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苏丹,彼苏丹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苏丹人主要是非洲丁卡、努尔等黑人土著部族,和苏丹以阿拉伯人为主的现状完全不同

  世界地图上有苏丹和南苏丹,这两个国家有渊源吗?历史上土耳其帝国也有苏丹,到底是“什么鬼”?都叫苏丹,彼此之间有关联吗?

众苏丹之苏丹


  土耳其的“苏丹”这个词,比作为国家的“苏丹”出现得早。作为国家元首的“苏丹”(素丹),源自阿拉伯语,发音为SULTAN,意为权力。
  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中后期,帝国领袖哈里发类似中国东周的周天子,逐渐失去了权柄。在帝国中央,哈里发的大权逐步落入突厥禁卫军的首脑“总埃米尔”手里。由于正统逊尼派教法不允许有多个哈里发存在,割据地方的诸侯便把“苏丹”(权力)这个词作為自己的称号。
  最早使用“苏丹”作为自己头衔的诸侯,是阿富汗伽色尼王朝的第二代统治者马哈茂德(公元997—1030年在位)。他因为远征印度旁遮普的战功,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迪尔授予“苏丹”头衔。
  之后各地诸侯纷纷效仿:统治叙利亚和埃及的阿尤布王朝统治者、传奇人物萨拉丁(1174—1193年在位)也使用这一称号;继阿尤布王朝之后统治叙利亚、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年)统治者,也采用“苏丹”作为自己的称号。
  奥斯曼早期统治者奥斯曼和奥尔汗,继承西突厥传统,称“可汗”或“汗”,同时根据苏菲派的宗教传统,称“加齐”(圣战者)。但据考证,最早从第三代统治者穆拉德开始,就使用“苏丹”的称号,称“众苏丹之苏丹、众汗之汗”。此后,历代奥斯曼统治者都使用“苏丹”作为自己的称号,直到1922年穆罕默德六世被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黜为止。

苏丹征服“苏丹”


  作为国家的“苏丹”一词也源自阿拉伯语,发音为“SUDAN”,意为“黑人的土地”。
  这片土地自上古时代开始,因为盛产黄金被称为“努比亚”(NUBIA),意为“黄金之地”。“努比亚”一词,源自古埃及语“黄金”(NUB)。努比亚被称为苏丹是从19世纪开始的,和土耳其的“苏丹”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16世纪,土耳其苏丹塞里姆就曾出兵远征尼罗河上游,在苏丹红海沿岸建立据点。1821年,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派其子伊斯梅尔率兵4000征服努比亚。伊斯梅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位苏丹总督。
  整个努比亚地区被冠以“苏丹”称号,大概是因为这里居民皮肤黝黑,和白肤色的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不同。尽管不久之后,伊斯梅尔就在苏丹东北部城市尚迪的民变中被杀,但是阿里家族对苏丹的统治已经牢固确立。
  19世纪70年代,世袭土耳其埃及总督职位的阿里后人因为财政困难,不得不卖官鬻爵,将苏丹总督、苏丹赤道省(今南苏丹境内)省督的位子,都卖给了外国人。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率领“常胜军”崭露头角的英国人戈登,当上土耳其埃及行省苏丹总督。从此,苏丹实权落入英国之手。
  1881—1885年的马赫迪起义,改变了苏丹的政治版图。苏丹人、苏菲教士艾哈迈德,将土耳其传来的伊斯兰苏菲教义作为动员民众的手段,通过武力推翻了土耳其埃及行省的统治。英籍总督戈登在这次事变中丧生。新建的马赫迪国,成为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穿着埃及制服的英籍总督戈登

  马赫迪的后继者阿卜杜拉,穷兵黩武,和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开战,丧师失地。早已密谋夺取尼罗河上游的英国政府,在1882年控制了土属埃及,趁苏丹马赫迪国陷入困境之际,出兵南下,于1899年吞并了苏丹全境。
  由于英国是打着为土耳其帝国埃及行省收复苏丹的旗号出兵苏丹,战后英国基钦纳勋爵在苏丹实行“英埃共管”。苏丹的宗主权属于土耳其埃及总督,但苏丹总督的人选必须由英国政府提名,且必须是英国人。驻扎苏丹的埃及军队和土著军队的统帅权,也属于英国总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年土耳其党”把持的奥斯曼帝国内阁,站错了队,加入德奥一方对英法作战。英国趁机“解除”土耳其帝国对埃及和苏丹的宗主权。至此,土耳其苏丹连苏丹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也不是了。
  1952年埃及革命之后,掌权的纳赛尔政府曾经考虑过将苏丹纳入统一的埃及版图,但是苏丹上层在英国的支持下,倾向于独立建国。1956年1月,独立的苏丹共和国便诞生了。

此苏丹非“彼苏丹”


