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学生读书有快慢之分,理解能力有深浅之分,推理判断水平有高低之分。为什么会造成上述差别呢?其中有个阅读能力的问题。
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肤浅的表象意义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深的道理,都有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过程,都是靠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学习以及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一、通过多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学
阅读包括辨认文字、理解语言、从中获取艺术、文化这些程序。因此,我们要通过读来理解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应用。
首先,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内容的重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奴隶英雄》是个剧本,通过分角色读各人物的对话,来体现当时的残酷现实,奴隶们牛马不如以及奴隶主的残忍,有的课文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还有对比性地读;学生开火车似地读。教师应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加深理解。采用不同读的方式,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最好用这种方法,从读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这种朗读形式。指明读和齐声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方法适合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应用。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障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的情况下采用轻声读;在理解句、段含义时最好默读,边读边思考,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有些句段充满感情,又比较长,老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从而更好地以读来体会出句段中所表达的感情。
再者读时要有技艺。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怎样用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老师根据内容的需要指出带着某种感情去读。如:《鸟的天堂》一文,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早晨,看见鸟,描写鸟的动态,读时语速由慢到快,声音由低到高,表现出鸟的天堂群鸟飞跳、欢叫的热闹情景,也暗暗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桂林山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语气去读,或平缓、或欢快……读后,使学生感到真正置身于桂林的山水之中,深知桂林山水的美,共同陶醉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革命前辈李大钊在法庭上同敌人斗争,读诗语气有时激昂,有时沉着,表现出李大钊不畏强暴,为革命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只强调带着某种感情去读还不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知道段中哪些话应读重音,句中哪几个字应读轻音,哪儿快些、哪儿慢些、哪儿高些、哪儿低些,更好地体味文中之意,来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林海》一文,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文章重点讲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阅读时,我们通过对"孤风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些词语的理解,画出"陡峭的山峰高高耸立,白云在山腰缭绕"的景色,体会秦岭高大、突兀、险峻的特点。通过阅读描写大兴安岭的句子,由"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体会大兴安岭的温柔,再由"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句,画出连绵起伏、低缓而又各异的岭来。通过图画的对比,两种类型的山脉迥然不同的特点便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和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品味词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画,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重视读写例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写例语安排在“导读”、“课文”之后,“积累运用”之前,它介于认识和实践之间,对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指导侧重训练“读”的例话方面,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明确例话在阅读方面讲了哪些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学习后的体会。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则例话,首先让学生自学明理,即明确例话告诉我们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再指导学生阅读实践,加强阅读练习。如《开国大典》就是想象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读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艳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当读到对阅兵式的描写时,便会同作者一样,对新中国的保卫工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肤浅的表象意义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深的道理,都有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过程,都是靠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学习以及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一、通过多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学
阅读包括辨认文字、理解语言、从中获取艺术、文化这些程序。因此,我们要通过读来理解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应用。
首先,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内容的重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奴隶英雄》是个剧本,通过分角色读各人物的对话,来体现当时的残酷现实,奴隶们牛马不如以及奴隶主的残忍,有的课文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还有对比性地读;学生开火车似地读。教师应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加深理解。采用不同读的方式,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最好用这种方法,从读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这种朗读形式。指明读和齐声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方法适合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应用。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障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的情况下采用轻声读;在理解句、段含义时最好默读,边读边思考,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有些句段充满感情,又比较长,老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从而更好地以读来体会出句段中所表达的感情。
再者读时要有技艺。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怎样用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老师根据内容的需要指出带着某种感情去读。如:《鸟的天堂》一文,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早晨,看见鸟,描写鸟的动态,读时语速由慢到快,声音由低到高,表现出鸟的天堂群鸟飞跳、欢叫的热闹情景,也暗暗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桂林山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语气去读,或平缓、或欢快……读后,使学生感到真正置身于桂林的山水之中,深知桂林山水的美,共同陶醉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革命前辈李大钊在法庭上同敌人斗争,读诗语气有时激昂,有时沉着,表现出李大钊不畏强暴,为革命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只强调带着某种感情去读还不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知道段中哪些话应读重音,句中哪几个字应读轻音,哪儿快些、哪儿慢些、哪儿高些、哪儿低些,更好地体味文中之意,来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林海》一文,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文章重点讲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阅读时,我们通过对"孤风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些词语的理解,画出"陡峭的山峰高高耸立,白云在山腰缭绕"的景色,体会秦岭高大、突兀、险峻的特点。通过阅读描写大兴安岭的句子,由"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体会大兴安岭的温柔,再由"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句,画出连绵起伏、低缓而又各异的岭来。通过图画的对比,两种类型的山脉迥然不同的特点便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和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品味词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画,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重视读写例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写例语安排在“导读”、“课文”之后,“积累运用”之前,它介于认识和实践之间,对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指导侧重训练“读”的例话方面,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明确例话在阅读方面讲了哪些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学习后的体会。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则例话,首先让学生自学明理,即明确例话告诉我们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再指导学生阅读实践,加强阅读练习。如《开国大典》就是想象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读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艳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当读到对阅兵式的描写时,便会同作者一样,对新中国的保卫工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