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

来源 :江西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保险是我国运用金融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在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期,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助力精准扶贫具有了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生态建设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以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从整体规划、质量管控与加强数据统计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开始将关注点投注在周边生态环境当中。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可抵御疾病侵袭,因此越来越多人关注生态环境。在过去,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较大破坏,为了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主要分析在新时期背景下,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应用、所遵循原则以及相应的措施。
柠檬酸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等环境中,同时也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内,是肠道细菌中常见的一类细菌。随着技术手段的丰富,关于柠檬酸杆菌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主要对柠檬酸杆菌的降解作用及其他功能进行探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江西省1415份“一村一大”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培训特征、技能特征、个体行为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对职业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者的性别、是否当过村干部、授课实用性满意度、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是否愿意增加学习时间以及教师专业能力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学习类型、学习专业、是否推荐亲友参
我国的经济战略不仅是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致力于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寻求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但在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的当下,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农业是其基础和发展侧重点,关系着全体农村人口的民生问题。国家政府想要大力扶持现代化农业推动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首先应该深入分析现代化农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现状,积极探索寻找现代化农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策略。在现代化农业的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金融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基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教学技巧,以供参考。
2020年6月,茂名市电白区一个养殖户报告罗非鱼发病死亡,每天死亡达50~400尾。现将该罗非鱼发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从业人员参考。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面积31亩,平均水深约3.5米,有猪粪直排入塘,属当地典型罗非鱼养殖模式。6月2日把罗非鱼苗种移到成鱼塘,苗种规格约130克/尾,共放养8.6万尾。同时过塘大规格鲢鳙苗种,过塘后罗非鱼从开始每天死亡400多尾到后期每天死亡50多尾。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解剖发现肠内有少量食物,有典型的淡水鱼出血病症状。症状严重的罗非鱼
基于农技推广现状,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总结农技推广的重要意义之后,进一步分析了农技推广的策略,如完善基层建设、转变农技推广理念等,希望为加快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为做好这一技术推广,现将近年来这一技术模式在试验中的发展变化简要总结,并就不同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提出思考。一、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最早叫“郑州168底排污池塘生态养殖系统”。“1”的含义为1个池塘或1000米2养殖水面,“6”的含义为6大技术模块,“8”的含义为8大好处。整个系统以1000米2水面养殖,配套不低于5000米2的水面处理养殖尾水、经净化后回用于养殖
回顾近年来特种鱼发生的疾病,特别是季节交替暴发的疾病,已不简单是病原与环境问题,更是一种超越病害控制与生物安全、营养与健康管理、生态与环境管理、资源保护与渔业管理承载能力的体现。针对上述问题,单从病害角度建立防控体系,无疑是牵萝补屋,还需从生物安全、营养管理、环境生态和渔业管理等视野建立相应的策略,从“人菌大战”中学会与病原“和平相处”,转变病害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