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g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独立首饰设计师陈怡纯,形容自己是“A Jewelry Fanatic”。但你要是看过了她的作品之后,一定不觉得这个形容夸张,反倒非常贴切。布料、陶瓷、木头、蛋壳,还有动物的牙骨,都被她使用在不同的设计中:贵金属雕刻工艺也被运用得游刃有余,好像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种不同的尝试。想要概括一下她的设计风格,倒真是个难题。
  “许多首饰艺术家会一直做同系列的东西来加深别人对自己作品的印象,但我并不想被固定风格捆绑住,我觉得一直试验和探索新事物很有趣。我没有很明确自己要有什么方向。可能今年对这种材质感兴趣,会一直研究它,也许下一年又被其他东西吸引,对于艺术首饰来说,我是游戏者。”正是这种开放自由的思维和好奇心,带领陈怡纯与首饰结识,并且越走越深入。
  一次在蜡块上的随心雕塑让陈怡纯真正接触到了首饰设计。后来,陈怡纯尝试着把首饰当作小雕塑来做。当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投入其中的时候,她知道应该停下现在的工作去系统地学习,于是她来到意大利学习珠宝设计。“这里的教学,有点像是哲学思考,同样设计一个主题,却可以演变出千变万化的想法”。在这样的氛围之下,陈怡纯的新奇想法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了展现。
  其中Mixed Media Jewellery(混合媒材珠宝)的学科更加让她兴奋。她用身边随手可得的东西作为创作材料,如塑胶片、彩色棉线、低温陶土、蛋壳和稻草,都被她拿来试验过。有段时间,她对液态塑胶的固化塑形很感兴趣,做了很多作品;有一阵子,她又对天然有机物和贵金属的结合感兴趣,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试验;还有一段时间,她对欧洲传统的贵金属雕刻感兴趣,一拿起刻刀就忘记了时间。除了对首饰的材质和工艺的关注之外,首饰所承载的意义,也是陈怡纯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妇女儿童保护、环保的主题,都曾出现在她的设计中。而这就是她创作的常态,“其实让人觉得有新鲜感的东西,往往就是拿两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做结合。如果能够再赋予物件意义,就是个完美的故事”。
  陈怡纯的工作室是2009年在中国台湾建立的,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她的作品也多次在国外参展。但陈怡纯觉得,三年的时间仍然太短,自己还需要吸收更多的东西。她给自己的期限是五年。回过头再看自己这一路走来,从雕塑、绘画、哲学最终到首饰设计,“虽然感觉像是绕了一圈才找到自己的热爱,但我想这就是上天给我的预备功课,要做足了准备,才会做出一点像样的东西”。未来,陈怡纯的工作室会向精细化首饰和器物设计的方向发展。但唯一不会变的,是她不断探索的思维和对首饰的热情。
其他文献
历史上的唐朝,已经灭亡了1100多年,但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唐朝”一直都是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词。1100多年前的唐朝人,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式和现代人差异很大,但我们现代人的文化与思想又和他们一脉相承、血肉相连。时代的发展和心境的浮躁并不是大众拒绝去了解古代文化的借口,文化需要创新,更需要持续不断地传承。中华文化的根,还要从这些逝去的年月中仔细追寻,那些今天看来奇妙有趣的生活方式,也是
期刊
这几年,“逃离北上广”这句口号一度风行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间,最终演变为一股来势汹汹的“裸辞”风潮。经历丰富的日语老师杨涵辞职后到大理开了家客栈,从此过上了别人眼里相对“轻松”的生活。而他的内心在离开城市后是否得到了自由?胡适先生说的“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顺应本心的生活”,这句话应该可以作为他的答案。  在某项针对城市白领的生活方式调查中,得票最高的一项是“自主创业”,许多人都希望到某处远离城市、
期刊
小癖好,就像乔治·拜伦睡觉时身边要放把枪、内维尔·张伯伦手里永远提把伞、丘吉尔家里则摆满了他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一样,易暴露、有嚼头。癖好久了,也便成了习惯;习惯久了,就慢慢浸淫成生活的一部分。  老张开了家咖啡馆,因为近些年复古风大热,他便收了一些老式上海家具放到咖啡馆里做装饰,然而这一收就让他从此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他的家里被堆满了,又租了仓库;眼看着租来的两个仓库也都逐渐满了,他又
期刊
其实每个留学生的生活都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像这些黑白照片,没有神秘也没有光环,只是换了一个城市生活,距离给予了照片魅力,语言增加了照片的联想。这些片段也许是真实的,也许是不真实的,但是它曾经存在过。我看着这些照片,每一张都很熟悉,仿佛电影《蝴蝶效应》那样,被照片本身拽回到记忆中。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些终将过去,无论悲伤的、快乐的、郁闷的、尴尬的,可是当这些平凡如水滴的瞬间放在一起,它们就有了
期刊
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停留在朱骞的相片中。十年间上海年轻人的变化,他从镜头中看得很真切。他诚恳地回答:“我不太会写。”于是,他用相机对周围的朋友做了一次调查。  这些80后年轻人,他们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的姿态与许多媒体所大肆宣扬的20世纪80年代式的张狂毫无共通之处。变迁中的上海给人带来了异样的疏离感,而这种疏离感和彷徨的状态让朱骞周围的许多朋友选择了一种边缘的生活方式。他们大多有一份并不太循规蹈距的工
期刊
电影《碟中谍3》里,汤姆·克鲁斯执行任务时用3D打印机短时间内制作出逼真的套头面具,然后迅速伪装成另一个人。在2006年电影上映的时候看到这一幕还觉得很神奇,区区几年后,3D打印已经不再神秘。今年3月,全球首件3D打印礼服在纽约面世,设计师迈克尔·施密特使用尼龙粉末为材料制作出这件裙子,经黑漆着色后镶嵌上超过10000颗施华洛世奇黑色水晶,耗时3个月才制作完成,堪称现代科技与手工订制的一次新鲜结合
期刊
旅行常常是大家选择逃避现实压力的出口之一,郝娜的旅行出发点却和很多人不太一样,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快速获取知识并让心灵成长的过程。郝娜喜欢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她说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享受当下,在这一刻,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郝娜的生活也许会被很多人羡慕:她曾经在某个著名的IT公司工作三年,之后带着三年中攒下的十万块钱积蓄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独自旅行。她不但环游大洋洲,还将足迹延伸到
期刊
Kevin在2007年因为工作来到了北京,2010年她的妻子带着孩子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和很多普通的外国人一样,喜欢夜生活、喜欢Party,但同时也被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吸引着。他们很享受这种东西方融合的生活方式和氛围,也许生活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正像他们说的,“北京让自己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上有了更多新的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iLOOK:最喜欢去北京的哪些地方?  Kevin:很多地方,比如
期刊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收集的癖好,小小的收藏则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过程。看着那些心爱之物,想着它背后的故事,会有一种时光荏苒的幸福感。可当藏品日益增加时,欣赏和放置方面就会出现困难,东西一多,对空间构成一种严峻考验——收在箱底,总觉得宝珠蒙尘,摆放又没地方;好好陈列,也做不到个个都打聚光灯。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Chen Karlsson设计工作室的“Favorite Things”系
期刊
粉色立体拼花装饰丝缎披肩  黑色拼花装饰丝缎披肩  红色丝缎半身裙  黑色丝缎胸衣  粉色小羊皮夹脚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