  穿过横亘苏丹中部巨大的苏德沼泽,便到了苏丹南方,就是今天的南苏丹。虽说南苏丹这个2011年新生的年轻国家的名字和苏丹相似,但是南苏丹人从骨子里讨厌外国人将他们同苏丹联系起来。
  尽管南苏丹曾经是苏丹南方的十个州,但是南苏丹人从宗教、民族、语言上来说,和苏丹并不相同。南苏丹人大多并不信伊斯兰教,而是以基督教圣公会和原始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这和秉承土耳其苏菲传统的苏丹并不相同。
  在种族上,南苏丹人主要是非洲丁卡、努尔等黑人土著部族,和苏丹以阿拉伯人为主的现状也完全不同。至于语言,由于英国统治时代圣公会教士不懈的教育努力,英语成为南苏丹各部族的主要交际语言。
  在英国治下,南苏丹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苏丹的基督教-英语文化。南苏丹人普遍对兴建学校和医院的英国教士抱有好感,对掠卖黑人为奴的北方阿拉伯人心怀憎恨。
南北苏丹分界的苏德沼泽是非洲区域文明冲突的前线
  在苏丹独立前夕,南苏丹人希望建立联邦制的苏丹国家,享受高度自治权。希望破灭之后,1955年,由南苏丹黑人组成的治安部队“赤道军团”便发动起义,苏丹内战(南苏丹称“独立战争”)爆发。
  内战总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内战从1955年到1972年,持续17年之久。最终,苏丹总统尼迈里不得不承认南苏丹十个州拥有自治地位;第二次内战从1983年持续到2003年,尼迈里撕毁协议,企图取消南苏丹的自治地位,战火重燃。在美国的干预下,南苏丹获准以全民公决决定自身命运,最终在2011年独立建国。
  总体而言,苏丹内战的国际关注度低,不如中东热点—巴以问题那样吸引眼球,但在非洲大陆也算得上是区域世界大战。
  苏丹政府军由阿拉伯盟友支持—埃及、利比亚都在用军火支援喀土穆当局;南方军队由同信基督教的乌干达、埃塞支援。于是,在非洲大陆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宗教阵营。南北苏丹分界的苏德沼泽,成为亨廷顿所说的“文明断层带”,是非洲区域文明冲突的前线。
  非洲域外的势力,也在用不同方式卷入这场战争。以色列时任总理艾希科尔,希望在苏丹南部建立反阿拉伯人的军事基地。以色列从第一次苏丹内战开始,就每月向南方军队空运军火。南方叛军的首脑人物约瑟夫·拉古,在1965年就访问了特拉维夫,和艾希科尔政府建立了联系。
  美国早先并不关心在这个贫穷国度发生的血腥战争,但是第二次苏丹内战开始后,美国行政当局在国会内保守基督教团体的压力下,开始逐步加大介入的力度。苏丹巴希尔政府收留本·拉丹的不智之举,也为美国克林顿当局空袭苏丹提供了口实。小布什上台后,在非洲裔国会议员的压力下,签署“苏丹和平法案”,强迫巴希尔政府向南方妥协。
  南方叛乱分子早先不成气候。20世纪50年代南方叛军刚起事的时候,还做不到一人一枪,部分士兵还在使用冷兵器。但是在埃塞、乌干达和刚果(金)的庇护和援助下,叛军在国境外建立了训练营和其他据点;尤其在以色列南方的封閉式军事训练中,练就了一身本领,越战越强。南方游击队的袭扰战术,让北方政府军大为头疼。
  其实美国即便不干预,巴希尔政府也打不赢战争。约翰·加朗的叛军攻城略地,凭借日本丰田汽车的机动性和以色列武器的方便好用,在战争结束前夕将政府军分割包围在朱巴、瓦乌等南方大城市,甚至发生政府军从城市突围后整营渴死、饿死在沙漠的不幸事件。2003年停火前,叛军已经控制南方十个州90%以上的领土,向北一度突入离喀土穆不远的青尼罗河水电站,造成苏丹首都部分停电。
  为了挽回败局,巴希尔在南方努尔人里,选中马查尔作为代理人和加朗作战。尽管加朗击败了马查尔,但在战后为了和平建国,还是委任马查尔为南苏丹副总统。最终,历史的积怨还是难以摆脱。加朗的后继者基尔,还是和马查尔兵戎相见。南苏丹独立后,还是没有摆脱内战频仍的不幸局面。

