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生在面对访谈类题目时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障碍:1. 不愿动脑的依赖心理;2. 不积极阅读的懒惰心理;3. 害怕出错的畏难心理。要想克服这些问题,就要学会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访谈类阅读的解题方法。其实在高考考查中,访谈类试题中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了解这些共性有助于我们增强阅读的自信。
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我们了解了访谈类文本的来源,就会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诸如“焦点访谈”“面对面”“艺术人生”“对话”“鲁豫有约”等。综合来看,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其一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形式有:1. 访谈型:主持人和嘉宾组成一问一答的形式。嘉宾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人。2. 讨论型: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其二是电视新闻访谈,可以分为三类:1. 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做的专访;2. 事件性访问,新闻性强;3. 观念性访问:不针对具体事物,重在传播有关事件在认识上的观点和见解。
作为考生面对的自然不是电视节目,而是试卷是文字。那么如何去阅读访谈类文本呢?我们应该在阅读之前心里要有个底:
1. 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
2. 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
3. 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
4. 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阅读访谈类文章呢?
一、整体感知,遵循认知的思维规律
阅读有自身的规律。一篇合格的文章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文章的基本规律。由此出发,阅读必须注重整体感知。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在于它的各种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述的关系。一般而言,思维总是按照“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进行的,阅读文章则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规律对于现代文阅读十分重要。一些考生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时,只是从题目入手,丢掉整体理解,肢解文章,断章取义,违背认知的思维规律,结果可想而知。
二、知人论世,做题前仔细揣摩归纳
和阅读其它文本一样迅速通读一遍全文,知道访问者和被访者的身份,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谈论的话题是什么,都问了哪些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关于被访者的身份这一点有时候很重要,因为要知人论世,了解了他的身份,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回答而不那样回答。例如:
19.(2007年广东高考)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4分)
采访者一共提出了以下七个问题:
①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吗?②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③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④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⑥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⑦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可以归纳为:被访者学琴的经历,对音乐的认识与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在初读文章时就很容易的把这7个问题找出来,再将这7个问题分类归纳处理。
三、言为心声,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集中火力多次反复阅读访问者的关键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了解各自的目的,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揣摩回答者的心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是有暗示性的,要懂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文本不是电视节目,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表情眼神动作手势,只能通过语言,言为心声,我们以此能够联想和想象出一些东西来。所以最好有一些生活积累,平时也多关心一些新闻时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眼界要开阔。见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有助于思维的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关注技巧,分析赏析特色访谈语言
一个访谈要顺利地进行下去,要求提问者必须有很好的提问技巧。对于提问技巧要重点给以关注。我们看到有时候比喻引用反问,有时候对比反复故意夸张,有时候先岔开话题再慢慢地或出其不意的再问,有时候是穷追不舍,有时候是引导着拓宽了谈论的范围 。有时候是旁敲侧击式的委婉地问,有时候朴实无华,是单刀直入式的直截了当把要问的问题提出来,有时候是趣问,趣问可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活跃气氛。当然被访者的回答技巧同样重要。例如《韩少功访谈录》:
体会韩少功在回答企业文化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修辞技巧。请选取其中一例简要赏析。(3分)
题目这样问的时候考生自然要注意语言的修辞,所以首先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说使用了什么修辞,最后要说说这种修辞带来的好处或者作用。我们看到韩少功连续设问,自问自答。“比方如现在的很多品牌,品牌是什么?为什么这包烟卖四块钱,有的品牌的烟就卖四十块钱?它真值四十块钱吗?它就是一种品牌。”或“你以为人就是简单地吃几顿饭穿几件衣吗?有的人一买车就买四辆,他有四台车的需求吗?有的人在新加坡那么热的国家买貂皮大衣买八件,她有这种需求吗?这都是文化造就的一种市场需求。”这样说话,显得有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五、探究意蕴,客观理性多方辨析
梳理谈话双方的观点,并且弄明白其又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其实以思想交锋见长的谈话节目,亮点往往在论题和观点之中。考生要运用自己的头脑对此做出判断,不妨有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从正面反面,旁观者当局者,浅层深层,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科学的,时代的人生的等等角度入手,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要多看到事物的主流,看其积极向上的健康而阳光的一面。例如:
21.(2007广东高考)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
此题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深入挖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究文本的难点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注意角度的把握和文本的文化以及社会意义,自然也涉及人生观。
六、答题提示
1. 用语规范,要尽量用完全句以避免语病;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准、文字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
2. 对应题旨,分条陈述,分点答题,尽量避免遗漏答题要点,提高得分率。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踩点给分”。
3. 看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l)、(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我们了解了访谈类文本的来源,就会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诸如“焦点访谈”“面对面”“艺术人生”“对话”“鲁豫有约”等。综合来看,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其一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形式有:1. 访谈型:主持人和嘉宾组成一问一答的形式。嘉宾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人。2. 讨论型: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其二是电视新闻访谈,可以分为三类:1. 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做的专访;2. 事件性访问,新闻性强;3. 观念性访问:不针对具体事物,重在传播有关事件在认识上的观点和见解。
作为考生面对的自然不是电视节目,而是试卷是文字。那么如何去阅读访谈类文本呢?我们应该在阅读之前心里要有个底:
1. 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
2. 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
3. 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
4. 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阅读访谈类文章呢?
