字桥。
  此刻,我写下人字桥,桥上车来人往,通往乡村的路途一路畅行。
  烟火气送来饭菜的清香。此刻,超大盘的大盘鸡,风干肉,三两小菜,当然,少不了一盘爆炒的面肺,多好的日子啊,它们都是滋养肠胃的美食!
  三五好友隔位而坐,取下口罩,就像摘除了面具,每张脸庞都那么美丽动人。
  此刻,人字桥站在岁月的河流之上,历经春夏秋冬,依然初心不改。也许,生活本应该这样,平静地做破茧之蛾,平静地面对一切,平静地开启新的一年!

三段村


  这是无雪的元旦,在通往村庄的路上,雾气弥漫大地,村庄的树上停歇着一大群乌鸦,“哇哇”惊落雾凇,就像冰凉的焰火,寒风不失时机地吹斜枯枝,鸡零狗碎的日子看起来也更像隆冬。
  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我说的是,那些飘荡在空中的烟火气,偶尔飞起又飞落的麻雀,披一身寒冷。它们采撷树上的红色小果,这是大地留給它们过冬的口粮。如果需要改善生活,就飞落小院,叼几粒鸡鸭吃剩的玉米粒或者小麦。
  在取消了生存歧视的小院,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自由。
  我觉得,这才叫岁月静好!因为村庄的居民,都心怀敬畏生命的美德。
其他文献
1  又见黄姚,青色的峰丛小镇,在南方的某个南方。  山水宜人,景色秀丽,风光独特。  青色的石头山峰挺拔,尖锐,俊朗,超然,磊落,众多君子一般,呵护着小镇,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乌瓦的屋顶,黑色的大理石铺设的曲折街巷,墨绿的古榕,一股古典的气味,正是墨在砚上。  一座千年墨色洇染的小镇。  小镇如是书香人家、小家碧玉。2  仙殿岭峰峦起伏,巍然屹立于小镇之西,夕照下身披锦绣,紫气腾腾。众神在那里聚
期刊
一个人在他短暂一生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经历大概是注定的。我们无论是身处人海车潮钢筋水泥丛林的大都市,还是住在偏僻破落静谧的异乡小镇。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体验一种生活历程,乃至生命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坐在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境内原始森林里的一座铁皮房里,外面的风吹得铁皮房啪啪作响,我和护送我的西藏军区某部侦察连两位战士围坐在火堆旁,有滋有味地吃着午餐肉罐头煮稀饭——
期刊
悬 浮  “你得到了吗?”  “是的,我得到了。我得到过……”  人字形散开的人群,再次像落叶一样汇合在一起。得到的和没有得到的,像风中滚动的落叶,混合在一起,犹如拥抱。  但人们不能离开自身,跑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地方看到自己。  自我总是自我最深的遮蔽。在人群中蔓延;仿佛同一个人的两张面孔,交替出现在每一个周末的假面舞会上。  寒暄。恭维。应酬。奉迎……  像夜一样,模糊了人的边界。  唯一剩下的
期刊
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晨曦,初露的阳光,打在灰暗的草地上,遍布在草地上的河流,湖泊,闪着银光。  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尽头;绿皮火车跑起来,是不是很绝望?  藏羚羊在围栏边,痴痴张望。  绿皮火车如一节枯木,它被随意抛在苍黄的大地上,如同一个精疲力尽的老人,吭哧吭哧爬过山冈。  天空下的世界那么大,它既不需要主人,也不需要黄金,它只需要一朵白云,挂在流浪者的头顶上。  白云下,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期刊
大观:味江  雨声已远,只有风夹着河谷的味道,向我们迎面扑来。  躲闪不及的我们,在风中撞个满怀。  味江,一个让舌尖荡漾且诗意的名字。  我听到了石头的情话,正向着大观的方向,步步紧逼。罗城:古戏楼  似乎是一艘远古的商船,穿越神秘的时空隧道,搁浅在罗城这椭圆形的山丘顶上。  当钉子般阳光透过罗城镂空的花格木窗刺进来,坚硬的光块随之在触及古戏楼的瞬间,纷纷柔软倒下。  此时,我的视野里,檀板敲响
期刊
茶馆听书  耳朵渴了,去茶馆。说书人喝一口茶,把嘴巴里的一本书差点淹个半死。茶通过喉咙去灌溉一个造句的世界。将军,战马,刀,江山,一个时代,纷纷从他嘴里跑出来,往听的耳朵里逃。他嘴巴生下千军万马。听的耳朵把千军万马当茶喝。一个时代只能填满耳朵极小角落。骑茶远行记  一座山骑单车一样骑着一杯茶来了。  一杯很长的茶,就像炊烟的脐带那么长。  一杯很短的茶,就像脚印那么短,就像脚印装满道路那么短。脚印
期刊
周世通是四川南充市营山县人,营山是革命老区。从熟悉到相知,原来他当兵是从小的心愿。因为他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作为抗美援朝的一员,一位老战士,与穿过军装的世通格外亲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世通在西藏当兵的时候,曾两次被借调到《西藏文学》《西藏日报》从事文学和新闻工作;曾两次徒步翻越终年积雪的多雄拉雪山到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采访。有半年时间,周世通常常骑着一辆除铃铛不响外,车子全身都响,似
期刊
可渡:酸菜豆面汤  取桃花溪水三斤,慢火煮沸。以尺余长的豆面一把入锅,让它们行走江湖,练习荡漾的技艺。  从可渡村赶来的五钱三年陈酸菜,掐算时间,刚好五分钟的车程:入汤,色起,有沧浪之水浑浊的干绿。入喉,若明月生于茂盛,星子生于稀疏,如山川之细流,一下子回归江河。  这古朴的醇,如桃花溪水跌落翠屏崖畔,百米落差的撞击,可媲美拔刀相向,心间的回旋,如晚风隐匿苇丛的幽深,让你懂得,可用路程衡量的人生,
期刊
那枝桃花  篱外的那枝桃花,是我久违却又不肯凋逝的忧思。  黎明与黄昏的大幕起起落落。  辰光走过去。  岁月走过去。  歌泪走过去。  荣荣辱辱走过去。  桃花和乡愁和爱意也走过去了吗?  风渐暖又渐寒。  雪与梅的消息还在一百年以远。  湘,你说,有那枝桃花就已经足够了,不是还有苦难和爱意留在我们身边吗?旧事若蝶  欲飞的旧事若蝶。  它的羽翼在时光的打磨中日渐薄了。  曾经飞越一些雾障。  
期刊
写一把斧头  斧头痛啊!  咬牙切齿的斧头,被兄弟锤打成形,遍布内伤。  砍过三根柴火后,斧头总算松了一口氣。  ——它置自己在墙角憩息,却又被石头砺了一遍。内心的热血一晃一晃的,在明月下,呈一种瘆人的白。  能映出人面的斧头,惹火烧身的斧头,其实是被木头的火炭烙的——那桃花一样艳丽的火焰哟,绕过一只手,又一只手,那是山野的树木,撒在风中的余香不绝。  雪夜,千年的树木,合抱的树木,一排一排,一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