相近的名字,不幸的宿命


  “苏丹(SULTAN)”源自权力,是历史上阿富汗、埃及和土耳其君王的尊号,现代的阿曼、文莱的君主也沿用了这个称号。“苏丹(SUDAN)”一词则源自“黑色”,是现代苏丹和南苏丹国名所用的词。二者中文写法相同,词源却是不同的阿拉伯语单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奥斯曼土耳其的君主自称苏丹,如今南北苏丹都用苏丹作为国名。三者均面临不幸的宿命:土耳其苏丹在一战后被废黜,南北苏丹独立后内战频仍。不过,这三个“苏丹”又神奇地在历史上连结了起来—土耳其苏丹的属臣阿里的远征,使得苏丹从此成为一个政治地理名词;土耳其舶来的伊斯兰苏菲派教义,成为苏丹人的精神支柱。
  而苏丹伊斯兰化的不彻底和英国统治的基督教化政策,使得南苏丹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文化主体,为南苏丹从苏丹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其他文献
2016年1月24日,广州市区开始剧烈降温,凌晨温度直逼冰点。当天早晨,广州各区县普遍飘起雪花  据说,每一个南方孩子对雪都有一种渴望。可望却难及。  若说南北在豆腐脑甜咸、粽子甜咸、浴室洗法上还有争论的话,那么雪,绝对是南北的最大公约数了。雪景、雪仗,那是南方孩子们眼巴巴望而不到的专属于北方孩子的福利啊。南方孩子的冰雪情结  自从第一次出家门北上读了大学,晓丽就懂得了那句话:没有在外滚过一身雪的
《你耳朵里有鱼吗?—翻译及万物的意义》  [英]大卫·贝洛斯 著  韩阳 译  商务印书馆  2020年4月  翻译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其他会影响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国际性组织,翻译都不可或缺。翻译已经成为现代商务的一部分,在各大行业中,几乎所有集团和公司都需要翻译。  除此之外,家里的书架上总有译著,大学里每个学科的每门课程的课外阅读书单上也有外文书,加工食品标签上有
2001年时,美军率先在阿富汗的茫茫丛林之中,使用无人机追踪“基地”头目;转眼间,属于无人机的时代已经来临。  不过,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它要学会穿越极低的空域、拥挤的环境,还要追求安全、轻便、充足的动力。为了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无人机产业开始走向专业化。按需生产  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人机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信息,这就是无人机的核心理念。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指
海鸥可是一群吃相难看的坏蛋  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就坐落在悉尼港的怀抱中。我清楚地记得,我刚刚开始学习读写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介绍世界各地人文奇观的图画书。说来有趣,书中与一只斑点狗、一只机器鹦鹉一起环游世界的主角,是张乐平先生笔下深入人心的小三毛。  小時候,我对这突兀的叙事设定并不感到奇怪;许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熟记的名字和故事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但即使在今天,如果我闭上眼睛,内心虚无的
巴西最大的黑帮之一“红色司令部”的成员  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巴西正经历着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刻。在这次疫情中,巴西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变种P1使感染人数激增,第二波疫情危机正席卷巴西。  巴西这十年经济没什么起色,疫情更是让其发展受挫。以10年计,2011—2020年的巴西GDP增速,是120年来最缓慢的。一直在“佛系”抗疫的巴西,到底还能“佛”多久?
初春三月,坐落于申城东部的申花康桥基地,安静地迎回了一位熟悉的面孔。上海申花足球队的厄瓜多尔外援米勒·博拉尼奥斯结束隔离,悄然归队训练。  在这个休赛期里,曾与他一起来华的同胞兼队友菲德尔·马丁内斯,已经率先告别中国,加盟了墨西哥蒂华纳足球俱乐部。  博拉尼奥斯也即将告别上海,以租借的形式前往重庆,开始下赛季的备战。这两位被部分申花球迷戏称为“南美对虾”的厄瓜多尔国脚,至此便以不同的方式,结束了他
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在遭白人警察逮捕过程中猝死,令欧美出现新一轮“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简称“BLM”)運动。标榜坚守积极价值观的科技企业、科技组织也响应这股浪潮,着手清理隐藏在科技术语中的老问题。  但事情并非替换术语那么简单。首先是“积重难返”,程序语言需要“对话”,而有的经典程序语言已经很难进行术语替换;其次是“矫枉过正”,这种程序语言上的“政治正确”,可
印度洋的形状,像两只“手拉手”分望左右的企鹅。这里的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龙目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不知道见证了多少远行、征服和兴亡。马尔代夫的饮食、住宿和游乐项目,几乎可以代表印度洋海岛游的大部分特色  对选择“海岛游”的中国旅人来说,西太平洋更像是“自家门口”,文化差异不算太大,甚至在广东沿海、海南岛也能看到类似风光;而大西洋又有点“先声夺人”,两岸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时期大搞文化输出,西方
吕品自由撰稿人在英国生活多年  上次提到英国的国家托管会(National Trust)拥有4500处住宅对外出租,这些房产大部分是“乡村小屋”(cottage)。这个翻译还算恰当,但不完全准确。它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两个特征,一个是地处乡村,另一个是个头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所指的房屋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  18世纪以前,cottage通常是指农村小屋和它周围的小片土地。住在小屋里的农民家庭
“沉寂”了七年,巴以冲突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2014 年加沙战争后,虽然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时不时爆发冲突,但还没有像这次这样大打出手。  截至5月18日,这场冲突已造成约200人死亡,1000 多人受伤。何时以及如何收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最终都会收起手中的枪。因为,巴以都不得不正视对方的“存在”。  不过,正视存在与认同共存,是两回事。虽然这次冲突爆发的原因,与巴以都进入选举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