一、整体感知,遵循认知的思维规律
阅读有自身的规律。一篇合格的文章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文章的基本规律。由此出发,阅读必须注重整体感知。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在于它的各种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述的关系。一般而言,思维总是按照“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进行的,阅读文章则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规律对于现代文阅读十分重要。一些考生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时,只是从题目入手,丢掉整体理解,肢解文章,断章取义,违背认知的思维规律,结果可想而知。
二、知人论世,做题前仔细揣摩归纳
和阅读其它文本一样迅速通读一遍全文,知道访问者和被访者的身份,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谈论的话题是什么,都问了哪些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关于被访者的身份这一点有时候很重要,因为要知人论世,了解了他的身份,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回答而不那样回答。例如:
19.(2007年广东高考)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4分)
采访者一共提出了以下七个问题:
①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吗?②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③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④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⑥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⑦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可以归纳为:被访者学琴的经历,对音乐的认识与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在初读文章时就很容易的把这7个问题找出来,再将这7个问题分类归纳处理。
三、言为心声,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集中火力多次反复阅读访问者的关键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了解各自的目的,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揣摩回答者的心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是有暗示性的,要懂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文本不是电视节目,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表情眼神动作手势,只能通过语言,言为心声,我们以此能够联想和想象出一些东西来。所以最好有一些生活积累,平时也多关心一些新闻时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眼界要开阔。见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有助于思维的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关注技巧,分析赏析特色访谈语言
一个访谈要顺利地进行下去,要求提问者必须有很好的提问技巧。对于提问技巧要重点给以关注。我们看到有时候比喻引用反问,有时候对比反复故意夸张,有时候先岔开话题再慢慢地或出其不意的再问,有时候是穷追不舍,有时候是引导着拓宽了谈论的范围 。有时候是旁敲侧击式的委婉地问,有时候朴实无华,是单刀直入式的直截了当把要问的问题提出来,有时候是趣问,趣问可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活跃气氛。当然被访者的回答技巧同样重要。例如《韩少功访谈录》:
体会韩少功在回答企业文化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修辞技巧。请选取其中一例简要赏析。(3分)
题目这样问的时候考生自然要注意语言的修辞,所以首先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说使用了什么修辞,最后要说说这种修辞带来的好处或者作用。我们看到韩少功连续设问,自问自答。“比方如现在的很多品牌,品牌是什么?为什么这包烟卖四块钱,有的品牌的烟就卖四十块钱?它真值四十块钱吗?它就是一种品牌。”或“你以为人就是简单地吃几顿饭穿几件衣吗?有的人一买车就买四辆,他有四台车的需求吗?有的人在新加坡那么热的国家买貂皮大衣买八件,她有这种需求吗?这都是文化造就的一种市场需求。”这样说话,显得有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五、探究意蕴,客观理性多方辨析
梳理谈话双方的观点,并且弄明白其又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其实以思想交锋见长的谈话节目,亮点往往在论题和观点之中。考生要运用自己的头脑对此做出判断,不妨有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从正面反面,旁观者当局者,浅层深层,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科学的,时代的人生的等等角度入手,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要多看到事物的主流,看其积极向上的健康而阳光的一面。例如:
21.(2007广东高考)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
此题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深入挖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究文本的难点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注意角度的把握和文本的文化以及社会意义,自然也涉及人生观。
六、答题提示
1. 用语规范,要尽量用完全句以避免语病;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准、文字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
2. 对应题旨,分条陈述,分点答题,尽量避免遗漏答题要点,提高得分率。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踩点给分”。
3. 看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l)、(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